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宁夏 吴忠7511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选择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扫描技术完成疾病诊断,分别设为常规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所检查对象均为同一批患者,组间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衰减值、CNR(载噪比)以及SNR(信噪比)]、辐射剂量[DLP(剂量长度乘积值)、CTDlvol(CT剂量指数值)、ED(有效剂量)]。结果:低剂量组C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差别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S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低,噪声以衰减值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高(P<0.05);低剂量组DLP、CTDlvol、ED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针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期间,相较于常规剂量,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在对图像质量做出保证基础上,将辐射剂量显著减少,将因为辐射导致的风险显著降低,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以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技术;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辐射剂量
近年来,伴随老龄化现象逐渐严重,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例数显著增加。针对此类患者展开全面评价以及诊断,具有显著意义[1]。具体实施期间,头颈部CT血管造影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其呈现出波动伪影少、创伤小的特点,可做到准确筛查[2]。但因为辐射剂量的存在,可能对患者造成系列不利影响[3]。本研究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后获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选择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扫描技术完成疾病诊断,分别设为常规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所检查对象均为同一批患者。男、女各35、15例;年龄范围36~77(49.59±1.59)岁;体质量指数范围21~25(23.22±0.22)kg/m2。纳入标准:①患者身体情况均可以接受头颈部CT血管造影;②对于此次研究均全部了解;③未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疾患,需要将其排除;②存在意识障碍,需要排除;③对于此次研究未全程参与,中途退出。
1.2 方法
两组均对其采用128排螺旋CT完成疾病诊断,碘海醇作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5mL/s。在入室前,要求患者将饰品、义齿以及金属物取下。对患者仰卧位采取给予协助。完成扫描后,对扫描参数合理设置,设定120Hu触发阈值,4.5s扫描延长时间,0.75mm层厚,0.6s/圈旋转速度,4.00mm重建层厚,250mA管电流,600Hu窗宽,512*512矩阵以及180Hu窗位。完成数据扫描后,于系统工作站上传,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对应处理。
1.2.1 常规剂量组
控制对比剂用量为80mL以及125kV管电压。
1.2.2 低剂量组
控制对比剂用量为50mL以及80kV管电压。
1.3 观察指标
①组间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衰减值、CNR(载噪比)以及SNR(信噪比)];②组间比较两组辐射剂量[DLP(剂量长度乘积值)、CTDlvol(CT剂量指数值)、ED(有效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完成本次系列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在统计研究期间以X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在统计研究期间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比较两组图像质量
低剂量组C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差别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S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低,噪声以衰减值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组间比较两组图像质量()
组别 | CNR | SNR | 噪声(Hu) | 衰减值(Hu) |
低剂量组(n=50) | 15.82±3.49 | 14.02±2.52 | 30.49±5.19 | 384.42±50.22 |
常规剂量组(n=50) | 16.03±3.73 | 19.95±3.15 | 24.33±5.72 | 324.03±50.39 |
t | 0.2906 | 10.3945 | 5.6395 | 6.0023 |
P | 0.7719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 组间比较两组辐射剂量
低剂量组DLP、CTDlvol、ED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组间比较两组辐射剂量 ()
组别 | DLP(mGy,cm) | CTDlvol(mGy,cm) | ED(mSv) |
低剂量组(n=50) | 242.42±10.43 | 4.55±1.79 | 0.62±0.41 |
常规剂量组(n=50) | 532.39±10.81 | 12.22±2.59 | 1.99±0.45 |
t | 136.4988 | 17.2264 | 15.9130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3、讨论
近年来,针对颈部血管病变在实施诊断期间,CTA、DSA以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方法获得广泛应用。以血管超声应用较为简单,于颈部浅表血管中获得广泛使用,但其针对颅内血管病变以及深部血管病变无法进行有效判定[4]。针对脑梗塞以及动脉狭窄病变等严重血管病变患者,DSA获得一定程度应用,但也会呈现出一定缺陷,例如并发症、无菌要求、价格昂贵以及有创等。而对于CTA而言,其对于上述不足可以充分弥补,表现出方便、无创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检查中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5]。
本次研究发现,低剂量组C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差别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S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低,噪声以衰减值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高(P<0.05);低剂量组DLP、CTDlvol、ED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可充分说明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完成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期间,相较于常规剂量,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在对图像质量做出保证基础上,将辐射剂量显著减少,将因为辐射导致的风险显著降低,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以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左雪石,王剑,王琦,等. 低kVp结合ASIR-V技术在头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一站式扫描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1):137-140,148.
[2]傅贤方,靳仓正,胡海菁,等. 个体化低流速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压在低BMI受检者头颈部CTA成像的应用研究[J]. 广州医药,2021,52(6):63-67.
[3]王娈鸾,张广兵. 25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在头颈部CTA中的初步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11-13.
[4]丁晓燕,班允清. CT双低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进展综述[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9):44-45.
[5]黄涛,马隆佰,陆玉敏,等. 80 kV管电压下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 广西医学,2020,42(18):2364-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