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越西县新民中学 四川越西 616650
摘要:“教学做合一”是我国知名教育家提出的理论,在“做”中“学”是一种实践性质教学理念,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助推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思想与课堂相融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1]。本文从“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分析的角度出发,旨在帮助历史教师提升历史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教学做合一”思想是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实践方法融为一体,课怎样教,学生便需要怎样学,学生怎样学,老师便需要怎样教,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做”的基点,教学过程中以“做”为中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设计课程时学生的“做”,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和实践的融合,进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2]。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这是历史课堂的现状之一,由于初中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增加,学生对于需要长时间记忆学习的历史知识热情较低,在历史课程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少,并且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各个朝代之间的变化梳理和历史知识讲授,在课堂上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机会,教学内容抽象主观,学生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并不高,机械性地完成作业,进而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现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这是历史课堂的局限性之一。由于传统课堂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在上课时仍旧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因为老师的授课形式单一,学生会逐渐产生历史无用的想法,历史课堂无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弱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3]。现代信息技术逐渐与教育相融合,而历史课堂在这其中并未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是陈腐东西的概念,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偏见,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无法感受到历史的奇妙之处。
二、“教学做合一”视角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讲述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讲,历史知识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并未接触过,许多历史观念对于第一次接触历史的学生来讲太过抽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趣味性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为“教学做合一”打下良好基础,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过往的一些历史小说或者其他历史书籍中寻找趣味故事,并按需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为学生呈现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历史景象,带领学生深入历史课堂。
比如学生在学习《统一的国家建立》这一单元时,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华夏大地的壮举,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国内外第一位称“皇帝”的封建君主。为了带领学生了解秦始皇如何加快六国统一的进程,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与秦始皇有关的小故事:自秦国吞并了其他几个中原国家后,便下令使中原以秦国为王。有次在攻打齐国的路上,一名士兵看到了齐国旁边的楚国,便询问始皇帝要怎么做,始皇帝便下令兵分两路,一队继续攻打齐国,另一队去攻打楚国。可攻打楚国的部队刚刚到达楚国领地,便被楚国的军队伏击了,而攻打齐国的部队,由于兵力减少,被齐国打的落荒而逃。秦王询问军师们还有什么办法,有位军师提议挑拨齐楚两国的关系,到时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秦王听到计策后连连叫好,随后便命士兵乔装打扮,在两国境内散播谣言,果然齐楚两国打了起来,始皇帝在两国两败俱伤之际,不费吹灰之力便收获了两国国土。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能感受到秦国的国力强盛,诸多能人异士看到了秦国的强大,纷纷加入其阵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故事分析秦国最后问鼎中原的原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加入课堂。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老师若想促成教学模式与实践的融合,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转换,使学生在听课之余,还可以通过实践形式来掌握历史知识。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几人一组,制作相关课件来表达自身的历史观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做”中的概念。老师将讲台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让学生在“讲”中加深印象[4]。
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几人一组,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场战争为切入点,分析战争开始的原因和另一方失败的原因。在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各个霸主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治国方针各有不同,在春秋时期争霸战争不断,国家建立和消亡的过程不断地上演。学生可以选择讲述即墨之战,是战国时期燕国将领乐毅率军攻打齐国即墨城的战争,这是一场齐国收复国土的战争,齐国由守转攻,大举击败燕国军队,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爱好研究古代战争的学生会从中获得诸多知识积累。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助推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和讲述的过程中,获得不同于课本的历史知识。
(三)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推动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中增加一些带有趣味性、活跃性的环节,可以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与历史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比如学生在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这两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拓展宋元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历史地位。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一个时期,它在科学技术和文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宋朝在统治期间,完成了经济中心南移,发展了海外贸易,在民族关系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脚步,在文化上的发展也是十分发达,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学到的许多诗词大部分是宋代诗人的著作,比如李清照、辛弃疾。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历史知识的宏大,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结束语:现代历史课程,需要更新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历史学习相关联。该教育思想强调了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融合了学生自身的理解与老师传达方式等等内容,涉及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老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历史教学素养,通过现代科技挖掘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打开学生的视野,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学科的奇妙。
参考文献:
[1]朱建民. “教学做合一”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 新智慧,2021,(01):7-8.
[2]鲁芳凝. “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分析[J]. 新课程,2021,(02):17.
[3]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J]. 笪婧.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12)
[4]初中历史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价值及路径[J]. 严骏.基础教育论坛.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