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胡洁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做出防范对策总结。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82例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组患者41例,选用安全护理干预;对比组患者41例,选用常规护理干预。收治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低于对比组;满意度评分为(91.17±2.71),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通过加强对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结合临床实况制定相应防范对策,能够有效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防范

精神科患者患有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情感、行为、认知障碍,临床中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大多时候无法与正常人社交。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精神科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临床护理工作难度相较于其他科室更大[1]。部分患者受情绪的影响会出现一些危险行为,为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就需要为临床护理工作展开详细的分析,及时总结那些不安全因素,以此来提高精神科整体管理质量,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次研究以我院精神科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护理安全因素,提出防范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82例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组患者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8.2±6.8)岁。病程3—28个月,平均病程(9.4±3.2)个月,选用安全护理干预;对比组患者41例,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7.1±6.3)岁。病程2—27个月,平均病程(8.6±2.7)个月,选用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并不显著,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在精神科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循医嘱用药,帮助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将用药方式告知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研究组采用安全护理干预,主要举措如下:(1)护理培训,精神科患者存在精神障碍,如果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就会发生操作失误、处理不当等问题。因此需要选择科室内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基础知识和护理技能,使其拥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为患者展开护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防患于未然;(2)心理护理,精神病患者情绪起伏较大,在临床中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以温柔轻缓的态度,与其进行对话,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3)环境护理,需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患者能够充分休息。更换床单等用品,做好清洁消毒,降低细菌的滋生情况,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的住院环境。同时每日还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能够有效患者患者的心情;(4)安全护理,精神科患者存在认知及行为障碍,很容易发生滑倒、自伤等安全事件,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在医院病房的显眼处张贴相应的告示,在卫生间做好防滑倒警示牌,在走廊安装扶手。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1457190732\Image\C2C\KQ3N~T5~GJ%QY5O$%6[WQA9.gif+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低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自伤

跌倒

其他

发生率

研究组

41

0

1

1

2(4.9%)

对比组

41

1

3

3

7(17.1%)

X2

4.797

p

0.028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满意度评分为(91.17±2.71),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2。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组别

例数(n)

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

41

91.17±2.71

对比组

41

83.33±2.47

t

25.641

p

0.000

3 讨论

3.1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在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患者因素,精神科患者属于特殊群体,患者缺乏自理能力,情绪波动较大,如果护理人员没能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很容易产生不良事件。另外部分患者护理依从性较差,不听护师的安排和指导,在护理过程中也极易发生不良事件;(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缺乏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不足,护理知识掌握不充分,遇到突发情况也不能沉着应对。另外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少安全意识,不能严格按照科室的规范展开护理操作,不具备安全意识,这也为护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2];(3)管理因素,当前很多医院精神科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各项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再加上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使得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

3.2防范对策分析

针对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其对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从质量管理、安全职责、操作规范等方面入手,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2)加强培训,要想降低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还需要加强培训。在培训结束后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进入临床工作。此外,还需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策略;(3)制定护理方案,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对于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与其保持良好的交流,避免患者出现悲观的情绪,使患者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在实际护理中,结合患者的情况,尽量创造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地面的干燥整洁,以此来保障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满意度评分为(91.17±2.71),优于对比组。由此可见,在精神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通过加强对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结合临床实况制定相应防范对策,能够有效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蒋小妹,陈玉清,池佳璘.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5):2121-2123.

[2]胡玲智,李红伟.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家庭生活指南,2020(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