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 201505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接收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为参照组与试验组,2组各33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连续性护理干预。随访1年,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包括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以及再入院率、病死率。结果:试验组的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再入院率、病死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连续性护理干预;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变化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死亡率仍很高。有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5.3%,在诊断后5年内,患者死亡率约50%[2]。基于此,临床上应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以改善预后,降低再入院率、死亡率。本研究通过对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接收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资料完整;心功能NYHA分级为II~IV级;认知正常。排除标准:无法正常交流;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途退出。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为参照组与试验组,2组各33例。参照组:男18例(54.55%),女15例(45.45%);年龄45~78岁,平均(62.57±3.42)岁。试验组:男17例(51.52%),女16例(48.48%);年龄44~76岁,平均(62.61±3.38)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可比。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出院后的随访等。
试验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患者住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采取多样化形式如发放科普读物、电话随访、家访、定期到院参加座谈会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健康知识。内容包括:①矫正患者的行为,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适当进行运动锻炼等;②嘱咐患者动态化监测体重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如果体重明显下降或持续增长,要及时到院就诊,以及时发现并治疗体液潴留;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心力衰竭属于进行性病变,即使病情处于稳定状态,自身仍会不断发展,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以此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随访1年,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包括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以及再入院率、病死率。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项目涵盖计数和计量数据两种,前者通过T值和(x±s)进行检验和表述,后者通过X²和n(%)进行检验和表述,最终结果以P值和0.05的大小关系进行评定,小于0.05则表明统计意义存在。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与6min步行试验
试验组的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的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比较(x±s)
n | 心功能指标 | 6min步行试验(m) | |||
LVDD(mm) | LVEF | SV(mL) | |||
试验组 | 33 | 52.36±5.24 | 0.42±0.05 | 93.56±8.32 | 366.58±12.66 |
参照组 | 33 | 64.55±6.37 | 0.31±0.04 | 76.52±7.86 | 317.42±10.71 |
2.2再入院率、病死率
试验组的再入院率、病死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的再入院率、病死率比较
n | 再入院例数(n) | 再入院率(%) | 病死例数(n) | 病死率(%) | |
试验组 | 33 | 1 | 3.03 | 0 | 0 |
参照组 | 33 | 4 | 12.12 | 1 | 3.03 |
3.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与最主要的死因,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除发作性急性心力衰竭意外的持续性的心理衰竭状态,目前的发病机制被认为主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活化和心肌重构有关[3]。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低生活质量、高再入院率、高死亡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的主要原因。为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连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将院内护理与院外护理有机结合起来的护理模式,通过将护理延伸到院外,持续性地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减轻护理风险,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研究结果发现,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的试验组,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试验优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同时试验组的再入院率、病死率低于参照组。提示,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心功能与预后。
综上,连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梅洁,林依青,蔡钰,杨希,吴凤怡,朱明霞,张建芳.连续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2):138-142.
[2]袁玮.连续性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6):107-109.
[3]陈翻享,方笑媚,李若愚.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