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岗课赛证”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中职“岗课赛证”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作者:潘正党

作者单位:河南省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源于岗位,课程开发路径从岗位调研开始,但课程开发完全聚焦岗位,就有可能将职业教育变为企业的岗前培训。教学应当是育人的过程,学校要关注就业,更要关怀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如果忽略了岗位、竞赛、证书而独立设置,会造成内容边界不清。技能竞赛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但过于聚焦竞赛就会出现为赛而赛的情况,唯“证书论”并不一定适应岗位的需求。基于此,对中职“岗课赛证项目任务驱动”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岗课赛证;任务驱动;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成为我国重要目标,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视程度,构建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给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量拥有丰富技能的人才。

一、“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概念

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相较于之前倡导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岗”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即课程设置依据岗位工作流程,课程内容瞄准岗位需求,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课程教材体现岗位技能。“课”是培养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即课程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教学对接先进生产技术,课程评价体现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环境对接岗位工作环境。“赛”是课程教学的凝练与升华,即通过大赛平台交流课程教学理念,通过大赛平台普及最新职教政策,通过大赛平台提升教研能力。“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通过课证融合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教学,通过职业证书的普及拓展学生就业领域。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实体经济是中国的命脉所在,坚定不移的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成长的摇篮。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阶段,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一体化设计中职、中职、本科不同层次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但是,现实问题依然严峻,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领域和现代服务行业迅速崛起,迫切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对口精英人才是职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战略价值、育人机制、发展路径,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中职“岗课赛证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一)岗课一体,倒推课程体系设置

以岗位工作倒推确定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课程逻辑,基于能力培养目标和行动逻辑建构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保证了课程“落点”在职业能力上。课程体系设置内容必须深入调研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岗位设置和人才战略,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采用溯源法梳理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结合生产流程、操作规范、作业标准等要素,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倒推形成与岗位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设置“逻辑递进式”课程体系结构和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再到应用实践课的“平台共享+岗位特色+行业应用”的课程体系结构。赛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技能大赛是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能力培养实训体系的高端延伸和优化手段。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国、省、校三级技能竞赛内容全面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明确将大赛获奖证书、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转换成学分,试行“学分银行”。建好用好“赛教融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让学生普遍享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中,使其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得到开发和培养。

(二)赛教融合模式

赛教融合模式并不是在教学活动中生硬地插入比赛,而是基于最终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举办不同的技能大赛,以比赛的荣誉,对学生进行激励。大赛也应当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部分,即学生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在大赛中的表现等,都应作为类似“平时分”般的资源,融入奖学金、评先评优等标准中。同时,为解决大赛受益人群较窄的问题,学校可将大赛资源进行碎片化,构建以“1+X”证书项目和大赛项目为载体的网络学习课程,且按照考证任务和比赛项目编制校本材料、评价标准等文件。

(三)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竞赛服务保障能力

研读文件,领会精神。比赛的组织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认真解读参赛文件,纵向比较今年和去年比有哪些新增规则,有哪些规则变动,尤其是对指导思想、比赛要求、参赛作品及材料进行仔细斟酌、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科学组织。制定详细的项目进程计划,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突出实绩。任务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落实走在前列。周密组织协调,既要有召开动员会、协调会、推进会形成的书面文件、会议纪要等正式沟通,也要有电话、短信、微信、QQ等及时沟通,确保信息畅通无阻,消息实时传递。加强监督,强化落实。定期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通报,对行动迟缓、不按任务要求推进工作的,加强督办力度。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备赛中的好经验,大力宣传备赛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先进典型。

(四)评价赋能,落实“岗课赛证”多维度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改”

一方面,诊改反馈提质量。学校动态监控育人质量,从课程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三个方面加强评价。课程实施前评价主要包含课程结构评价、课程方案评价和课程标准评价;实施中评价包含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评价;课程实施后评价包含结课形式评价和课程评价反馈。教学院(部、系)每学期提交评价诊改报告,实施学校-院部两级质量管控。同时,依据修订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开展网络评教、教师评学和同行评议,动态监控课堂教学开展情况、教师工作状态、学生学习状态,将评价结果、听课评价等级与职称评审相挂钩。引入麦可思等行业评价和企业第三方评价,跟踪与分析毕业生质量。全面落实“岗课赛证”多维度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助力诊改。制订《“岗课赛证”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教学诊改。高度重视数据平台建设,全面构建围绕“岗课赛证”提升教学质量的诊改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诊改平台质量监控系统,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质量,及时有效地为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结束语

“岗课赛证融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倒逼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三教改革,形成“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共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岗课赛证融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高旋.岗课证赛深度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79.

[2]饶培康.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J].电子商务,2020(05):87-88.

[3]王银.“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2):178-179.

[4]邵世权,刘霞,商开振.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导师团,探究小组承包责任制培养方式[J].职业,2020(01):48-49.

[5]曾智良.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课程改革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9(10):192-194.

参与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岗课赛证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研究2022YB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