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探索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社区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探索及效果评价

王崇金 ,金鑫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 300052 

摘要:【目的】社区全科医师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整体偏低,面向社区医生的全科医师继续教育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供借鉴的培训体系。研究旨在设计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培训模式,有效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水平。【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社区医生对基础技能培训的需求度,并结合专家访谈建立具有普适性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目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某区卫生健康委委托培养的47名社区医生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培训课程安排,通过对比组内培训前后,以及组间培训后的考核结果来评价培训模式的有效性。【结果】“仿真人体模型小班制集中循环授课”模式较传统的临床轮转培训效果更好,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仿真人体模型小班制集中循环授课”模式能充分发挥三甲综合医院的资源优势,更好地适应社区全科医师的工作节奏和实际,有效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是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适合在三甲医院开展的社区全科医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模式。

关键词:社区全科医师  技能培训  三甲医院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出现和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死亡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等医学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各类健康问题和疾病[1]。经过该专业培训出来的全科医生主要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服务与管理,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服务与管理融为一体。全科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2]。自十九大以来,全科医师人才队伍建设被提上一个新高度,各省市积极开展各类面向社区医生的培训。社区全科医师的培养,因为其自身知识结构和服务人群的特殊性,不同于大型综合医院年轻医生的培养,也不完全等同于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面向社区医生的全科医师继续教育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供借鉴的培训体系,特别是社区医生急缺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更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三甲综合医院拥有丰富的医疗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社区医生的实际,建立一套可推广复制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模式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47名天津市某区卫生健康委委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培养的社区医生为研究对象。全部47名学员于2018年底进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全科医师培训。

1.2 研究方法

1.2.1 建立社区全科医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目录

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和《天津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细则——全科医学》(2014年修订版)为参考,设计一份包括急救复苏、三基操作、物理诊断、护理操作、外科操作、妇儿操作等在内的培训意向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普查的形式发放给参加培训的全部47名社区医生,要求从调查问卷中选择12项最期望开设的培训项目,被调查者也可以在“其它”项目栏中填写问卷中不包含的项目。每个项目被选中一次得1分,取得分前15的项目作为培训参考目录。然后,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学术委员会中选择5名专家,就培训参考目录进行专家访谈,最后保留12项作为社区全科医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目录。这12项培训项目分别是:心肺复苏术、心电图解读、穿脱隔离衣、腹腔穿刺术、下胃管、导尿(男、女)、换药术、缝合术、乳腺检查、肛门指检、胸片解读、化验单结果解读。

1.2.2 社区全科医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模式设计及效果评价

按照培训目录,全部47名社区医生在培训前统一组织考核(第一次考核),考核形式和标准参照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要求,分数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优秀。然后将47名社区医生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4人在第一年除进行临床见习外,同时开展12项临床基本技能培训,B组23人在第一年仅进行临床见习,等到第二年再开展12项临床基本技能培训。两组除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安排的时间不同外,临床见习安排均一致。

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模式主要采用“仿真人体模型小班制集中循环授课”模式,该模式具体掌握以下原则:一是授课教师均由相关科室高年资主治及以上医生担任;二是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操作示范、学员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利用仿真人体模型授课,安全可重复操作;四是限制每次上课人数,确保每名学员有充足的练习时间;五是同一项课程至少开设两次以上,确保学员能合理安排时间出勤。具体培训课程安排如下:将培训目录中的12项技能按照学科分类分为6组,每组2个培训项目,每周利用半天时间(3至4课时)培训一组课程,每次课程限制在15人以内,6周为一个学期,循环开设3个学期,每名学员根据自身情况每组课程最少参加1次最多2次培训,学员可跨学期选课。

A组24人全部完成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后,对A、B两组全部47人进行一次技能考核(第二次考核)。B组23人全部完成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后,对A、B两组全部47人再进行一次技能考核(第三次考核)。分别汇总A、B组培训前和培训后的考核成绩,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组间和组内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培训效果。

2.结果

2.1 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效果

A组24人完成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前后(第一次考核和第二次考核)的考核成绩对比分析,12项技能培训后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23人第一次考核和第三次考核结果对比分析,培训后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仿真人体模型小班制集中循环授课”模式与传统临床见习培训效果的比较

A组24人第二次考核和第三次考核结果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23人第二次考核和第三次考核结果对比分析,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三次考核的优秀率高于第二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组间比较,第一次考核和第三次考核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第二次考核的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的优秀率显著高于B组。

3.讨论

社区全科医师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模式的建立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谁来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关于谁来培训的问题,有些地方由当地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办短期培训班,有些地方专门成立了卫生教育中心,有些地方则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大型综合医院培养[3][4]。从节约资源,促进分级诊疗的角度考虑,我们更倾向于最后一种方式,即以当地大型三甲医院为实施主体,政府购买人才培养服务。这种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大型三甲医院在群众中具有较高认可度,社区医生在该医院经过培训后有助于提升社区患者的信任,将患者首诊更多的留在基层医疗机构;二是社区医生在培训过程中会与各专业带教老师建立沟通渠道,为上下转诊建立了桥梁。

在三甲综合医院优质教学资源基础上,项目组设计的“仿真人体模型小班制集中循环授课”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临床见习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培训学员的临床技能水平,但培训效果仍然比较粗糙,更多地依赖学员自身的领悟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很多学员操作仍然不够细致和规范,“合格”但不够“优秀”。而经过“仿真人体模型小班制集中循环授课”模式的培训后,学员学习需求最迫切的12项技能均得到非常显著的提高。除了学习效果外,学员的整体学习体验也非常好,大家可以灵活安排培训时间,能够在不耽误社区医疗工作的同时,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依托三甲医院开展的“仿真人体模型小班制集中循环授课”临床技能培训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社区全科医师的工作节奏和实际,有效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助力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沈依,李小恩,全科医生外科换药术技能培训的教学研究,中国社区医师[J],2017,33(13):164-166。

2. 高洁,李雁平,李彤等,天津市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师技能集中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中华全科医学[J],2016,14(7):1227-1231。

3. 陆萍,翁立立,以需求为切入的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上海医药[J],2016,37(16):18-20。

4. 高青,朱旬,高雅 等,基于莱斯特评估套件的全科医生技能培训效果评价研究,中国全科医学[J],2017,20(16):1987-1993。

电子邮箱:wchjing@126.com

(天津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z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