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5
摘要: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为提高耕地的质量,就需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近些年来农民为追求短期利益,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农药和肥料,这些都不利于耕地的良性循环,同时还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所以在农业的发展中提出要保护耕地并提高其质量的指导意见。在此指导下我国各个地区都开展各种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收效也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就是需要具有系统且科学的指导才能建立正确的耕地保护,才能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从而为农民提高收入打下基础。
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整治工程;问题
引言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党中央的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加大对土地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连片推进,稳定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效能和作用。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是未来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甚至是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1简述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的耕地数量、质量下降,土地生态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受到破坏等系列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土地整治工程为手段,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开发,把未利用土地变为可利用土地或把已利用土地进行高效利用。土地综合整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土系统的体现,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必须在满足生态安全、用水阈值的基础上,科学适度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开发,提高国土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匹配程度,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总产,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对于提升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
①土地整治注重数量,缺乏生态治理。土地整治要融入生态安全理念,面向整个黄土高原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让土地更安全、更清洁、更适宜人居,努力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优质用地。②现有学科研究内容比较分散,未形成体系,且多集中在管理方面,对于技术研究不够全面深入,无法指导和支持土地工程建设实践。工程技术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土地工程学科建设及技术研究,进一步丰富国土资源类学科群;通过科学研究构建土地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解决我国面临的主要土地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③目前从事土地工程的人员大多是土地管理或规划专业出身,在土地工程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过程中,缺乏土地工程专业人才,尤其是一线工程技术及施工人才的缺失,使科技研发成果较难落地,无法实现快速的成果转化。因此,应加大土地工程科技投入,培养土地工程高级专业人才,创新研发土地工程中科技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土地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3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策略
3.1加强规划统筹,协同促进保护与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是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地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农业空间规划能有效解决建设与保护在空间上的冲突问题,对耕地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科学规划农业空间,因地制宜,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合理引导农业生产。同时,要开展农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有序引导林果业“上山上坡”,在可垦造耕地的荒山荒坡上发展林果业,同时将种植经果林木的地块逐步退出,恢复耕地属性,提升耕地规模化生产经营。另外,要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建立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论证制度,论证占用的每一块耕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2推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大大提高了土地质量,改善了农村生产与生活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支持,对于促进耕地保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3加强耕地保护宣传
在农村开展耕地保护宣传,首先就需要将秸秆还田、测土施肥、使用有机肥和加强对病虫防治能力等作为宣传的主要宣导内容。尤其在农民农闲时期可以开展集中性的培训活动,帮助农民熟练掌握先进的耕地种植和养护技术,使得农民意识到耕地保护对于土壤的重要性。另外还要对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推动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中提供技术支持。政府要引导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下乡指导,针对农民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还可以通过发放技术手册等便于农民对相关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尤其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秸秆还田的好处和意义,从而提高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保护耕地及大气环境。在开展精准扶贫活动中,为困难户及特困户等给予物资等补贴,还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支持,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在农业经济中实现脱贫致富。
3.4低标准用地提升
针对我国耕地生产力整体偏低、中低产田占比较高等问题,开展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技术及措施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标准,耕作层有机重构技术研究,耕作层结构优化研究,土地质量快速提升技术研究,农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等研究,田间配套设施改进及研发,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落实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5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化政策支撑
开展土地整治试点,核心在于探索出台政策配套措施,形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盘活大量的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探索自然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价值转换路径和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多元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委托代建模式、群众自组织实施模式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人、金融资本和社会组织多元主体作用。
3.6完善耕地保护激励制度,防止耕地“非粮化”
农民是耕地保护的第一守护人,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态度和决心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耕地保护最后的成效。而目前耕地出现“非粮化”、撂荒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粮食种植的利益驱动不足。为此应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设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资金,明确考核、奖惩细则,让农民切实感受到耕地保护、粮食种植所带来的效益,才能为耕地保护赋予内生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我国耕地开展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实施内容,从而提高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能力,并重视耕地保护的科研工作,将其科研数据进行整理,对开展耕地分类指导和提高中低产田的改造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要在当地加强对耕地保护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地为农民和农业相关人员普及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意识到耕地保护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主动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耕地土壤特点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耕地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种植结构,从我国高产农田的数量可知,我国在开展耕地保护及提升质量的这些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续为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史苹香.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26):109-111.
[2]黄晶.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工程问题探究[J].房地产,2019(28):225.
[3]陆献.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