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卫生健康面临巨大挑战,“医养结合”成为热门话题。本文结合实际项目,对“医养结合”的众多模式中的“医院配套建设康养机构”模式的关注点进行分析,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养结合;医院建设;分析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2%。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21亿。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医养结合大致分为四种模式:公立医院提供养老服务(含医疗)、公立养老机构提供养老医疗服务、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购买相关医疗服务。经调研,医养结合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1.医养结合程度不高,概念大于效果;2.人才缺乏与资金不足,盈利能力弱;3.医疗及养老分属于卫健与民政部门,机制运行不畅。
202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指导意见(简称)》提出,1)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2)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3)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4)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二、医院建设项目中医养结合实践案例分析与思考
笔者参与了多个医院建设配套养老设施项目的咨询、可研、设计及建设等全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1.“医养结合”不能只是为了满足上级指标检查需要而盲目建设,要遵循医疗及康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
实践案例一:笔者参与的西北某县的医养结合项目,用地范围内前期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思路,现状已零星散布妇幼、民营专科、养老楼等多栋单体建筑,存在医疗康养动线混乱、附属配套重复建设或管线路由不畅、场地出入口不明确、人车混行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该项目在该县新区的医疗及康养作用,建设方要求对基地进行重新规划,补充和完善相关功能,形成真正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附图1:基地现状 |
经现场调研并与建设方充分沟通,确定了规划总体思路:坚持资源充分共享的原则,做到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共享,特别是保证本项目内养老区与医疗康复区的资源共享;对于功能相近、位置相对集中的功能单元,做到空间合理共享,以充分利用建筑资源,改善康复环境和人员工作条件;做到后勤服务保障共享,提高后勤保障设施及人员的使用效率,避免设备的闲置和空置。通过新建综合楼(门急诊、手术、住院)、健康服务中心、中心血站、高压氧仓等附属配套,与现有建筑形成“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生活楼—生活、娱乐、康养保健、简单医疗,住院楼、健康服务中心、医疗,既针对养老社区也独立对外服务,民营医院、妇幼保健院与新建园区形成综合性配套)。同时梳理完善园区道路与景观、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形成医养礼仪轴、紧凑医养环、中心景观核以及怡乐康养园,丰富院区的空间及景观效果。
附图2:医养礼仪轴分析 | 附图3:紧凑医养环分析 |
附图4:中心景观核分析 | 附图5:益乐康养园分析 |
附图6:项目规划总平面 |
经对项目功能需求及远期发展的重新梳理,通过以上轴线、环带及核心的构建,最大限度减少现状布局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医疗、医技、康养的内部有机整体,同时成为新区健康发展的核心。
实践案例二:笔者参与的西南某县医院项目,一期为三级综合医院,规划二期为康养中心。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及未来医护工作者及病患对医疗机构的诉求,规划方案针对性地提出创建“以医护、病患便捷为前提的人性化服务体系、以医技为核心的有效诊疗体系、以后勤供应联动为核心的高效运营体系、医疗康养有机结合、互补发展”的四大设计理念,并以此为原则全面指导设计。整个场地通过连廊将一期综合楼和二期康养综合楼及远期住院综合楼连接,方便联系的同时形成流畅、大气的整体形象。且于场地中部形成内部景观公园,创造具有现代气息的绿色公园式空间,为医生及医养人群塑造舒适、宜人的办公及就医环境。同时
附图7:医养结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
创造性的运用廊道,在满足院感流程的基础上,将各个功能体量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功能整合,打造人性化的便捷联系,体现医院对医养人群的关爱,同时沿北侧道路形成统一、流畅的建筑立面。顺应地形,建筑围合,形成内向的庭院空间,打造生态景观中庭,提升院区整体环境。生态景观中庭形成医院院区与康养社区之间的自然过渡,着力打造一个集舒适、康养于一体的景观花园,将医疗、康养区间用绿地景观进行隔离的同时,形成一个大型的院内步行景观花园,为医养人群提供一个良好的修养场所。整个院区建筑群形成围合形式,将绿化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和谐共生,不仅为病人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安静的就医及休息环境,而且还将各主要功能体有效的联系起来,实现院区功能的整合,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绿色园林医养结合综合医院。
2.医养结合项目医疗流程及专项设计需充分考虑健康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的诊疗及护理特点,实现“资源配置效率高、协同效应大、综合效益好”的要求。
老年人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文化层次、身份背景、经济条件等方面,还在于老年人尤其是患者与普通人群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有更直接、特殊的需求和依赖。综合医院结合建设康养机构需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给予人性化方面高度的关注,其服务内容应包括诊治、护理、康复、急救、临终关怀等几个方面。核心是以老年人健康体检、日常护理、老年人常见病为医治对象的医疗服务,配合康养的主要功能科室包括:康复训练、各种医技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手术部、临终关怀病房等,同时老年人的抵抗力较弱,在避免院感上要尤其注意。
在科室设置上要打破单病种诊疗模式,采用以患者为中心,以共病管理、多重用药管理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形成老年慢病管理、急病救治、老年功能维护的新兴临床专科。服务对象为:1.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需要简化用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给予综合治疗的老年病人;2.症状太多或症状不典型,不知道该去哪个科室就诊,希望得到医生指导的老人;3.关注自身健康及生活质量,希望在保健、预防、评估自身功能状态,以期早期发现功能衰退,希望得到医生指导,早期进行干预的老人。
在诊疗、医技、病案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并完善医养结合管理制度。医养结合机构的某些制度,看似在管理上井井有条,实则造成医养机构内部资源的浪费。如相关规定要求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一旦患病需住院治疗,则需要从“养老区”搬到“住院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几乎都有慢性病)结果是,医养结合能做到“利用同一张床位就能享受医疗和养老两项服务”的便利,变成了在“两区”之间折腾老年人来回搬房间,既占用养老床位又占用住院床位,造成床位资源浪费。调研发现,许多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其养老床位闲置,有的养老机构将床位费退还给住院老人,有的则不退,加重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当然,将养老与住院治疗区隔开,对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有利,但床位资源的浪费也需要考虑,毕竟老年人大多只是慢性病,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在“养老区”进行住院治疗也是可以考虑的。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也会直接影响部分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的积极性。
由医院经营养老机构,在共享医院已有的医疗资源同时,也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开展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应配合分级诊疗建立紧密型转诊制度。例如上级医院可向基层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专业护理,基层医院可根据老年人的疾病需要,随时预约上级医院会诊,实现基层医院、康复中心、养老中心、上级医院相互转诊互通;建立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的合理医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等。
三、结论
通过多个医养结合建设项目的实践,医养结合让⽼年⼈既能享受到养⽼服务,⼜能得到专业医疗保障,不仅提升了⽼年⼈的⽣活质量,还能提升养⽼机构的利⽤率,同时分流⽼年慢性病患者,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医养结合项目的能极大缓解老人家属的护理压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综合⽽⾔,项⽬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22〕.
[2]医养结合17种模式、5大障碍与10大具体对策(来自一线调研观察与思考)[DB/OL]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