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主要是在建设中采用同心圆圈层的模式,然而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研究可以看到,这种建设方式目前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如城市交通压力较大、城市内涝现象比较严重等,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创新城市规划设计,加强水资源的保存,保证城市可以正常运转。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设计
1 海绵城市理念及主要措施
1.1中国的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用于指导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后续在北京、上海、镇江、白城及西咸新区等100多个城市和地区进行试点。
海绵城市对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透水路面等绿色基础设施和基于传统排水网络升级的可持续排水系统进行了整合,综合考虑了水质、水量、景观潜力和生态价值,并在最后对防洪系统进行了综合考虑,系统性地解决城市水环境、水安全及水生态问题。海绵城市与传统方法之间的区别在于“源头减少、过程控制、系统修复”的理念,通过系统的规划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方法,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
海绵城市主要涉及四个原理概念,第一是使城市表面更好地吸收和储存雨水,以减轻雨水径流;其次是通过水的自净系统和提供生态友好的滨水设计来管理水生态环境;然后是应用绿色基础设施对雨水进行净化、恢复、调整及再利用,帮助城市避免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并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最后是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使用透水路面用于保护和补充当地的地下水位,以维持健康的水生态。
1.2 海绵城市的工程措施
目前海绵城市的主要工程设施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等。绿色屋顶也被称为生活屋顶或屋顶花园,该设施在美国的低影响开发和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技术中均有应用,主要由防水卷材,排水系统层,过滤膜,土壤和植物等五个部分组成。建筑物顶部的植被种植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径流,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和水质,增加娱乐活动场地,还能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活环境。
雨水花园也称为生物过滤器或生物保留系统,被认为是可持续排水管理系统在实践中的可行解决方案,通常由排水层、过渡层、淹没区、过滤介质和滞留区五个部分组成。它能够减少径流量,过滤受污染的雨水,通过使用活性植物和沙质土壤层对污染物进行去除,增强地下水补给并维持溪流生态基础流量。
透水铺装是利用透水材料来建造路面,以达到改善雨水渗透、减少地表径流、恢复土壤生态及冷却加湿自然环境等多种功能的海绵城市措施,它能够对整个生态系统都进行改善。尤其在减少径流方面,其性能甚至比包括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在内的其他海绵城市措施要更好,但在建设时应因地制宜,需要考虑透水路面堵塞和生命周期的问题。。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2.1转变传统设计理念
要想将海绵城市理念更好地融入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需求,突破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这样才能够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彻到海绵城市建设当中。设计人员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目前比较先进的建设模式进行分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有效宣传,在建设海绵城市之前,可以对城市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建设方案。这样既可以合理地规划建设城市排水系统,还可以坚持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转变传统城市设计理念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城市设计建设的基本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可以对建设区域的改造目标进行分析,这主要是为了认识建设区域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等。在建设中还可以对其中的潜在改造场地进行预判,借助一些先进设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识别。这种设备的应用,可以帮助城市设计规划人员有效地划分雨水改造场地。
此外,相关人员转变建设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现场勘察力度,对具体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确定场地。这样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在建设海绵城市期间,对其中的场地环境进行具体分析,遇到一些难以建设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同其他设计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建设的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对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场地改造,分析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能够为初步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支持。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想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就要对其中的改造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这样在设计初期可以有效认识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生态问题,尽早完善建设方案,保证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运转。
2.2强化雨水系统建设,制定科学方案
相关人员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需要正确看待雨水系统在海绵城市中的建设方式,这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改造雨水系统的过程中,要注意雨水的收集,全面优化排水系统,这样才可以不断地发挥海绵城市的功能。当前海绵城市在建设时,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在污水建设中一般是串联的,这对城市排水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相关人员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对城市中的雨水系统进行综合建设,在处理雨水时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如果遇到了雨季高峰期或者降水量比较多的阶段,可以将污水和雨水排放通道都打开,进行双重排放,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城市防涝功能。相关人员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城市绿色建设和对其他设施的综合利用,对雨水做到分级利用,设置城市建筑物内部相应的雨水排水通道,或者建设相应的雨水蓄水池,从而提升雨水的使用效率,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此外,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形成清晰的认知,这样才可以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进行综合应用。制定科学方案的过程中,可以收集相应的资料,开展专项规划,对当地城市的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收集相应的建设资料,科学调查当地的水资源信息。相关人员还可以对当地水质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场地调研,进行场地开发强度评价,实现地块建设控制指标,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奠定相应的数据基础。另外,还应完善相应的建设方案,假如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问题,也可以依据建设方案进行及时处理。
2.3 因地制宜地开展绿化改造工程
科学开展绿化改造工程,就是充分利用城市不同的立地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绿地植物,本着“生态优先、循序渐进”的建设原则,规划城市绿地建设。
(1)保证城市集中绿化保护区的建设质量。以城市各自的绿化占地面积指标为准,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森林绿地等生态保护区,确保城市绿化工程中水资源调节的“心肺”功能得以实现。
(2)城市绿化排水带的改造建设。以“下凹式绿化带面积不小于总开发面积50%”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性原则,在主要的市政道路、交通干道两侧栽种常绿乔木植物,在此基础上人工建设绿色洼地、雨水塘或者人工蓄水池等基础水文设施。
(3)提高城市立体化绿化带建设质量。过去城市绿化建设中,全部是以下凹式绿化带的内容体现的,品种单一,导致城市绿化带出现维护费用较高、景观单调的问题。为了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应当在城市立交桥、建筑物顶部及外壁等部位,以攀缘植物作为主要种植植物,这样的好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可以丰富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品种组成,提高绿植成活率,使城市绿化建设工程更好地发挥水气微循环的调节功能,增强城市水源涵养能力;二是绿化改造工程虽然意义重大,但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显然不可能拆除已有建筑物来为绿化工程提供空间,所以立体化绿化项目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城市绿化工程占用的土地资源;三是显著提高城市生活居住质量,攀缘植物在夏天可以直接减少热辐射量,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同时可以降低城市噪声,减少雾霾影响,增加建筑的景观价值,一举而多得。
2.4 保护、修复天然的海绵体
在城市规划时要建立法律来保护城市中的禁建区和限建区,来强制保护“天然海绵体”,还可以采取淤泥疏浚、植物种植等措施来进行生态的修复,构建生态走廊来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将河流、植物、水渠实现生态环境一体化的效果,方便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打造海绵系统。
2.5人工技术建设新的生态海绵体
对于没有“天然海绵体”的城市,可以建造人工海绵体,相关建设人员可以在城市的湿地或者绿地区域进行补充地下水、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减轻雨水推积、排水困难的问题,强化绿地的渗水能力。同时可以建设人工园林,加强园区的排水能力和蓄水功能,如同海绵体一样,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城市还可以对水系统进行改进,实现城市水系统和人工海绵体的双重调节,还要加强城市绿地对雨水的利用率,减少雨水的对外排放,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城市设计新式排水系统,重新规划堵塞的排水道,放缓水流速度,将人工水道与小溪、池塘相连接形成新型的水道网络,将水温流态维持在自然流动的状态,合理平衡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2.6 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人工仿生海绵体是一种操作性和实践性较高的建设形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建设一个集合储水、渗透、回收等多种功能的设施,将其进行组合形成具有和“天然海绵体”功能相近的人工仿生海绵体。它不仅在洪涝发生时可以保存大量的雨水,还可以利用储蓄的雨水引入缺水的地区,同时还具有自动净化的功能,避免出现水污染的情况发生。还需要注意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再利用,要在建设路面时采用渗水性和透水度较高的材料,加强城市内部的水循环功能。
3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因此,相关人员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相应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城市设计规划理念,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效率。此外,相关人员还需要提升自身素养,加强对雨水系统的科学建设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219+221.
[2]常金龙.基于海绵城市技术的城市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4):149-150.
[3]王希诚.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及要点分析[J].净水技术,2019,38(11):42-45+53.
[4]刘相廷,张鑫.我国海绵城市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材,2019,45(10):33-34.
[5]王岩.海绵城市设计方法的探讨[J].居舍,2019(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