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拿来主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文本框 1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拿来主义

常凌云

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 650031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拿来主义》选自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是一篇议论性的杂文。本单元学习的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学习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和表达”。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最快的阶段,我们需要教材给学生的人生打下思想的基础,学习鲁迅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体会作者坚定的文化立场,学习作者    身上优秀的思维品质,能举一反三,关注社会现实,分析社会现象和本质,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探    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学习了小说《社    戏》《故乡》《孔乙己》,教材中选入了多种风格的鲁迅作品就是让鲁迅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阅读鲁迅是“思想爬坡”,并不轻松,甚至费力。学生对鲁迅虽有一定的了解,但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学习热情不高。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考虑如何先大体感知鲁迅先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学生在    思考方式上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如何辩证的看待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需要逐渐加强。

三、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弄清“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的本质

拓展性目标

2.通过论证思路,探究作者的思维品质

挑战性目标

3.结合社会热点,思辨性阅读和表达

、实现路径:

注:自主学习清单和方法清单先一天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和新知学习,形成认知关系。

预备知识

学习

课前:预习课文,标注段落,有批注等阅读痕

课中:整理感知,快速浏览文本,找到关键词关键句

基础性目标实现路径

课前:绘制思维导图

课中:展示思维导图,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课前:结合《高考调研》充分思考

课中:分析作者态度,探究拿来主义本质

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课前:提前印发材料,引导预习思考,为课堂节约时间

课后:引导学生完善课堂所想内容,进性思辨性写作 200 字片段式训练。


文本框 1 

五、课堂内容: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5 分钟

1.观看视频 (2.4min)

过渡:视频讲了关于鲁迅哪些主要事件? 创作《狂人日记》《药》《呐喊》

作为旗手参与“新文化运动”。

PPT:文儒敏:一百多年来,鲁迅是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第一人。  陈独秀: 豫才是中国思想最深刻的小说家。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另一篇文章《拿来主义》文体是?(杂文,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杂文:一种直接迅速反应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2. 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1min) 单元学习任务

人文主题: 学习之道

单元学习任务: 思辨性阅读和表达

学习目标:

1.基础性目标:理清作者论证思路

2.拓展性目标:探究作者思维品质

3.挑战性目标:结合社会热点,思辨性表达

第二环节:分析本质 探究思维(25 分钟)

1.整体感知:思维导图 概述内容(4min)

上节课通过让同学们绘制思维导图,预习了文本,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概述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过渡:我听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三种社会现象,以及如何正确的“拿来”。作者对前三个社会现象持怎样的态度?请你就其中一个现象,找到相关语句,并给同学们分析。

(嘲笑,无语,无语,讽刺,批判。)

例:送古董不知“后事如何”,“大师”捧着古画和新画,叫做“发扬国光”(反语--讽刺)

要不然,当佳节大典来临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直指危害--批判)    我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主义再说点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送去成为一种风尚--无语)

过渡:对这几种现象鲁迅先生犀利的反对批判。现象是否等同于本质?请同学们结合语境和语法,解读几个主    义的本质(提示:送给谁?送去了怎样的东西?问什么要送去?送来了什么?谁送来?为什么要送?)

2.小组合作:探究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本质。分工合作,确定发言人。6min分钟)

概念

实质

闭关主义

封闭 自大

排外

送去主义

媚外 讨好

投降

送来主义

经济侵略

文化侵略

3. 

同学们分析了三个主义的本质,但这并不是论证的中心,请你找出来作者立论的句子。(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    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文章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

(先破后立)厘清对立面,突出文化立场,是观点更加鲜明,体现“辩”的特点。

示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3.分析拿来(5min)

1.拿来什么这几个主义明显对我们不利,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拿来!  在这篇文章,我们要拿来的到底是什么?外国文化。

依据是什么?(从几个主义分析出方向针对国外,从最后一段分析出文化:没有拿来的,文化不能成为新文化,    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2.分析两个“针对性”

这里有一个争议,从全文的论证逻辑来看,拿来方向是从外而来,那么为什么要用祖上的大宅子比喻外来的文化遗产呢?为什么不改成大教堂、大城堡呢?大宅子里的东西既有西方特征的也有东方特色的,看起来似乎很混乱。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思考,是鲁迅先生逻辑混乱还是别具匠心。

提示:《拿来主义》写于 1934 年,自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时局动荡,各种势力混杂,在文

文本框 36化表现上,各种错误思潮泛滥。封建遗老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要全盘西化。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但是本质上都是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倾向。面对此情此景,鲁迅写下了此文。    大宅子是一个集合性比喻,来形容方式复杂的文化现象,面对这些复杂的文化现象,各种各样的思潮无法统一评判。    但是鲁迅从中可以看到鲁迅的文化立场:1.不能逃避 2.不能全盘肯定,盲目跟风 3.不能全盘否定。拿来主义是针对外来文化而言,但是针对本国复杂的文化现象同样适用!从中我们可见鲁迅深邃锐利的目光,和觉醒的民族意识。也可以看出这一片议论性杂文的针对性!针对的是谁?(拿什么针对的外来文化,大宅子的文化现象针对的是国人)

3.拿来主义的本质是什么?(2min)

学习与借鉴优秀的东西)(手段和方法 )拿来之后怎么办?

(找出相关句子: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得出结论:拿来是一种方式和手段,创新才是真正的目的和结果。

4.鲁迅有哪些思维品质值得我们去“拿来”?(3min)

a.透过现象看本质拿着东西送去,没有礼尚往来,鲁迅坚决反对,反对是因为鲁迅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特征。

b.批判性眼光看问题(批判了几种主意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的态度)   c.辩证的看待问题(既看到了优点又看到了缺点)

d.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比喻论证)

e.创新性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结合社会热点,思辨型阅读与表达

材料一:这个是摄影师陈漫拍摄的《骄傲的矜持》,是陈漫为品牌 DIOR 拍摄的一组艺术项目的作品。

材料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超级计算等战略领    域实现跨越发展。超级杂交稻、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人    工智能、5G、物联网、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领域占据发展先机。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动漫在迅速崛起的同时,却被诟病抄袭日本动漫,有人说,《大鱼海棠》抄袭《千与千寻》,    有人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形象酷似日本动漫《阿修罗》中的男主角。对此,你怎么看?


文本框 1 

总结:以展作结:

“不变古法终非家法”创新为目的的借鉴不等于抄袭。某些居心叵测的创作者,为了“蹭热度”,恶意歪曲事实,给当红的影视作品生硬的扣上“抄袭”的帽子,实属卑劣。我们尊重原创,反对抄袭,同时允许借鉴,鼓励创新,只有文化可以“拿来”,在一个宽松健康的氛围中,才能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才能分支生长,各自开花。同时我们也应该警醒:学习与借鉴都不是其艺术生涯的终点,而只是中间段落。决定艺术家最终能够跳多高、走多远    的,是创新。只有让创新成为内驱力,才不会陷入抄袭的怪圈,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