石家庄市妇产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观察其康复效果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开始于2021年10月,结束于2022年9月,将76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急诊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效果情况。结果:普通组和急诊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满意度为29(例)76.31%、急诊组为37(例)97.36%,普通组总有效率为32(例)84.21%、急诊组为37(例)97.36%,(x2=13.506,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护理干预;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最主要方式,护理人员通过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心脏恢复跳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但是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为了保证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观察其康复效果情况,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中将76例患者进行分组和对比,其中普通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为38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72岁,均数为53.08±3.48岁;在38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20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8例。急诊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与普通组数据相同,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为73岁,均数为52.89±3.73岁;在38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21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7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1.2.1普通组
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主要为:根据患者病症以及医嘱进行给药护理,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开展救治工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1.2.21急诊组
在普通组基础上采用急诊护理干预,主要为:
加强心电监护: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以后,虽然心脏恢复了跳动,但是危险因素并没有接触,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干预,及时查看患者的不练刚反应情况,如果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例如室性早搏等,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开展先处理干预,保证患者的抢救效果。
脑部护理: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以后,维保避免对患者的脑部造成损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指导患者家属使用湿毛巾放置于患者的额头以及颈部,将室内的温度适当下调,一般控制在室温19度左右。通过室温的降低以及湿毛巾来降低患者脑部氧代谢,避免脑部再灌注损伤。
加强气道护理: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保证气道的通畅性,避免出现导管移动以及弯曲的情况,必要时可以使用胶带等对导管进行护理,实时观察导管状态,保持气管的湿润,在对患者吸痰干预前,需要及时进行纯氧通气,通气时间在3分钟左右即可,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开展处理干预。
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开展简单的疾病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引导患者能够全面配合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和需求,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开展疏导和干预,必要时可以邀请心理专家的介入,避免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引导患者家属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利用亲情感化患者,告知引导患者了解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建立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1.3观察指标
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总分100,75分以上表示满意。
临床效果:无效表示症状无改善。再次发生心搏停止情况;有效表示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身心状况有波动;显效表示临床症状消失,无任何并发症。
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
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计量资料统一为(),采用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情况
普通组和急诊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对照在表1呈现:
表1 两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对比
组别 | 数例 | 满意度 | 临床效果 |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有效率 | |||
普通组 | 38(例) | 29(例)76.31% | 6(例)15.78% | 20(例)52.63% | 12(例)31.57% | 32(例)84.21% |
急诊组 | 38(例) | 37(例)97.36% | 1(例)2.63% | 17(例)44.73% | 20(例)52.63% | 37(例)97.36% |
X2 | -- | 15.088 | -- | -- | -- | 11.924 |
p | -- | 0.013 | -- | -- | -- | 0.017 |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普通组和急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在表2呈现: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 数例 | 胸部不适 | 抽搐 | 反应迟钝 | 其他 | 总发生率 |
普通组 | 38(例) | 3(例)7.89% | 3(例)7.89% | 2(例)5.26% | 1(例)2.63% | 9(例)23.68% |
急诊组 | 38(例) | 1(例)2.63% | 0(例)0.00% | 1(例)2.63% | 0(例)0.00% | 2(例)5.26% |
X2 | -- | -- | -- | -- | -- | 14.075 |
p | -- | -- | -- | -- | -- | 0.014 |
3.讨论
在临床中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较多,造成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意外伤害以及疾病等,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以后,心泵功能以及心血循环也会随之终止,因此患者就会出现组织缺血、代谢障碍等临床症状,造成患者的四肢、内脏、大脑等多器官出现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4-6分钟之内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治疗,为了有效地保证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还需要在复苏成功后开展进一步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急诊护理干预中,通过加强心电监护、脑部护理、气道护理、健康教育等能够全面保证急救效果,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在上文分析中,通过表2中的数据结果(普通组和急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中,普通组总发生率为9(例)23.68%,急诊组总发生率为2(例)5.26%,(x2=14.075,p=0.014),两组结果有差异。)能够发现急诊护理干预的治疗优势性,因此对全文总结能够得出结论,将急诊护理运用于心肺复苏后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颖.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3):309.
[2]靳淑君.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6):56-58.
[3]吕艳妮.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9):224-225.
[4]刘碧梅,黄春华,张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34):162-164.
[5]郭春霞.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