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的重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的重构

谷炳海

安徽省六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和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教师专业能力会影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氛围进行灵活转变,在学生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知识难度逐渐提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积极创新,使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的重构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背景教师核心素养重构

引言

新课程的实施,可以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并为社会持续地提供合适的人才。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业表现,而且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核心素养变得日益重要,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使教师专业化,更在于它能使教育与新课改同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何为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手段融入进去,信息化是依托于科技而发展的,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已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可以给课堂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颖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时拥有更加灵活的思维。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的重构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线上教学实践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不能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单向传输的时代,而应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性素养培养。基于“三自”理念的线上教学以“自主学习”为核心要素,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追求。要“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师应关注线上学习方式与孩子的契合度,选择恰当的数字资源,比如借助游戏过关升级的方式设计学习任务来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线上教学不受时空限制,这既需要教师淡化时间界限,及时地回答学生提问和批改作业,精准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需要教师能淡化界限感,主动准确地承担起课程育人责任,以弥补线上行政班德育和管理相对薄弱的缺失,指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采取多样性培训

学校应结合自身的教学战略,从中期、长期等视角,全面规划教师培养方案,配备人数充足、专业较强的教师,以此逐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在互联网环境中,开展全面的教师培训工作,确保教师素养的职业性,符合教育教学需求。在构建素养培训体系时,从教师层次、系统课程等多个方面,逐一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逐步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使其核心素养获得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可采取线上自学、公开课宣讲、线下实操课、校内培养、跟岗研修、实践实训、专题交流会等形式,丰富教师培训的多样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知识补充有效性。在教师素养培训时,应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性,有效挖掘学科理论内容,积极融合文史、政治各类科目内容,熟练运用信息科技,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规划时,师资培训体系作为源动力,带领教师技能进步,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的职业教育教学技能。

(三)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智慧教室环境下的线上线下、同步异步融合课堂教学情境中,基于教学行为的多模态数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多模态数据、生理指标的多模态数据进行教学行为分析、教学过程展示和反思,利用情感识别检测技术、教育数据挖掘技术、生物识别检测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生理指标检测技术等新技术以及和这些技术相关的人工智能理论、智慧教育理论,能重构教师教育教学,助力教师教学过程创新。在教育信息时代,学校教师职业能力结构要吸收已有通用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体系的精华,同时也要加入伴随新技术发展形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和变革。这在技术上要求学校的教师具备运用人工智能学习工具的能力,会利用人工智能助力精准教学、助力沟通、助力学习者自适应学习,会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评估和决策,真正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四)改善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局限性

首先,重视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在班级群向学生发布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知识,之后再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中的知识讲解和能力培育。比如教师可以收集和搭建起适合班级学生互动交流的课前预习群,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以实现高效学习。其次,丰富课中教学环节。教师应将信息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融合起来,不能一味追求现代化教学而忽视了传统教学,同时应从传统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不同角度出发对课堂突发问题做充足的预设。最后,做好课后延伸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依托当前丰富的智慧教学技术和设备、平台等做好课后的教学延伸工作;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信息获取和分析的先天优势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辅导,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的课后延伸自然会对提升师生关系有积极影响。

(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

早期教育工作以教材为课程主体,发展至如今,以案例为分析方向,确保教育教学的指向性。在慕课教学融合时,教师在课前完成课件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课程中,添加了多项实践环节,教师应以熟练的认识、技能操作,保证实践课程质量。为此,在增加实践课时前,教师应参与岗位培训、实践训练各项活动,强化自身实操能力,保证实践课程教学进展的顺畅性。

结束语

未来已来,线上教学是不可逆的趋势。每一位教师只有主动面对,提升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改变,融入未来。信息技术的潜力是无穷的,线上教学在信息技术的积极引导下,一定能在常态化中不断创新发展,实现沉浸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华文,张贤金.指向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师校本培训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98-100.

[2]王后雄,李猛.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2020,36(06):40-46.

[3]曲冬圆.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及其职前培养研究文献综述[J].教师,2020(3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