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企业面临的成本问题和管理困境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8
/ 2

双碳目标下企业面临的成本问题和管理困境探讨

 王娇娇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摘要:我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发展目标,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如今实现“双碳”目标,企业面临诸多成本、管理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基于当前我国碳排放目标,分析双碳背景下企业减排现状,发现如下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企业面临能源结构减排交易成本大的问题;技术减排方面,企业面临融资成本高和技术投入大的问题;管理减排方面,企业当前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减排制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现行企业克服减排难题的一些建议,旨在更高效地实现减排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碳目标  管理减排  结构减排  技术减排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能源的大量消耗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在此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目标。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发展目标,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的使用和消耗,企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体,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对企业而言,其根本目标是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最主要的减排行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不利于其实现根本目标;而现阶段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开始更加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减排行动无疑是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因此,企业响应国家减排目标,既有机遇,又存挑战,需要各界力量共同助力企业克服利润瓶颈,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

双碳目标主要指“碳达峰”和“碳中和”。“碳达峰”强调减少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快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碳中和”强调通过清洁能源替代、植树造林等方式将排放的碳有效吸收,达到“零排放”。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主要有三种途径:技术减排、 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涂建明等,2016)。技术减排强调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引进新技术等手段强化碳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减排目标;结构减排强调国家通过增加高污染企业成本,政策扶持低碳产业发展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新能源替代手段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从根源降低碳排放量;管理减排强调企业建立完善的减排体系,依据预算实现事前排放控制,利用减排相关的内部控制对实施事中排放控制,利用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实现事后排放监管,最终实现双碳目标。

三、企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成本和管理困境

(一)产业结构调整受限,能源结构减排交易成本大

国家引导部分高污染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会使得企业从原有已经相对成熟的领域转向新环保领域,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和适应过程,原有的部分人员由于专业不相关原因可能需要调岗、安置;产业结构转型后绝大部分员工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原有的部分资产需要更新、替换甚至报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导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提高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融资门槛,降低了该类企业的融资优惠,限制了“高耗能、高污染” 企业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相较于前述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无需企业进行大范围的人员、结构和职能变动,更容易实现。但是,目前我国并未形成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并没有统一具体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对相关环境信息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交易成本。同时也会造成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低,无法准确向利益相关者披露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社会信号传达较弱,不利于企业提高社会信誉。

(二)技术减排下的成本投入问题

企业顺应“双碳目标”进行发展的途径之一是技术减排。企业进行技术减排有两种选择,其一为自主研发创新,进行减排技术的更新改造。但是自主研发创新同样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前期研究阶段全部的支出以及开发阶段部分支出均需费用化,加之自主研发新技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可能还需承担研发不成功的风险,无疑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其二为引进外部先进减排技术,及投资构建长期资产。此种选择对企业而言是相对稳妥的,引进的技术是已经过市场检验相对成熟的技术,无需承担自主研发风险。但是外部引进需要一次性大量的资金支出,在企业内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外部融资,会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大,甚至加剧财务风险。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减排制度

管理减排应该从计划、执行、减排业绩评价和监督三个维度共同体现。首先,从计划方面来看,现有的企业缺乏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具体减排计划和减排目标是目前企业管理减排的首要问题。从执行维方面来看,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并非不允许企业碳排放量超标,只规定按照所在地区环境承载力免费配额,超额部分需要企业购买。在此政策背景下,作为盈利目的的主体,企业会在碳排放超标带来的收益和超额购买碳排放权额度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若碳排放超标带来的收益较大时,仍会存在大量碳排放的问题,所以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减排目的。从业绩评价角度来看,目前企业管理减排措施尚不完善,缺乏合理的管理减排衡量标准和减排业绩评价标准,并且企业内部控制中对碳排放超标的事后监督不严格,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管理减排业绩评价体系不完善。

四、双碳目标下企业科学管理和降低成本的举措

(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结构减排是企业响应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应加速推动产业机构调整,鼓励高碳企业转型升级,但是对此类企业而言,转型面临的成本需要得到补偿或者一定程度上的补助,因此,可以在财税或者信贷政策上给予转型企业一定优惠,引导高碳企业更高效地完成转型升级。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通过政府补助、低碳专项资金的形式鼓励大型企业进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资源和清洁技术的研发,鼓励不具备研发技术的小型企业引进清洁技术,实现减排目标。

(二)国家政策扶持减排企业,降低减排成本

国家对企业绿色研发进行补助,政策倾斜扩大减排技术研发可以资本化的比例;且研发创新本身会加计扣除,产生节税效应。自主研发的企业成本降低后,对外转入和许可权出租金额自然也就便宜了,这样企业无论是外部引进还是自主研发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压力。另一方面,国家明确相关政策,开拓绿色研发或者绿色技术引进的融资渠道,专款专用,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融资压力。

(三)设置额定标准,完善减排奖惩体系

为有效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企业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度,在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同时科学管理减排。应设置碳减排衡量标准,现有制度已经对部分地区、部分企业进行碳排放配额,需进一步完善减排奖惩体系,如超额购买碳排放权,企业应要披露超额部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社会责任和企业声誉。减排效果显著的企业或部门,给予奖励。奖惩并行,更有利于科学减排,更高效地实现“双碳”目标。

五、结语

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每个企业都义不容辞。现如今实现“双碳”目标,企业面临诸多成本、管理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国家政策和企业减排制度的完善,未来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的研发和普及,大多成本和管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涂建明,邓玲,沈永平.企业碳预算的管理设计与制度安排——以发电企业为例[J].会计研究,2016(03):64-71+96.

[2] 张先治,石芯瑜.基于双碳目标的会计与财务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21(09):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