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PICC穿刺置管术后血栓的预防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PICC穿刺置管术后血栓的预防效果

陈智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目的 针对PICC穿刺置管术后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对于患者术后血管预防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6月间,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原发性肿瘤患者86例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纳入43例。针对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对症处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针对性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对于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以及留置所用时间;并且,针对两组患者手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为(3/43)6.98%,对照组为(10/43)23.26%,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研究组为(42/43)97.07%,对照组为(34/43)79.07%,差异对比(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研究组为(43/43)100.00%,对照组为(36/43)83.72%,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PICC留置时间对比,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临床置管效果,预后效果较好,患者整体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PICC;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 ers,PICC)是通过在患者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插管,从而建立静脉通路。穿刺的间断部位位于患者的上腔静脉,其临床操作相对简单,穿刺成功率相对较高而且置管时间相对较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目前,大部分肿瘤患者的血液都处于高凝状态,在完成PICC置管之后容易导致静脉血栓的产生。基于此,本院探索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此来达到降低血栓形成之目的,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20年1月~2022年6月间,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原发性肿瘤患者86例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纳入43例。对照组患者43例,包含男性26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47~71岁,平均(55.2±6.8)岁,疾病类型:胃癌18人,肠癌16人,其他9人;研究组患者43例,包含男性24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53.7±7.5)岁,疾病类型:胃癌19人,肠癌13人,其他11人。两组患者关于以上基本资料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本研究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之上使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针对参与临床研究的所有护士展开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与PICC置管以及维护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学会处理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具备处置突发状况的能力,作为操作者在实际进行穿刺过程中,尽可能一次完成,避免多次穿刺使患者的血管内膜受伤而引发血栓。第二,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穿刺血管以及穿刺点,并且确定患者的置管长度。第三,患者完成置管之后,应将患肢适当抬高20°~30°,做好患肢的保暖,并且适时进行热敷。第四,要求护理人员科学的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外旋以及抬高等相关动作,如果患者出现恶心、憋闷等不良整装,必须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手段帮助患者缓解,从而更好的避免混着出现血栓。

1.3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以及留置所用时间;并且,针对两组患者手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与本研究相关的统计学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来进行检验,记数资料则使用χ2来进行检验,最终结果对比以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为(3/43)6.98%,对照组为(10/43)23.26%,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研究组为(42/43)97.07%,对照组为(34/43)79.07%,差异对比(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研究组为(43/43)100.00%,对照组为(36/43)83.72%,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PICC留置时间对比,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

表1 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住院时间、PICC留置时间对比分析表(

组别

n

置管操作时间

住院时间

PICC留置时间

研究组

43

28.5±4.6

12.1±3.8

163.7±15.6

对照组

43

31.6±4.7

15.2±2.4

153.4±16.1

χ2

4.128

6.021

7.824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PICC置管被认为是一种高成功率、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使用PICC可能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血栓可引起不适,治疗中断,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认为PICC置管后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较多,可能与导管材料、导管直径、尖端位置及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血液动力学密切相关。本研究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患者86例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为(3/43)6.98%,对照组为(10/43)23.26%,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研究组为(42/43)97.07%,对照组为(34/43)79.07%,差异对比(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研究组为(43/43)100.00%,对照组为(36/43)83.72%,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PICC留置时间对比,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

综上所述,针对恶性肿瘤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临床置管效果,预后效果较好,患者整体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裘成莉,潘巧玲,徐国栋,等.食管癌化疗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9):1566-1569.

[2]张舜欣,李俊来,刘萃,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14(10): 1019-1021.

[3]代凤,苏迅,王蕾,等.肺癌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研究现况[J].循证护理,2018,4(11):977-980.

[4]陈璐,谢新芳,沈洪,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4):10-13.

[5]应丽,朱云霞,谢淑萍.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7,46(9):1283-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