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3

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探讨

桑艳云,刘英霞,许兵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价值。方法:选择自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护理差异分为常规及观察两组(n=32/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分组护理。对比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HAMD及HAMA评分,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且发生护理安全性事件的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HAMD、HAM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MMSE评分对比,(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责任分组护理;护理质量;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进度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大,近年来,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主要还是以药物干预为主[1]。据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发现,对于精神科患者应该加强护理管理,以此来避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进一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2-3]。而且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患者管控难,极易出现护患纠纷事件,理应在护理管理中强调责任制,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64例自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对其中部分患者实施了责任分组护理,就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价值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自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护理差异分为常规及观察两组(n=32/组),其中常规组,男20名,女12名,患者年龄27-63岁,平均(45.3±9.8)岁;观察组中男19名,女13名,患者年龄26-64岁,平均(45.8±9.9)岁。所选患者基本信息及病例无统计学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护理管理内容包括:

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分组护理,具体管理措施:遵医嘱给予患者护理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每日用药情况及精神反应,对可能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做好饮食指导、康复锻炼指导及日常护理管理。

1.3.1组建护理小组:在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组织成立责任护理小组,其中,由护士长组织责任分配,以6-10人为一组划分责任护理小组,共划分两个责任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学历、工作资历、职称划分均衡。每组内,选取一名资历深切职称高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两组实行轮班制,要求组内成员严格依据交接班制度,并由每组组长核对交接情况。

1.3.2责任划分:护士长主要负责日常护理查房工作,收集患者家属意见,并与各组组长探讨,进行护理问题求证,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方案。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一人一护,落实责任到人。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并由组长为组内成员分配患者及护理任务。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实施每日监护用药,进食以及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情绪反应,确保患者人身安全。

1.3.3.护理实施:患者入院时,仔细检查患者随时物品,避免患者携带尖锐、坚硬的物品,同时每日检查病区环境,确保病区环境安全,不会对患者造成人身伤害。并以心理学为基础,每日评估患者精神状态,交流时保持随和的态度,耐心细心的观察并聆听患者诉求,对于情绪低落的患者可加强互动,鼓励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可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耐心引导,并安抚患者情绪。必要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防止患者自我伤害。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对稳定期患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可邀请家属共同参与。患者出院前,可构建线上健康咨询群,并由专人管理,及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回答。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质量

采用院内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表,从护理水平、应用效果、应急能力以及服务四个方面,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单项考核分数为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成正比。

1.3.2满意度及安全事件

邀请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家属满意度越高;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3.3护理依从性

采用依从性调查分析表记录护理全过程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内容分为:完全依从:患者完全配合护理工作;依从:患者能够配合护理工作;不依从:患者不配合护理工作。依从率=

1.3.4负面情绪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测评量表(HAMD、HAMA),对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重。

1.3.5精神状态

护理干预前后,医护人员可利用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

1.4结果统计

采用SPSS25.0对本文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IMG_256)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IMG_257、%检验表示,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价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评价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IMG_256,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水平

护理应用效果

护理应急能力

护理服务

常规组

32

89.11±2.34

89.88±2.54

89.87±2.36

89.02±2.32

观察组

32

95.64±2.27

96.98±2.14

95.35±2.64

96.01±2.41

T

--

9.5954

12.0927

8.7543

11.8202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护理安全性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且发生护理安全性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相较显示(P<0.05)。详见表2

表 2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护理安全性(±s,n,%)

组别

例数

家属满意度评分

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常规组

32

7.67±2.10

10(31.25%)

观察组

32

9.02±1.33

3(9.38%)

--

3.0722

4.7300

p

--

0.0032

0.0296

2.3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见表3。

表3: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常规组

32

18.75(6/32)

56.25(18/32)

25.00(8/32)

75.00(24/32)

观察组

32

31.25(10/32)

62.50(20/32)

6.25(2/32)

93.75(30/32)

--

--

--

--

4.2667

p

--

--

--

--

0.0389

2.4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HA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HAMD、HAM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对比(IMG_256,分)

组别/时间

HAMD

HAMA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

23.13±3.35

17.12±3.68*

23.21±3.24

17.12±3.61*

观察组

23.19±3.41

14.41±3.25*

22.89±3.17

14.23±3.15*

T值

0.0710

3.1224

0.3993

3.4122

P值

0.9436

0.0027

0.6910

0.0011

注:护理前后组内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以“*”表示。

2.5对比两组的MMSE评分变化

两组护理前的MMSE评分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后的MMSE评分对比,(P<0.05),见表5。

表5 对比两组的MMSE评分变化(,分)

组别

例数

MMSE评分

T值

P值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常规组

32

17.34±2.58

20.56±1.12

6.4762

0.0000

观察组

32

17.36±2.61

25.97±1.34

16.6010

0.0000

t

--

0.0308

17.5236

--

--

P

--

0.9755

0.000

--

--

3、讨论

精神类疾病以神经认知障碍表现为主,同时也会出现神经紊乱、双向情感障碍等[4]。由于该类患者精神转态不佳,极易出现危险举动,从而伤害到自己甚至伤害到他人。因此在日常护理管理中,首先要确保患者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所以,加强日常护理管理是精神科首先要优化的问题[5-6]。现阶段,责任制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已经应用的非常成熟,是以患者为中心,全天内为患者提供有目的且连续的护理服务[7]。鉴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理应对患者进行责任护理。然而由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工作任务重压力较大,经部分学者研究表明,实施责任分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8-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且发生护理安全性事件的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HAMD、HAM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MMSE评分对比,(P<0.05)。与黄姬丽, 陈美, 胡晖晖[10]学者的研究数据对比,基本一致,均证实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明月. 探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160,163.

[2] 卢雪珍,曾文娟,李悦仪. 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组责任制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23):139-140.

[3] 谢晓华. 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的效果探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8):2633-2634.

[4] 苏丽红,王红霞. 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的价值[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4):60-61.

[5] 刘玉香. 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责任分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90.

[6]殷翠翠.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9):237.

[7]Elizabeth Bonham PhD, RN, PMHCNS-BC, FA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ursing,  Clinical P B . Infant Mental Health: The Responsibility to Nurture Health - ScienceDirect[J]. 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2019, 33( 3):215-216.

[8]叶乐, 周必芬, 陈丽艳. 分级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 26(22):2.

[9]Letícia Yamawaka de Almeida,  Oliveira J L D , Janaína Cristina Pasquini de Almeida,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Leisure in the Daily Life of Nursing Students[J]. 护理学期刊(英文), 2020, 010(009):P.918-928.

[10]黄姬丽, 陈美, 胡晖晖. 责任分组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心理月刊, 20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