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监督检验中需关注的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电梯监督检验中需关注的问题研究

徐林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盐城分院     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城市建筑建设进程日益推进,使得人们对建筑基本设施要求日益提升。而电梯作为建筑使用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电梯检验检测技术,可以更好地保障建筑安全使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电梯监督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梯检验检测技术,而后针对完善电梯检验检测技术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致力于充分发挥电梯检验检测技术作用,保证电梯能够安全使用,从而为日后检验检测工作高效开展提供相应的保证。

关键词:电梯;检验技术;监督检测

一、引言

电梯作为一种升降设备,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根据当前电梯运行方式看,一般涉及交流电梯、直流电梯等类型,不同运行方式使得电梯对应的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量、分析后全面查找、排查电梯故障、安全等问题,不断强化电梯检测技术应用水平,促使电梯能够安全有效运行,为人们做好基础生活保障。

二、电梯运行过程中存在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日益进步,电梯的发展也在逐步提升,在生活中不仅要保障载人电梯的安全性能也要保障载物电梯的安全性能,因为电梯与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交通工具的本质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旦电梯安装成功,电梯里面的部件很难再进行拆卸安装和更换,电梯虽然可以进行维修但是其成本较高。在日常生活中电梯的使用频率很高,如果电梯出现安全问题,能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威胁。

(一)电梯的磨损风险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会出现电梯部件磨损或者老化的情况,而电梯安全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电梯部件的磨损和老化。电梯在运行中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撑,比如要有完善的供电设施,当电梯正在运行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电力系统的故障,这会影响到电梯的运行状态,会发生一些改变,因此,一定要确保在封闭的电梯轿厢中安装照明系统、安装语音通话系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使其在封闭的电梯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当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抢救,以及及时维修电梯。电缆的使用在确保电梯安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缆因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磨损的情况以及会因为一些自然因素出现风化的情况,会影响电梯的安全,随着电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电梯中的各个机械部件也会出现老化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影响电梯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电梯事故的发生。

(二)电梯的机械故障风险

除了上述的风险之外,电梯还存在机械故障的风险。而其因为故障问题所诱发的安全隐患事件后果非常严重,如若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轿厢停止的楼层还在运行,其他楼层就不能开门,层门的控制也不会是人为性的,而是要利用层门机械锁达到控制目的。因为电梯层门的开关是采用机械开关,电梯的机械开关和倾向电开关,会导致出现微波频率的开启的情况,进一步降低腐蚀和灵敏度。这样的状况是十分严重的,可能出现人们与电梯相撞的情况,导致陷入危险之中。除此之外,电梯牵引和传感设备也会发生一些故障,在电梯的轿厢下侧安装重量传感装置,当出现超重时就会发出警告音提示乘客。传感装置会受到长期慢速以及维护过载传感装置的方式不合理影响,电梯轿厢会加速运动,导致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三、电梯监督检测技术分析

(一)目视检测

在电梯检验中,目视检测是最为基本的方法,主要就是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电梯外观、运行状态,初步获取电梯性能,并判断出电梯可能存在故障,预判出潜在隐患的位置。在目视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先掌握电梯控制情况,同时,还要控制电梯轿厢部位的使用功能,在此基础上,再排除具体的故障,比如端部固定、补偿装置、钢丝绳卷绕、轿厢铭牌、地坎护脚板等。此外,工作人员还应当查看其他零部件尺寸,其中包含了轿厢、门间隙、地坎间隙、门地坎距离,此外,还有门刀、门锁滚轮等内容,通过全面的目视检测,提升电梯安全性能,同时也为后续检验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噪声检测

在检测电梯噪声时,主要使用的是声音传感装置,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一般会安装在离地面1.5m左右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在噪声检测过程中,为了保证噪声测试传感装置发挥作用,应当保证安装的测试点不能低于3个,同时,还要保证每个传感点位置,间隔一米,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到最大噪声指数,实现全面分析。应用此种噪声检测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具备一定的综合性,有助于全面的分析电梯情况,同时,检测过程运用的设备也非常简单,能够对信号数据做出快速反馈,一般情况下,需要搭配专业软件、计算机一同使用,保证可以及时获取电梯内实际情况,最终达到检测目的。

(三)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在电梯检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借助该技术对电梯进行检测,既可以实现对电梯全面的考察,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控制系统。从当前电梯检测所应用的无损检测技术看,包含了激光测试法、线锤法两种,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电梯具体状况选择。其中线锤法,该方法的主要运用原理就是利用磁力线对电梯导轨实现检测,与激光测试法原理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借助线锤法产生的变化,更好的排查电梯安全情况。根据线锤法应用特点看,一般适用于较低楼层的电梯,或者应用于楼层中间分段式检修。而激光测试法,在实践应用中凸显出了一定优势,一般主要应用于电梯导轨检测。

(四)牵引钢丝绳漏磁检测

以往若是电梯发生故障,工作人员为了排查故障,找出具体位置,一般会借助牵引钢丝绳漏磁进行检测。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就是借助传感器利用牵引绳向下检测,进而掌握电梯故障具体区域和位置,并与正常位置对比,进一步判断出对应磁场的区别。对比后发现波长不同,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号,进而充分了解电梯故障具体位置,初步判断出电梯潜在的问题。确定后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进一步检修,提升了检测工作效率。

(五)综合性能检测

现代城市化建设使得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数量日渐增多,而电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电梯综合性能检测。随着科技水平日益提升,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专业便携式综合性能的检测方法,主要的应用原理就是,利用同一台设备组装多种电子传感器,而后综合分析、检查电梯性能,检测获得的数据直接发送到检修人员计算机中,最终完成安全性能检查。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我国在电梯综合检修的设备发展方面,还处于摸索中,绝大部分检测设备都依赖进口,这就需要在日后实践中,深入研究和开发,探索出适合我国电梯检测的综合性检测设备。

四、电梯监督检验具体措施

(一)运用传感设备进行检测电梯安全事故

电梯安全事故智能化检测与人工检测的方式不同,智能检测是在电梯中安装各种传感器和运用各种检测方式进行检测电梯安全事故。最常用的电梯检测设备分别是红外感应设备和射频感应设备,这两种检测方式都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多元化的物理数据进行自动识别信息和处理,通过运用这两种检测设备对电梯进行检测,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电梯运行时的信号和电梯开门关门的信号以及电梯安全故障的信号等进行及时的了解,并利用网络设备将这些信号直接传输到网络监控的服务器上,以便于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并及时处理事故,与此同时,还要对电梯安全加强智能化检测。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电梯的门内进行安装红外线传感器的接收器,电梯在进行运行时能够发出红外线光谱可以折射到接收器上,如果发生人或是物体被电梯夹住的情况,能够被红外线的光束阻离,当红外线接收器无法接收红外线光束,电梯门就会自动打开。

(二)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对故障进行实时检测

以往的电梯检测方式有手动感测和有线网络检测,其检测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检测成本高、数据信息收集差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技术手段越来越成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检测电梯故障,如采用移动、互联网通信手段,对电梯进行智能化安全控制,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相关数据信息和电梯故障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解决电梯故障的问题,使智能化安全检测技术的功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三)加强安全事故的预防

完成电梯安装后,为保证电梯运行正常使用,应该对其进行试运行检测。首先,需要做好试运行准备工作,如清理井道,在外围设置对应的警示标识,避免用户看不到直接使用电梯,造成伤害。当电梯在试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现场所有工作人员都撤离,反复确认没有人的情况再进行试运行,确保人员安全。除此之外,在检查手动盘车时,如果发生片阻,应当及时停止试运行,待所有问题处

理后再让电梯试运行。为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性,检测人员不能佩戴防护手套,特别是一些运动部件的测量,在测量时,应当确保其处于静止状态再进行测量,若是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先处理再开展测量工作,从而确保测量人员整体安全性。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电梯检验检测技术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需求出发,合理选用适宜的检测技术,如目视检验、牵引钢丝绳漏磁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无损检测技术等。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加强电梯监督检测安全性,逐步完善并优化检测各个环节,切实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覃仕明,陈宗君.电梯检验过程的危险源及标准监督检验方法[J].清洗世界,2022,38(06):187-189.

[2]王承彪,周珊珊,陈刚,张锐.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2(05):177-178.

[3]卢兵,孙军强.现有建筑加装电梯监督检验时应注意的检验项目[J].中国电梯,2021,32(15):67-70.

[4]蒋克醒.曳引驱动电梯监督检验时3个容易忽视的地方[J].中国电梯,2021,32(09):34-35.

[5]马琳,宋文彬,马苏苏,苏丹.电梯安装监督检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4):23-24.DOI: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20.12D.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