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人民医院,233600
现代社会中,我们发现疾病的类型繁多,医学临床中以病灶位置为主要依据将各种疾病划分为呼吸系统病变、神经系统病变、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病变等不同类型。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是基于在病变发生早期,病变情况尚轻时,采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加以控制,防止病灶发展为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残疾或者威胁生存。既往临床中,针对各种各样类型疾病所开展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分析患者典型症状表现进行,但这种方式在许多早期缺乏典型表现的疾病筛查中,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耽误治疗。另外,还有一些病变需要切开表皮组织才能够获知,这种有创检查方式不仅费用较高,而且伴随着较大的风险性。近些年,如何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诊断,是一项重要话题。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临床诊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在非创伤性的前提下完成对病灶的检查,检查适用范围包括人体软组织、骨骼组织等的形态结构、物理特性以及功能状态,借助专业的仪器可以快速获取病灶影像图,从而准确的判断病情。目前,临床中所开展的影像学技术种类较多,其中CT技术与磁共振技术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检查方式,如何选择成为了许多人的困惑。在这里笔者针对这两种检查方式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区别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围绕不同类型的疾病检查时“做CT还是磁共振?”整理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CT技术与磁共振技术
1.1 CT技术特点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主要通过X线束、Y射线、超声波等技术与探测器联合,针对人体疑似病灶所在部位进行一个接一个地断面扫描,不仅扫描速度快,而且成像清晰,目前已经在多种疾病的筛查中广泛应用。CT工作时,人体不同组织吸收X线和X线透过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辅助下可以精准的测量出相关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之后,可以形成断面图像或者立体图像,从而辅助医生掌握病灶位置处的一些细小病变情况。
1.2 磁共振技术特点
磁共振成像主要指的是利用磁共振现象制成的成像设备,属于医学临床筛查疾病的重要检查技术之一。放射波与氢核在强磁场中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得到磁共振成像,适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病变筛查之中。
1.3 CT与磁共振之间的区别
首先,这两种技术有着不同的成像原理,CT技术主要采用的是X线在机体上开展横断面扫查;磁共振技术则主要采用的是外加磁场在机体上开展多方面扫查。其次,磁共振技术开展过程中对人体无辐射损伤,而CT技术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辐射,并且具体辐射情况会受到检查部位与检查方式的差异影响而有所不同。第三,两种检查技术有着不同的侧重点,CT技术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因此,在肺部、头部与骨骼系统等相关病变检查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之相比,磁共振技术则在软组织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头部、腹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软组织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优势。第四,CT技术实施过程中对患者无过多的要求,因此在急诊患者检查中也可以快速实施,与之相比,磁共振技术的实施则对患者有较严格的要求,准备工作较多,并不适用于急诊患者检查。第五,磁共振技术产生的费用要高于CT技术。
2、不同病变检查“做CT还是磁共振?”
2.1呼吸系统病变
常规呼吸系统病变的筛查与鉴别一般会先采用DR技术进行正侧位扫描,而在发现病变问题时基于进一步明确病变的目的,可采用CT技术扫描胸部。
弥漫性肺病如肺结节、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与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淋巴道转移瘤、肺部水肿等多种疾病在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皆可选择CT+HRCT。
肺小结节疑似者或者隔期复查者建议首选HRCT配合三维重建,有需要时建议与CT增强联合,当小结节患者需要复查多次但又对射线有避讳者则建议采用MRI+动态增强。
肺癌:针对高风险人群所开展的筛查工作中,通常选择CT技术,在有需要时可考虑增加HRCT。肺癌确诊者的临床分期推荐采用PET-CT或者MRI加权成像,其中部分需要筛查是否发生脑转移者,可以采用头颅MRI+增强;在日常有四肢或腰背疼痛现象为了明确是否发生骨转移可予以PET-CT或者ECT;针对已经发生骨转移或脑转移者,基于调查肺癌是否为原发病灶可借助CT、PET-CT、MRI弥散加权成像等技术进行检查。
经过胸部CT扫描或者CR扫描发现存在肺结节但是无法鉴别性质时,推荐HRCT+三维重建,但最准确的仍然是病理组织检验,可在CT引导下穿刺采集组织样本进行活检。
2.2神经系统病变
血管性疾病: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病变为例,颈动脉超声技术为首选,当疑似颅内动脉瘤时,则CTA技术为首选。
超早期脑梗死、出血:MRI为首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病变:MRI为首选,特别是病变部位分布在小脑、脑干、椎管脊髓、垂体微腺瘤以及颅颈交界处。
急性脑外伤:CT为首选,主要用于判断骨折伤或者出血问题发生与否,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则更加适合“MRI+SWI”。
急性脑血管病变:可先借助CT明确是否发生急性出血,条件允许且患者同意下还可以增加CTA与灌注成像以便更早地筛查脑梗塞问题。
脑肿瘤病变:入院后医生初步判断疑似颅底病变或者脑肿瘤时建议立刻开展颅脑CT检查,并在做好准备后实施MRI,其中颅底病变需要通过三维重建予以重点分析;已经通过CT检查需要进一步明确病情者则需要予以MRI+灌注成像;确诊脑肿瘤并接受手术联合放疗治疗之后复查建议首选MRI+灌注成像;疑似脑转移时需要实施MRI+增强扫描进一步明确病变。
感染病变:如脑膜炎、癌性脑膜炎等在首诊与复查时均建议实施MRI+增强扫描。
神经痛:如面听神经、三叉神经等相关病变筛查中建议采用MRI与相应的颅神经检查。
脑发育畸形:MRI为首选,当疑似颅骨发育畸形需要进一步明确时,建议增加头颅DR影像图。
突发性下肢或者四肢瘫痪:此类患者首先要考虑椎管内血管畸形问题,推荐MRI与脊髓血管成像联合作为首诊检查方案,随后还可以借助CTA或者DSA技术协助提高诊断准确性。
其他:如免疫系统疾病脑脊髓受损、维生素缺乏神经系统受损等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推荐选择MRI;若已经接受过MRI平扫或者CT检查但仍旧未明确病情时,建议在MRI平扫基础上做增强扫描,方便定性诊断。
2.3泌尿生殖系统病变
泌尿结石:以超声检查为首选,在膀胱、输尿管、肾盂等位置生长的结石皆可得到良好的显示。
肾炎与肿瘤、血尿筛查病因:超声为首选,进一步明确病情则可选择CT平扫+增强或者MRI平扫+增强。
卵巢炎症、前列腺病变、睾丸病变、子宫病变等的筛查以超声为首选,随后可借助MRI平扫+增强进一步分析病情,除晚期肿瘤外一般不采用CT检查,可采用PEF-CT技术协助对肿瘤进行分期。
2.4消化系统病变
食道癌:疑似病变者需要病理检查确诊,针对确诊者为了明确是否存在淋巴转移,是否存在周围侵犯,从而选择治疗方案,可开展CT或者MRI,其中MRI技术在了解临近骨骼受累情况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结肠病变:CT与MRI均可应用,若只做平扫,则MRI更优。
肝脏位置发生的不典型病变或者少见病变,如肝腺瘤,一般需要综合分析CT、MRI、超声等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胰腺病变:如胰腺肿瘤、自身免疫性或慢性胰腺炎等,首选超声检查,在观察到异常情况后,还需要联合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或者MRI平扫+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具体病变进行分析。
总之,CT与MRI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并且各有一定优缺点,实际选择需要结合个人疾病筛查需求,正规医院医生对技术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了解更多,在临床一般会给予合理的建议,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