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游戏课程设计中动作元素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8
/ 2

浅谈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游戏课程设计中动作元素的选择

王垚

石家庄桥西区童星幼儿园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91

摘要:幼儿体育游戏属于教学性游戏,是围绕一定的体育任务所开展的,而幼儿阶段主要的体育任务就是促进其动作的发展,因此体育游戏中动作元素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根据适切性、主动性、发展性、经济性、安全性5个选择的基本原则,结合分解法、组合法、变相法、假借法以及协同法5个选择的基本方法,秉承实现幼儿体育游戏中达到“玩中学”“玩中练”的初衷,为教师在幼儿体育游戏设计中动作元素的选择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作发展;幼儿游戏课程;设计;动作元素;选择

1应用价值

(1)研究幼儿游戏环境创设和幼儿游戏化课程的问题,试图解决如何创设有利于孩子游戏的环境,以环境为突破口,研究游戏化课程的积极策略。

(2)研究幼儿园日常生活游戏化问题,试图探索充分利用幼儿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事件、有趣的活动更好的与课程融合,游戏化,更好得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能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大肌肉游戏活动设计关键内容

2.1关注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大肌肉动作是指个体在活动中主要由身体躯干、四肢以及大肌肉或者肌肉群发力和参与完成的身体动作,通常主要包括身体位移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在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肌肉动作主要包含:走、奔跑、跳跃、投掷、翻滚、钻爬、悬垂、支撑、平衡等。

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是幼儿期身体活动的前提,是幼儿身体动作及技能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如果在幼儿期中大肌肉动作发展迟缓或不完善,将会直接阻碍幼儿一系列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也会对幼儿在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带来影响。从儿童认知理论发展角度,儿童早期认知获得,往往表现在某种动作的学习上,他的价值是巨大的,因此在儿童早期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动作的发展。儿童动作发展中,首先是在大脑中建立动作图示,而动作图示的建立会帮助儿童对认知经验的获得。认知经验的获得是帮助儿童建立思维架构的重要途径,而往往这是非常有效和高效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单一的动作行为发展至综合的动作行为,再发展到大肌肉动作精细化发展。我们常说“多动、调皮孩子”聪明,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调皮多动的孩子所获得的动作图示是远高于不爱运动的孩子,而大肌肉动作图示的大量经验获得帮助了他们在思维架构和贯穿性上,显得非常的丰富和灵活。在幼儿园里大肌肉动作精细化发展较好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语言发展快、理解能力好、性格偏向活泼开朗。所以在幼儿期,我们一直在强调动作的发展,强调粗大动作的发展。

2.2关注活动的游戏化和兴趣培养

幼儿园常赛追求的是全面和协调的发展,所以幼儿体育的实现方式是游戏,幼儿体育竞赛的方式也是游戏,这里面要教的专项运动技能应该是融入到游戏中去的。所以这是我们讲到幼儿园体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往往在趣味游戏活动以运动项目来承载,得到了连续性的保障,从而对幼儿兴趣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3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游戏课程设计

3.1园落环境

幼儿园活动场地的环境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在帮助幼儿成长。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创建了沙土区、涂鸦区、搭建区、嬉水区、种植区等区域。每个区域设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场地环境,保证每个成长阶梯的幼儿都能在宽松的游乐环境中各取所需,健康成长。

3.2游戏材料

幼儿学习的方式与特点就是在游戏与生活中,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的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根据幼儿学习的这一特点,在区域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可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低结构玩具材料和废旧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从而达到动作的发展。

3.3教师理念的更新

积极参与实践安吉游戏课程,并以此为契机,教师积极学习安吉游戏教育理念,努力做到“管住嘴、放开手、睁大眼”,放手游戏,去发现儿童。

3.4动作元素选择的基本方法

3.4.1分解法

分解法是指将单个动作或联动动作分解成几个有机的联系部分进行学习或练习,待幼儿掌握了这几个联系部分(分解的动作)后,再将其组合起来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分解法适用于较难、较复杂的动作技能,该方法可以让幼儿容易入手并且较快地掌握完整的动作。分解法即围绕动作的技术结构进行分解,一是从动作技能的联动过程进行技术结构的分解,如前滚翻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前后滚动(“车轮滚滚”)、支撑蹬地(“低头找太阳”)、斜坡前滚翻成直角坐撑(“熊猫滚下山”)。这样分解后的动作才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感觉,使其保持参与积极性。二是根据身体部位进行技术结构的分解,如跑步可分解为上肢摆臂和下肢蹬地的动作。

3.4.2组合法

组合法是指通过将不同的动作相结合,形成新的动作形态,从而多维度地提升动作的发展,这也是动作元素难度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例如,推球跑是由跑和推球2个动作组合而成的。从动作类别来说,推球跑动作不仅促进了移动类动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兼顾了操控类技能;从锻炼的身体部位来看,跑是下肢的锻炼,推球是上肢的锻炼,通过两者相结合,幼儿可以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3.4.3变相法

变相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外部影响因素来改变动作的外部形态。一是空间位置的变化。空间位置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以走为例,全蹲走是低位,半蹲走是中位,直立行走是高位。二是动作途径的变化。动作途径包含直线、曲线和“Z”字形。三是动作幅度大小的变化。如大臂划圈与小臂划圈的动作转变。四是方位的变化,如逆时针与顺时针、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如正向走与后退走的变化。五是时间的变化,如快与慢的变化。六是力量的变化,即轻与重的变化,如徒步与负重前行的变化。七是身体关系的变化,即对称与非对称的变化,如同手同脚前行与异侧手脚前行的变化。

3.4.4协同法

协同法是指通过与同伴之间的协作配合,共同组成的动作元素。幼儿个人完成某个动作只需要顾及本体对动作的适应,而与同伴共同完成某个动作时,不仅要顾及本体对动作的适应,还要协调同伴完成动作时对自身动作的适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配合”。幼儿从个人到多人地完成动作,是动作练习的提升,也是动作运用的一种表现,且通过加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协同法以同伴关系的位置可进行以下分类:一是跟从关系(排排队“牵火车”);二是并列关系,即同伴同行(捆足跑);三是对称关系,即面对面或背对背(两人背部夹球运输)。

结论

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游戏涵盖了以体能为分类依据的全部方面,并且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游戏对促进幼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的效果优于体能为分类依据的幼儿体育游戏。我国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突破性的将动作发展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游戏的练习方式,促使幼儿掌握这些基本的动作模式,逐渐形成从“游戏的幼儿”向“幼儿的游戏”的转变。在今后幼儿的师资培训中增设动作和发展科学的相关知识体系,以及采用动作发展的模式尝试性的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许慧敏.动作技能发展视角下幼儿体育游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宁科,沈信生,邵晓军.3~6岁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39(12):74-81.

[3]吴升扣,姜桂萍,张首文,李林,王雪燕.3~6岁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特征及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33(07):651-657.

[4]吴升扣,熊艳,王会会.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开展与设计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0(4):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