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2

关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探索

王利红

重庆市长寿区桃源小学校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但是他们的时间管理、教育要求和知识内容完全不一样。幼儿属于学龄前儿童,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适应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们面对这些变化会表现出焦虑、不适应,甚至抗拒入学。幼儿园、小学和家长有义务为幼儿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提供课程学习,让她们从心理、习惯和能力上做好入学的准备。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课程实践;思考

一、小班开始实施幼儿能力提升课程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幼儿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阶段的教育,然后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循序渐进的帮助他以适宜的方式做入学准备。

幼小衔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该是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到小学低段适应小学后结束。比如: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的小肌肉发育还不是很好,他们的手眼协调性还发展得不够好。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把这一年的自理能力目标定为:不在家人的陪伴下能独立的上厕所;进餐时自己能独立吃饭;有饭前便后洗手的意识,学会正确的方法洗手;知道午睡对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养成每天午睡的好习惯。中班孩子是4—5岁幼儿,他们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很多。中班孩子自理能力目标:中班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收拾自己的餐桌、玩具、孩子的七步洗手法继续加强;引导孩子学习自己穿脱衣物、自己用筷子吃饭、叠被子等等。大班后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权和劳动权放手给孩子,并为她们创设一个自我服务的环境,比如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给植物角的植物浇水、可以让他们自己管理、收拾班级的物品,可以让他们继续练习叠被子、系鞋带等等。幼儿园三年,将孩子能力提高作为一种课程去落实,他们循序渐进的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和学习能力,不仅提高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让他们更有责任心和任务意识,为进入小学的生活适应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一日生活中的习惯养成课程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幼儿园的某个活动就能养成,它需要幼儿在一日生活之中去逐步完善自己。幼儿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快速的适应小学的环境和集体生活。

“一日生活皆课程”是幼儿园教师应该树立的正确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开展习惯养成课程。比如:早晨的时候可以开展“文明礼仪”课程,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问好中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课间环节可以引导孩子争做“环境小卫士”,开展“环境课程”,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用餐环节可以引导孩子“不挑食”,开展“健康课程”,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游戏环节可以引导孩子“合作、交往”,养成“乐于交往”的好习惯。离园环节可以引导孩子“注意安全”,开展“安全课程”,养成遵守各种“规则”的好习惯,充分的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课程贯穿各环节,让习惯渗透各环节。

三、幼小衔接的主题课程——《我上小学啦》

幼小衔接是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需要在课堂上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需要看很多书籍,完成很多作业,这些对儿童的自律、阅读能力、人际交往等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上小学啦》主题课程不仅有关注幼儿语言能力、保持注意力、数运算能力的课程,还有一些课程聚焦在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建立,比如《我想对你说》可以让幼儿有独立筛选和整理照片的意识、《整理小书包》可以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整理物品的能力、《上学路上》让幼儿知道在上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同时还有很多课程聚焦在幼儿情感健康发展,《毕业纪念手册》《毕业典礼》《毕业歌》让孩子们了解三年来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到自己在慢慢的长大,体验到和老师、同伴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即将毕业的离别之情。《参观计划》《梦中的小学》让幼儿对自己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四、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课程

幼儿对于小学的情感态度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期待,一方面是忐忑,对于未知的小学生活感到忐忑,对于不熟悉的小学环境感到陌生,对于哥哥姐姐的作业感到害怕。帮助孩子对小学的正确心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逆商尤为重要。大班这一年里,教师给孩子们组织了很多指向情感态度的活动。例如,在大班请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到班上来和孩子们玩游戏,成为好朋友。她在给幼儿讲述小学的美好生活不仅让幼儿向往,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多带孩子们参与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感,让他们明白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自己努努力就可以成功。另外给孩子们准备了很多适合幼小衔接的书籍,比如《小阿力的大学校》,《大卫上学去》《同桌的阿达》等等,激发了孩子们即将上小学的自豪感,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小学的信息。

五、幼小衔接的区域课程

区角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将幼小衔接课程落实在区角,不仅可以让幼儿更有兴趣,还让幼小衔接更具有效性。教师开设语言区、小超市、益智区等等,教师在区角投放了一些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品,让幼儿模仿小学情境、认识小学物品、熟悉小学规则。他们在“玩一玩”“讲一讲”“做一做”“演一演”的区角活动中学会了很多进入小学的本领。

六、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课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园和家庭资源整合的方式,达到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建构家园共育模式的目的。家庭资源不但丰富,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拓展性。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专注、好奇的良好学习品质;可以和孩子走进图书馆共享亲子阅读美好时光,让孩子爱上阅读;教师还可以邀请班上书法很漂亮的家长走进班级课堂,为孩子们进行书法展示,让大家领略中国汉字的魅力。这样充分的利用亲子课程和家长资源,实现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魏婷.以儿童为中心,解幼小衔接之困.[J].幼儿教育,2021(5):33-35.

[2]孙成结.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园共育模式探究[J].新课程,2021(4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