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
【摘要】在我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特性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变迁研究闪耀着星辉,川剧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川剧蕴含多重美学价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集合了表演艺术以及传统技艺于一身的西南古老戏剧剧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媒介的融合,才能够使川剧更好地走向未来。
【关键词】川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新媒介融合
引言
川剧是国务院公布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因与其它剧种不同的地方高腔和令人惊艳的变脸绝学为人们熟知,是巴蜀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剧坛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1]。但由于时代的冲突,川剧需要与新媒介融合求变,以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川剧的简述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川剧与新媒介几种最佳的融合方式。
1 川剧的简述
川剧是我国古典艺术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保留了许多优秀曲目,在四川全省以及云贵地区流行。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四川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2]。川剧的特色在于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剧目繁多,传统剧目有“五袍”、“四柱”和“江湖十八本”等;表演独树一帜,包括“变脸”、“喷火”、“水袖”等。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极具地方特色,是中华戏曲资源库的瑰宝。
2 川剧传承与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川剧和其它地方剧种一样,出现了一些传承与发展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受众面较窄,人才较少,技巧消失,资金短缺以及演出市场变小等等。因此在当下,对川剧的传承以及创新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川剧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川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抓住时代的机会,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谋求更长远、更美好的未来。
3 川剧与新媒体融合方式
3.1 电影
人们很早之前就开始了电影与川剧融合的探索。历数中国电影史,有许多经典的川剧剧目被搬上了大荧幕,例如《杜十娘》、《变脸》、《四姑娘》等等。随着电影艺术越来越趋向于与中华文化的结合,以期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荧幕文化,越来越多的电影内也尝试着融入诸如川剧等传统戏曲内容。例如2016年上映的电影《夜孔雀》里就融入了川剧,余少群在剧内饰演一名川剧学校的学生,为此,他专门去学习了一些川剧的技巧,以便角色更好地呈现[3]。川剧通过影视化,明星带动川剧发展,可以走进各个角落,促进了川剧的传播。
3.2 电视剧
电视剧是一种大众媒体,上到八十岁老妪,下至二三岁稚童都会观看电视。戏曲电视作为中国独有的影视剧类型,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已经可以被广大群众接受、听懂,在简化川剧语言理解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川剧的趣味性与观赏性。例如1989年上映的《乔老爷奇遇》这部戏曲电视剧目,就获得了第四届戏曲电视奖。与电视剧的融合为川剧走得越来越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3 网络游戏
川剧与网络游戏的结合是川剧传承的一大创新亮点。游戏的受众多半为年轻人,他们是川剧传承与发展的扛旗人与建设者,是川剧走向未来的希望。将川剧与网络游戏相结合,能够使人们在娱乐的过程中了解川剧的文化与魅力,激发他们对川剧的喜爱之情,从而达到传播的效果。比如在2016年《拳皇14》中的一个新的女性角色“美杏”,就代表着一个川剧演员,在打斗中运用了许多川剧的舞台招式,包括换脸。2018年大热游戏王者荣耀也推出了梦奇的熊猫皮肤,融合了川剧特色,受到许多人的喜爱[4]。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开始探究与传统文化的联动,川剧也应该好好的抓住这一契机,谋求更好的发展。
3.4 动漫
把川剧融入动漫,等于把川剧年轻化,生动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孩童时期开始。从小培养孩子对川剧等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气息,为川剧的传承与发展寻求接班人。以四川省川剧院为例,他们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对川剧动漫的探究。在2009年,通过与动漫公司的合作,将新编川剧《火焰山》搬上了动漫荧幕,2012年又再度推出具有浓厚的喜剧与生活气息的《秋江》这部川剧动漫,引起了剧烈的反响。把川剧与动漫、网络游戏、电视剧相结合,相当于把川剧带入了老中青幼的队伍中,达到向全年龄阶段推广川剧的目的,这对川剧的长足发展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4 结束语
川剧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戏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它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的探究是重中之重。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川剧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通过多种形式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抓住时代的机遇,使川剧艺术能够再次焕发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刘书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承与新媒介的融合[J].传媒论坛,2020(15):174.
[2]胡冰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现状研究——以重庆川剧为例[J].艺术研究.,2019(3): 68-71.
[3]高翔,王宇,杨如安.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川剧传承路径研究[J].四川戏剧.,2017(9):29-32.
[4]何晓玲.川剧进校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彭州市为例[J].四川戏剧,2016(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