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以少数民族地区某中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7
/ 3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以少数民族地区某中学为例

赵冬冬,赵婷婷,杨旭娇,李悦,李艳笑,董蕾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本文通过心理问卷的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某中学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描述,并试图探索性别、民族、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少数名族地区某中学高一、高二共1395名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评定(采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使用SPSS19.0对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检出率3.4%;2.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总分得分上差异显著,女生在总分及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三个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3.白族学生、汉族学生在各项得分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4.生活事件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相关。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白族学生 生活事件

中学是个体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增强,内心冲突增加,情绪呈“两极化”,对周围环境敏感,易受应激事件的影响,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除了年龄因素,文化背景、地域民族特点等都会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个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呈现“有区别、有融合”的趋势。以往关于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中,早期研究结果提示:中小学生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焦虑方面显著高于汉族学生[1];尽管2010年后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整体精神健康水平有所上升,数据表明云南5个民族中小学生中重度焦虑检出率仍是汉族学生的3.1倍[2];也有研究显示在相同的文化氛围、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下,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无明显差异3。因而,本研究希望掌握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探索民族、性别、应激事件是否为明显影响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少数名族地区某中学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学生,自愿参与调查共计1409人, 数据复核后有效人数1395人,占总人数的99.01%。其中男生535人,占比38.35%,女生860人,占比61.65%。白族689人,汉族488人,其他少数民族196人,学生生源地分布较为均匀。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周步成等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  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即学习焦虑(第1-15项)、对人焦虑(第16-25项)、孤独倾向(第26-35项)、自责倾向(第36-45项)、过敏倾向(第46-55项)、身体症状(第56-70项)、恐怖倾向(第71-80项)和冲动倾向(第81、83、85、87、89、91、93、95、97、99项),共计100个项问卷项目,其中第82、84、86、88、90、92、94、96、98、100项为成效度量表,若合计得分较高则结果不可信。 该量表可供选择答案为“是”和“否”两种,凡选“是”得1分,选“否”则得0分。各单项内容量表评判标准:高分为≥8,低分为≤3。除去效度量表项目,各单项内容量表总分值为全量表分。该量表分半信度为0.91,重测信度为0.667~0.863之间,效标效度为0.59。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由27项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对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进行评定。量表包含6个因子,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每个题项按5个等级评分:1~5分,分别表示“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492,分半信度系数为0.8809。

1.2.2实施程序

在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的原则下,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使用统一指导语,按测验的标准程序施测。当场完成即收回问卷。

1.2.3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 检验和相关分析。在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严格遵照标准测验实施规则及统计学原理。

2.研究结果

2.1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根据总分情况,MHT总分≥65 分为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总分≥50 分心理状态不佳,需要进一步诊断。心理问题严重者总分阳性检出率为3.4%,有中度心理问题者检出率为13%。分量表中检出率最高的几项分别是:学习焦虑(45.9%)、过敏倾向(11.2%)、自责倾向(10.1%)和身体症状(10.2%)。见表1。

表1.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总分及分量表检出率

总分

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

孤独倾向

自责倾向

过敏倾向

身体症状

恐怖倾向

冲动倾向

人数(n)

47

630

76

19

139

154

140

19

19

检出率(%)

3.4

45.9

5.5

1.4

10.1

11.2

10.2

1.4

1.4

2.2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2.2.1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有明显差异,在总分上,女生分值显著高于男生;在各分量表中,女生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方面分值显著高于男生,其他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具体见表2。

表2.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男女差异分析

项目

男生

(n=522)

女生

(n=852)

T值

P值

(*=P<0.05,**=P<0.01)

总分

31.61±14.13

39.25±14.97

-9.83

0.04*

学习焦虑

7.06±3.28

8.61±3.11

-8.80

0.24

对人焦虑

3.94±2.34

5.24±2.25

-10.22

0.78

孤独倾向

2.72±2.00

3.28±2.17

-4.75

0.001**

自责倾向

4.76±2.48

5.36±2.51

-4.30

0.35

过敏倾向

5.45±2.40

6.10±2.11

-5.27

0.00**

身体症状

4.01±2.83

5.07±2.83

-6.77

0.25

恐怖倾向

1.61±1.91

2.78±2.51

-9.12

0.00**

冲动倾向

2.04±2.01

2.79±2.39

-6.02

0.00**

2.2.2汉族学生与白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汉族学生与白族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因子得分方面汉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因子得分方面汉族学生低于白族学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中学生中汉族与白族 MHT总分及因子分的比较

项目

汉族

(n=488)

白族

(n=689)

T值

P值

(*=P<0.05,**=P<0.01)

总分

36.09±15.09

35.96±15.31

0.16

0.79

学习焦虑

7.98±3.34

7.95±3.24

0.16

0.21

对人焦虑

4.73±2.40

4.69±2.40

0.26

0.97

孤独倾向

3.01±2.12

3.03±2.10

-0.13

0.85

自责倾向

5.02±2.51

5.11±2.56

-0.60

0.27

过敏倾向

5.86±2.21

5.82±2.27

0.45

0.27

身体症状

4.64±2.86

4.64±2.93

-0.01

0.83

恐怖倾向

2.33±2.43

2.29±2.35

0.27

0.37

冲动倾向

2.51±2.34

2.43±2.26

0.61

0.54

2.2.3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为探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次研究通过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学生近期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了调查,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总分及分因子得分与MHT得分及分因子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ASLEC总分及各分因子与MHT得分及分因子无显著相关(P>0.05)。见表4。

表4.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3.讨论与分析

3.1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地区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口民族组成复杂,中学生群体中也涉及汉族、白族、回族、彝族、回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的学生。调查显示,心理问题严重者总分阳性检出率为3.4%,有中度心理问题者检出率为13%,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一调查结果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1[4]。尽管整体情况较为理想,但在各分量表中仍有不少学生感受到明显焦虑,检出率较高的分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45.9%)>过敏倾向(11.2%)>自责倾向(10.1%)。学习焦虑一般表现为担心学业问题出现,无法安心学习;过敏倾向指犹豫不决,对周围环境等异常敏感和不安;自责倾向表现在对自己缺乏信心,归因方式多为内归因。这一情况可能与被测查的群体有关,受测学生普遍学业表现较好,对于学业问题更敏感。同时也提示许多中学生在学业、人际环境、自我评价方面感受到压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对于学生的认知调整、自我归因等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3.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民族上的差异

本次研究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生,尤其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特质上需要得到重点关注,这一结论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中学女生相较于同龄男生生理发育成熟提前完成,对于“自我同一性”的思考更多,更在乎别人的评价,因而体验到的心理冲突比男生多;同时,在中国文化中,女性的感受暴露比男性更多,因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需因人施教,考虑不同性别的特殊心理需求。

通过对比两个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发现汉族学生和白族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近10余年有关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有研究提出,中小学生焦虑水平随着年代明显下降,但仍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学生,且这种差异受到贫困、资源匮乏的明显影响2。也有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中学生,但来源于同一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1。本次调查发现,白族人与汉族人长期混合居住,逐渐融合,实现一定程度的文化融合与同化,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状况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且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无明显差异。这也可能说明民族文化对不同民族心理状况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生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成为重要因素。

3.3负性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对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探索,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并未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影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加大,整体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群体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近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医校合作模式下的专业心理人才支持等使得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工作逐渐显现成效。学生的应激源得到更多社会、家庭、学校等多层面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压力应对、情绪宣泄、寻求社会支持等内容也有了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罗伟.壮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49-1552.DOI:10.13342/j.cnki.cjhp.2013.10.013.

[2]张河川,郭良骥,郭思智,岑晓钰.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04):420-422.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3.04.014.

[3]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07):601-603.

[4]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4):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