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摘要: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多,检验过程及检验方法逐渐多样化。其中机匣类零件为薄壁壳体类零件,内腔孔较深,壳体壁较薄,铸造有一定难度,加工时易产生砂眼和夹渣等缺陷。机匣零件的加工工序较多,在各个流转环节中,容易造成异物进入机匣油路和内腔,零件表面容易产生磕打碰伤,划伤等外观问题。因此,机匣类零件的构造和加工工艺流程决定了机匣零件在检测过程中,存在很多控制重点及难点。尤其在任务量大,时间人员设备有限的情况下,检验提效迫在眉睫。另外,目前反馈较多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机匣零件的外观质量、油路清洁度和贯通性、多余物控制、锁丝锁片、螺桩壁厚等方面。所以需要在零件检验过程中,从这些方面改进加强控制,提高零件质量。
关键词:机匣类零件质量问题 检验过程 工艺过程 外观控制
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检验过程控制是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保障。因为结果是由过程导致的,什么样的结果是由什么过程导致的,因此,控制了产品的检验过程就是控制了产品的质量,而若以“结果为导向”,一味地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产品的检验过程,可能会引发“事后诸葛亮”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检出来的。检验过程的控制就要做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人的控制”。同时,过程检验的控制更强调制度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生产,因为这个可以避免同一个错误不断的发生,以及不断预防可能发生的错误及低层次质量问题,尽可能地将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可以说,检验过程的控制是产品质量管理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因此,如何做好检验过程的控制成为许多质量人员重视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要做好过程检验的控制工作,首先要树立品质意识,因为只有所有人都具有品质意识,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过程检验的控制。
2机匣类零件的检验制约因素
从质量指标分析,目前制约机匣零件检验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任务量大、周期紧:容易出现检验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得过且过,造成某些关键部位的错漏检,另外还有就是工艺和检验技术文件的不成熟,导致某些关键尺寸没有重点检查。可以针对典型质量问题要求工艺人员细化工艺规程,检验人员增加重点检查标志,以引起重视。
二是检验难度大:机匣类零件多余物控制及清除难度大,经常反复冲洗后进行内窥镜检验,并且受部分机匣零件油路尺寸的限制,内窥镜的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机匣类零件体积较大,螺桩装配件种类众多,数量大,锁丝锁片的错打,起不到锁紧作用的现象时常发生;三是机匣类零件油路较多,排布复杂,对油路贯通性的检查容易漏检,导致事故的发生;四是机匣类零件多为铸件,铸造砂眼较多,对零件不同部位允许存在的砂眼数量及大小各不相同,受于检验人员对于文件理解的不同,在外场和装配车间经查发现机匣零件上有不符合要求的砂眼,从而进行报废,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3机匣类零件的检验过程控制
3.1多余物问题的检验过程控制
机匣类零件的多余物是指遗留在零、部件,成品附件和整机上及包装箱中一切与产品图样、相关质量文件等规定无关的物品。机匣类零件的毛料类型主要有棒料、铸件、锻件等。型腔和结构复杂,在后续的清理过程中有些部位不易发现,也不易清理去除,导致在试车或试验过程中多余物的出现。
对于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未要求清洁度等级的,不要求进行清洁度检查,但在其装配、试验、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固体二次污染。在交付或使用前应对零件整体尤其对油路孔、盲孔、各类螺纹孔的拐角或相贯处进行仔细清洗,任何表面均不允许有目视可见的固体污染物。
油路内多余物的控制。机匣在厂内经过加工、转工、流量打靶试验、返工返修、抛修、去除尖边毛刺、装配、整机试验、交付等环节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机匣污染,对于有清洁度要求的产品,应开具相应清洁度报告。检验方法为“查颗粒度报告”。零件清洗后应立即将零件以单件的形式装入洁净的袋子中或塑封,装入零件箱箱前,应检查零件箱清洁无异物。对于清洁度类别有规定值的产品,在验收过程中须检查随零件附带的有关清洁度检测结果的“颗粒度测试报告单”,满足要求后,零件予以放行。
针对结构复杂,存在死角,冲洗过程控制不到位造成金属屑残留,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1)细化机匣加工单位的工艺规程,在规程中明确规定对零件进行高压冲洗,增加内窥镜检查油路内部。在零件进检之前进行油路冲洗,并对油路进出口进行包装或采用多余物夹具防护等方法防止多余物进入油路。在零件进行返工返修后,对零件进行油路冲洗并重新进行包装。(2)铸造单位为解决铸造沙粒和金属屑的产生,定期清理工装,修理模具并光滑表面,清除尖边和毛刺,尤其对油路使用内窥镜进行检查,并进行记录。(3)对机加车间的相关检验文件进行细化,加严检验控制,增加油路检验的重点检查,规定使用铁丝、内窥镜等工具对每条油路内部进行彻底检查。
3.2油路贯通性的检验过程控制
机匣毛坯多为铸造件,是薄壁壳体类零件,内腔孔较深,壳体壁较薄,铸造有一定难度,加工时易产生砂眼和夹渣等缺陷。当油路孔结构较复杂,回路较多时应使用内窥镜进行检验。当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对油路孔的贯通性情况检查未做要求或无具体要求时,应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检查:(1)检测时,将工艺规定的油路孔相交质量检测钢球从油路孔一端投入油路孔内,钢球能顺利从油路孔另一端滚出来,这样就表示该油路孔的相交质量满足其功能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将与油路孔尺寸相近的钢球放入,否则钢球滞留在润滑油路孔内非常不易取出。(2)检测前,油路孔的外观应已满足相关多余物控制的要求。在检测时,将工艺规定的油路孔相交质量检轴从斜油孔中插入,从主轴径向孔一侧观察检轴与两侧孔壁之间的缝隙是否均匀。在相对观测的油路孔端的另一端用光照射,这样就能清晰的观看油路孔的相交质量。这种方法用于粗估计两油路孔的相交程度,但对于不合格的判别最为直观、简便、准确。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零件产品的类型和零件的精度也在不断提高。而相对产品检验设备和检测方法等,存在滞后性特点,特别是在综合性较强的机械零件检验方面如机匣类零件。因此,机匣类零件的检验方法在对于机匣零件的总体质量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3检验技术文件的过程控制
编制检验技术文件时,应在尺检和最终检验工序增加外观检验要求。通常要求为:外观应完好,无压痕、划伤、碰伤、磕伤和裂痕,检查零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异物。对于设计外观要求和曾出现故障部位外观应增设检验项,故障部位外观项应增加备注“重点检查”。
目视检验项编制有以下几点要素:
(a)用目视和触摸法,检查尖边毛刺,零组件表面应无碰伤、划伤。锐边打磨圆滑转接。
(b)可采用打样膏检查锐边倒圆质量。
(c)由手工操作等个别外观项,难以评估的,可建立标准样件。
(d)在评估外观允许用不超过5倍的放大镜作为辅助手段,应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光学对比仪、放大镜或其他仪器等方法定量检查缺陷的长度、深度。
(e)毛刺打不干净,特别是交叉孔经常有残留,手工操作经常无法清理到位,通过提订装用工装进行专门清理。在检验过程中,对该位置进行打样膏加目视检查,列为重点检查部位。
(f)当某些尺寸在后续检验中无法检测时应安排中间检验工序;工艺控制需要时,也可安排中间检验工序。中间检验工序应由汇总检验员100%检验。某些零件易出现故障部位,检验技术文件备注中增加“重点检查”要求。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机匣类零件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提供机匣类零件的常规检验技术方法和思路,其它结构的零件也基本适用。另外,通过进行的机匣类零件检验提效的实例来分析其可行性,为复杂零件的测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这对于提高产品的检测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建山 机械产品检验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拥娜 机械零件质量与检测[M].科技传播,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