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中的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新闻摄影中的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运用

杜立,陈亚林

空军勤务学院作战保障实验与模拟训练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本文基于新闻摄影提出摄影技巧以及其影响,其中包括拍摄角度对主体的影响、拍摄高度对主体的影响、抓拍中构图是先决条件、现场光线是突出主体的必要条件、准确地曝光对图片效果的影响在探究艺术手法运用于新闻摄影的主要策略时,其中包括新闻的抓拍、视觉艺术种类的创新表现形式、新闻摄影作品的二次开发、创新、虚化焦点表现新闻摄影作品主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摄影;技巧;艺术手法

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以及表达内涵的主要形式,其作用在于描述、传递信息、产生影响等。另外,新闻摄影通常配有短小的文字描述,以描述事件的背景、过程等。在此,新闻摄影师应掌握基础的摄影技巧,并合理运用艺术手法,确保让人们感受到新闻图片所传递的新闻内容,以及信息的集中性、实质性。

一、新闻摄影中的摄影技巧以及其影响

(一)拍摄角度对主体的影响

拍摄地点由三个坐标组成,分别是距离、角度、高度。在新闻摄影中,摄影视角对主体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对新闻事件中的主角和主要事件“突出”。因此,在新闻摄影中,摄影师应掌握拍摄技巧,确保时刻留意新闻中所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应抓住拍摄时机,并在频繁变化中合理运用拍摄角度,使其构成有效果画面。同时,在有限的光线下,能准确地进行曝光,为制作一幅完整的新闻图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拍摄高度对主体的影响

拍摄高度对主体的影响较大,一般为环境以及条件的变化,这些都会对作品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射影效果。从摄影理论看,视角即摄影机的拍摄地点。摄影师拍摄的物体,大部分为三维画面,其包括“面”,有前、侧、后、上、下,每个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摄影前,摄影师应选择不同的方位、角度,观察、研究、比较对象,寻找最佳视角。应熟知在摄影中同一幅作品,因摄影位置的差异,会呈现出各种构图效果。

(三)抓拍中构图是先决条件

拍摄技术是新闻摄影的基本技术,拍摄技术的成功与否是其先决条件。若摄影师在新闻事件中,从始至终都没有注意到主题的改变,所看到的一切都被拍摄下来,主体成了陪衬,甚至将被描述的对象排除在了画面之外,不该突出的部分被突显出来,这种情况会导致新闻图片失效,拍摄失败。为此,在抓拍时,摄影师可按照上述提出的拍摄角度、高度明确主次关系,并利用好环境、画面的总体态势,确保可体现主体,拍摄具有典型性、表现力的新闻图片。

(四)现场光线是突出主体的必要条件

在重要的新闻发布会或者大型活动时,一般都需要在昏暗的环境下进行拍摄,其也对摄影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新闻摄像师工作都要遵循现场的灯光(在新闻报导中,不能用闪光灯)。而且在现场摄影时,要把握好灯光的真实效果,以加快快门速度,增强相机的灵敏度,以此确保摄影质量。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应尽量选用大口径的镜头,比如70-200 mm,这样的镜头光圈较大,可保障快门速度达到现场突出主体的拍摄需求[1]

(五)准确地曝光对图片效果的影响

新闻摄影的曝光,受限于拍摄的光线与环境。尽管如今摄像机的自动控制水平在不断提高,功能比较齐全,但深色背景、浅色背景、逆光、顺光,各有不同。因此,新闻摄影师应以准确的曝光丰富新闻图片的层次感,避免出现闪光灯或明暗不同影响其图片层次[2]

二、艺术手法运用于新闻摄影中

(一)新闻的抓拍

新闻摄影是适合用摄影技术来记录和传播的新闻事件的视觉图像,其不同于人像摄影的“以静对静”、“以动对动”,而是以艺术手法把握“刹那”,其也决定了新闻图片的成败,为合理运用新闻抓拍使其达到新闻图片所需,在彰显其艺术手法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抓住情感:任何一部记录类作品或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特别的反应,其属于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第二,抓动作。没有动作的新闻图片所呈现的画面较为枯燥、死板也缺乏生命力,被摄物移动的幅度越大,画面也就越生动、真实。在角色拍摄中,人物拍摄的关键为“活”,也就要求新闻摄影师运用所有的艺术手法来使角色生动,塑造角色的个性和气质,使角色栩栩如生。

第三,抓神态。表情常常反映出角色的内心,而有的神态常常不能用言语来描述。因此,若被拍摄角色没有动作,新闻摄影师则应抓住其神态特点。

第四,抓细节。为了让作品更具可信度,新闻摄影师需要注重细节,细节能让新闻图片更为立体、丰富,缺少细节会让相片变得索然无味。

第五,抓特点。人物、地点都会有自身的独特性,抓住特点可以增加新闻图片的表达能力。生活的节奏和纷繁复杂,让人们难以驻足细看。于是,新闻摄影师应将镜头的范围扩大到一定范围,确保所拍摄的图片其画面精致、特点突出,以此为观众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3]

(二)视觉艺术种类的创新表现形式

在新闻摄影中应结合视觉艺术种类的表达形式,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使“光”和“画”回归到艺术本源,在此,中西文化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呈现出似画似影、非画非影的艺术特色。在新闻摄影作品结合数字技术后,可呈现出独有的视觉艺术。对于新闻摄影来说,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其在取得前所未有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机。特别是数码影像技术,一方面使得摄影、制作、传输的速度以及表达形式,更为丰富、便捷、快速;另一方面,由于其对影像的随意处理,也使新闻图片的真实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新闻摄影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采取现代数字技术,确保发挥其使用优势

[4]

(三)新闻摄影作品的二次开发、创新

影画的出现,使得新闻摄影的表现方式发生了从“影”到“画”、从单一走到了复合。可以说目前新闻摄影作品的二次开发离不开艺术手法,在合理运用艺术手法时,也扩大到了计算图像的处理范围,加深了摄影资料的深度。使得影画能很好地表现摄影师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摄影师实现艺术家的角色转换。人们以摄影师特有的角度去感受影像,更能感受到新闻作品呈现的社会“脉搏”。

(四)虚化焦点表现新闻摄影作品主题

首先,新闻摄影的关键点在于将题材清楚地表现出来。图像反映的新闻事实和社会意义。另外,新闻摄影师对于摄影作品的理解与评价,也较为重要,若没有主题鲜明的新闻图片,则无法使新闻作品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5]

其次,新闻摄影题材的创作,除了要把握时代背景,要结合重大新闻事件。同时,也要有一些艺术上的表达,这与新闻报道的真实原则一致。巧妙地使用艺术手法,不仅能丰富新闻事件的内容,又能使新闻事件更好地传达主题,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其中,虚像是一种很普遍的图像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使人产生虚与实、动与静的反差。虚化通常通过调整景深和快门的速度来达到,即景深虚化和动态虚化。人像摄影中常用的景深虚化,可通过大光圈和长焦距来达到较低景深,从而使背景模糊,突出人物的主体。动态模糊通常可通过调节慢门速度来完成,主要拍摄人物或物体,最常用的为夜间摄影,可利用慢门来记录车辆和行人的平稳、连续的移动,形成车水马龙的喧嚣气氛。此外,人群虚化也使观众的注意力从特定角色转移到具体的人物,这些模糊的、流动的面孔,是城市人民的缩影和代表。在此,新闻摄影师可通过“虚化”的手法,以“小”为载体,展现城市画面以及人民社会美好的新闻主题[6]

综上所述,新闻摄影的“内核”是“新闻”和“信息”,而图片仅仅是“外壳”,它承载着“新闻”与“信息”,没有“新闻含量”的图片,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为此摄影师应扎实掌握新闻摄影技术,并以艺术手法使其具备直观、形象、真实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思想性与导向性的特征,以此真正让新闻“说话”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持续增强大众传播效益,积极弘扬我国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峻毅. 探析新闻摄影中的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J]. 科学与信息化,2021(14):161.

[2]安金山.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中的图片编辑技巧[J]. 环球首映,2020(11):44-45.

[3]王瑾. 分析新闻摄影的技巧与创意[J]. 魅力中国,2021(16):98.

[4]许业. 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和艺术性[J]. 环球首映,2020(8):19.

[5]吴战. 电视摄像艺术的表达方式及创新策略[J]. 中国报业,2020(9):90-91.

[6]尹钟烨. 从"荷赛"获奖作品看新闻摄影的艺术化趋势[J]. 东南传播,2021(2):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