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张慧

红英小学 苏春迎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优化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一直以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紧密依托生活实际和语文教材,创设富有真切性、趣味性、生活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文本内容和生活情境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此教师便可带领学生从认知走向情感的发展,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活动的场域,积极探索知识中的奥秘。本文将依托小学语文教学从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及运用展开具体阐述。

一、直观情境下的展现实物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的直观生动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直觉上的刺激和冲击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提高主动学习的动机。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采用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创设直观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直观、形象、具体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在贴近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和背后情感的理解,提高课堂的质量。

以真实的实物,达到为真实而教,为真实而学。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时,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为什么把花生称为落花生呢?教师拿出真实的花生秧(带有花生),请大家仔细观察花生,并介绍花生是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因是在花落之后,花茎钻入泥土而结果,所以叫“落花生”,对文章的线索内容进行点拨性的讲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趣味性较强,还为单元最后的习作“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埋下伏笔。

二、问题情境下的问题导向法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好奇心特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初始就带着问题进入课题学习,在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起来,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问题,并在过程中产生新问题,推进课堂层层深入。

统编版教材设计了很多篇关于“提问”的课文,如《小蝌蚪找妈妈》、《不懂就要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四年级上学期还有针对性的“提问策略单元”,每一册教材都有关于提问的内容,但为什么那么多的“问”激发不起学生的提问呢?课堂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将学生提问变成了走过场,最终甚至沦为知识性教学。因而创设问题的情景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问。如《松鼠》一文,它是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特点。那如何让学生通过对此文的品析,学习把说明对象“说明白”的方法呢?教师可以用视频配音的方式巧妙导入,播放与课文内容对应的视频,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配解说词,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课文是怎样把‘讨人喜欢’的松鼠写明白的?”这样,教学不仅关注了课文的中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与有序刻画,还带领学生参与到审美与创造体验中,让学生通过文字活动产生审美欣赏与情感共鸣,从而细致观察生活中一切新鲜、美好的事物,在审美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促进习作美育价值的实现。             

三、生活情境下的联系生活法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发现“生活处处有语文”,在学校以外的社会之中时常存在着语文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些与生活实际贴近的真实情境,让教材中比较生涩陌生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加有体验感和新鲜感,将语文学习和课堂贴合得更加紧密,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学习的驱动力,将课堂扩展至生活场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所以,我们只有创造促使受教育者受到陶冶感化的训练场,才能使受教育者“入境始与亲”,才能使饱蘸情感的语言内化于受教育者的心中,以达到深刻理解祖国语言的目的。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教师在分析完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形象后,联系生活实际。

师: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1870年3月17日,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英雄船长,而在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位中国机长。他用镇定给所有人一个安全的答案。(课件出示中国机长刘传健的视频)

生:文章中的船长舍己为人,我们的中国机长同样忠于职守,镇定自若!

生:我胳膊都起鸡皮疙瘩了(同学笑),英雄真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师:是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英雄。

生:战火纷飞时,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用身体堵住机枪的黄继光。

生:和平年代,有义所当为,向新冠病毒亮剑的钟南山院士。面对印军挑衅,我们有殊死搏斗的卫国戍边英雄。

生:我觉得我妈妈就是一个英雄,虽然疫情期间她不能陪我,但她一直奋战在一线。

生:我爸爸也是,疫情期间一直在我们小区看路口,检查健康宝的绿码。

生:我来给他们总结一下,英雄,从来就不只是活在历史和记忆里的。真正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可能是你,是我,是他,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微不足道却举足轻重的力量。

师:大家说的太对了!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也不缺少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此时你对生命的理解又是怎样的?请你把它写在空白处。

就这样,在链接文本内容和实际生活上,教师创设了一座桥梁,引导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也对身边所发生的人与事建立勾连,提高学生的价值观。

四、语言情境下的角色换位法

课堂教学最频繁使用的手段就是教师的语言。教师依托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的同时,需要用语言来调动、引导和感染学生。教师通过语言的音调变化,设置悬念或增添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通过示范朗读,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节奏停顿等方面,深入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教师还需要在精准把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在合适的时段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关注,达成师生间的语言互动,让学生本身在想象中,运用判断、描述、演绎等“角色换位”的训练方式,拉进与文本的距离,逐步领悟文章的深层次情感。

如《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廉颇错在哪儿的地方,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说明,因势利导,剖析后果。让学生思考从廉颇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中感受到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果你是廉颇或是蔺相如当时会说些什么呢?甚至让学生来演演,学生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分析人物形象,深入解读文本,由点带面,润物无声。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顺应时代关注内在需求的教育浪潮。情境教学还为主题性大单元教学提供了支架,能够借助大情境的构建,围绕同一主题,具体分解教材,提炼不同的知识重点,在彼此支撑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度,深厚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深入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促进课堂知识的生成和创造,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7,38(03):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