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二次固定的最佳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尿管二次固定的最佳实践研究

庞庆, 王利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435004

【摘要】 目的对尿管二次固定进行效果分析。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收集我国2000—2020年尿管二次固定的核心期刊文献,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Revman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123篇尿管二次固定效果的临床研究文献中,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中有712名实验对象,平均样本量为124名。尿管二次固定的Meta分析表明,RR为0.35,95%可信区间为0.17~0.39。结论 尿管二次固定在临床上用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尿管 二次固定  Mate分析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诊疗护理技术之一,传统的硅胶气囊或水囊内固定导管被临床广泛运用。导尿管或气囊移位会引起尿道损伤,增加患者不适,增加脱管的风险,甚至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而尿管的二次固定即外固定存在一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有内固定即可,而且尿管朝一个方向固定会引起尿道粘膜损伤,无法用肉眼判断,另外也是个刺激[1]。也有的研究认为固定导尿管会减少患者尿道损伤,进而降低导尿管相关性感染[2-4]。本研究对我国2000-2020年尿管固定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循证医学分析,主要研究二次固定在尿管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尿道黏膜损伤、疼痛等方面的作用,为评价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以“尿管”和“固定”非“改良”为精确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公开发表的尿管固定研究的核心期刊进行文献检索,期限是2000-2020年。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筛选尿管二次固定临床研究文献。

1.2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根据循证医学方法建立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一步筛选。纳入标准:①属于对尿管二次固定的临床研究;②属于随机对照研究,同期比较两种或多种干预措施;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唯一不同是前者使用二次固定为干预措施,对照组为空白对照;④组间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⑤研究对象为有留置尿管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失访率超过20%;②文献不能提供有效数据用于综合分析。

1.3统计分析 采用Revman4.2软件对尿管二次固定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llrt)分析,并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当各研究间有统计学

同质性时(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s model)作Meta分析;当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时(J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il-domized effects model)作Meta分析。对潜在的出版偏倚采用“漏斗图”来反映。

2结果

通过电子和手工检索,共检索到123篇尿管固定的核心期刊文献,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为5篇[5-9],文献纳入率为4.07%。

2.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人研究的5篇尿管二次固定文献共包括了712名实验对象,研究平均样本量为124名受试对象。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高举平台法固定(1篇)、欣皮固 C 型导管固定装置(2篇)、尿管固定带固定(1篇)、透明防水胶布(1篇)。其中2篇文献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效果评价,进行Meta分析时按3次研究计算。

2.2纳入文献的实验方法学质量评价

3个随机实验均采用随机分组,但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并且未交代分配隐藏情况。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5个实验都未采用盲法评价疗效。并且未说明是否进行了意向性处理分析。

2.3尿管二次固定的Meta分析

对5篇尿管二次固定相关研究文献的异质性检验表明,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63),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作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图1)表明,RR为0.35,95%可信区间为0.17~0.39,说明采用二次固定的尿管后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和(或)尿道损伤的危险性是未采用二次固定的35%。森林图中菱形图案完全在垂直线左侧(RR的置信区间为[0.17,0.39]),说明二次固定预防尿管相关并发症是有效的。尿管二次固定文献潜在出版偏倚的漏斗图分析(图2),可见RR效应量的图形不对称,说明存在发表偏倚。

图l二次固定预防尿管相关并发症的Meta分析结果

图2二次固定预防尿管相关并发症文献出版偏倚的漏斗图分析

3讨论与分析

  对尿管二次固定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循征医学方法进行Cochrane系统评价,有助于克服单个研究必然存在的偏倚,从而为尿管二次固定是否有必要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系统评价是采用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Meta分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单个纳入研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Meta分析的成败。本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我国2010-2020年二次固定预防尿管并发症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系统评价,以了解尿管二次固定预防尿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其评价指标主要有尿路感染发生率和(或)粘膜损伤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尿管二次固定在预防尿管相关并发症是有效的,但很多调查研究的真实数据有待考究,存在发表偏倚。今后在进行类似研究时应注意在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案等应兼具客观和真实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彭勃,崔燕玲,李晓琳.气囊导尿管保留导尿气囊体积大小的合理性探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02.013.

[2]史蕾,徐辉,陈军肖,等.尿管腹部外固定法对PVP术后患者肉眼血尿发生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17).DOI:10.3969/j.issn.1002-7386.2020.17.035.

[3]朱丽萍,任玉娇,朱锋,等. 介绍一种"8"字形外固定尿管方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3).

[4]田敏,王安静.自制尿管固定装置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8).

[5]卢婕楠,沈鸣雁,卢芳燕.留置导尿管高举平台法固定对减少外科重症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6,15(5):451-453.

[6]方英,蔡志萍,史广玲.欣皮固C型导管固定装置预防留置尿管引流期尿道损伤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112-114.

[7]黄顺,黄辉煌,梁金仙,等. 尿管固定装置在留置尿管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52-153.

[8]侯宪红.气囊尿管外固定囊对预防男性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20-23.

[9]张继红,张旭媛.尿管外固定对神经科危重病人留置导尿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17):1577-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