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建筑行业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增加,同时人们对于建筑项目的质量和功能等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安全、质量以及实用性等各方面的需求,建筑从业人员需要重视对各种先进技术的使用,掌握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及其要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引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项目施工策划和过程管理中,需要提升技术水平,方可保证工程质量。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最小断面的任何一个方向的尺寸最小为1m。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针对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温度裂缝和质量缺陷的问题,建筑从业人员进行了研究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对于建筑从业人员而言,需要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要点,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1 房屋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
1.1 定义与特征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从裂缝控制效果的角度分析,相比较普通类型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的运用效果更佳,能够使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得益于上述优势,大体积混凝土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一些高层建筑的建设中[1]。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技术使用合理。例如在高层建筑箱型基础以及筏板基础施工中,不需要预留施工缝,而是连续一次性浇筑即可。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内外表面也会面对温度应力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温度应力进行控制,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产生施工裂缝,从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最大化地增强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2]。
1.2 技术要求
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承台、地下室底板、顶板、层高较高的架空层和附楼等,需要一次浇筑的混凝土量一般都会比较大,需要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将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符合规范要求,这样才可以满足混凝土基础应力改变规律,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安全性。
2 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本部分主要以某房屋建筑工程为例,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工程性质为住宅与商业联合建筑,总面积154225.22m2,防火等级1级,共包括地下2层,地上34层,地下部分为车库,地上1~4层为商铺,4层以上为住宅以及写字间。建筑要求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砌体采用B06加气混凝土砌块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部分所用技术如下:
2.1 材料控制
房屋工程施工中,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对材料质量的把控。具体的工作中,在材料的采购环节就需要重视对材料性价比方面的分析,材料进场需要抽样检测,发现不合格的材料,需要马上更换。在大体积混凝土使用时,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提升大直径砂石的使用量,对外加剂以及粉煤灰进行配合使用。具体而言,建筑不同部分对混凝土等级的要求见表1:
表 1 建筑不同部分对混凝土等级的要求
建筑部位 | 强度(级) | 抗渗(级) |
垫层 | C15 | - |
筏板 | C35 | P6 |
梁板 | C30 | - |
柱 | C25 | - |
外墙 | - | P6 |
2.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房屋建筑施工中,浇筑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施工人员需要重视浇筑过程中的顺序以及相关技术要点,满足施工建设的多方面需求。具体的操作中,首先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征,在底板和顶板阶段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此期间,应当控制好分层厚度,标高方面也要准确把控,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浇筑质量。振捣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重点,可采用振捣器施工,每层厚度200~300mm。考虑到塌落度问题,施工期间钢筋下部可能产生水分,如未处理存在裂纹风险,故而需要于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压实,预沉后再次压实。二次浇筑时,要把控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以及养护控制技术
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当下很多施工单位都会采用温度测量技术,对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避免混凝土同一位置温度应力集中导致裂缝问题出现。应当通过充分地养护,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值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因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工程建设项目可根据施工季节特点,采用洒水或薄膜覆盖的方式进行养护,实现对混凝土内外温度的把控。在冬季进行施工时,通过覆盖薄膜的方式可以避免混凝土因温度不均衡而产生裂缝。
2.4 后浇带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后浇带施工环节加以重视,对各种裂缝问题进行避免,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工程后浇带布置情况见图1:
图1 工程后浇带布置情况
在实际施工环节,首先需要做好钢筋除锈工作,此后,则需支模板,并予以加固,同时准备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施工。需要通过洒水的方式,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后浇带施工时,混凝土入仓前的3h内温度需要严格控制,尽可能避免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避免裂缝风险发生。另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混凝土的收缩情况进行把控,避免混凝土出现不合理的收缩,以免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最后,需要针对后期裂缝进行处理,此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对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行控制,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往往面临着一定的技术挑战,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控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避免后浇带施工对结构质量和安全产生风险。施工前应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重点技术节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以此来提升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整体稳定性,避免产生技术风险,影响工程安全和使用功能。
总结:综上所述,为了保障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全面提升建筑整体质量与安全性,就需要提高房屋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水平,同时积极提升建筑工程的技术要点把控力度,以此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满足居民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在良.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28):217-218.
[12]张茁林.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与预算,2021(0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