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下的监管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下的监管模式初探

彭永希

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以简政放权、创新监督、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更好的服务普及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创新思维“互联网+”,为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但是,从媒体报道来看,我们发现,尽管改革不断推进,但公共资源交易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与公众期待的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相比,“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业务、技术、管理等各个层面加以解决。因此,初探了“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中的监管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模式初探

引言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优化升级,其核心是平台整合共享、分类统一的交易管理制度、交易方式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和支持交易的综合服务体系等,关键是“破壁垒、减流程、减时间、减费用”,让资源配置公平公正、阳光透明,让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这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关键维度高度一致,实质是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优化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再呈现。

1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现状分析

1.1信用监管“互联互通”尚未实现,存在数据孤岛

信贷管制是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的重要工具。不论63号文、《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共享备忘录》,还是《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19〕41号)等文件,要求管理、传播和应用有关公共资源事务的信贷信息。但在目前情况下,公共资源各市场参与者的信贷信息基本上都是公开的,有些信贷信息已经在有关国家提供。

1.2办事环节线上线下并轨运行导致推广困难

某些间接成本交易的完整处理流程目前尚未以电子方式进行。例如,公司在注册其基本存款账户时仍需在线注册,在线提交信息,为不使投标个案处理过程和交易流程上网,市场主体经常需要上网迁移,与“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有所不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电子邮件功能也未最大化。

1.3跨部门的“协同监管”尚未形成,存在行业壁垒

一种分散的、基于块的监管模式,具有分散的监管权力和缺乏控制。不同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通常对应于不同行业的几个管理人员,不同部门之间的现行法律规定也不同。例如,负责建设工程的建筑部门是住房建设部门,适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交易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门,适用《政府采购法》;土地交易的主管部门是自然资源部门。在这种模式下,各行业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很难协调对全部门的监督。

2“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下的监管模式

2.1创建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体系“云共享”平台

第一,确定“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和传统服务处理公共资源的关系和区别。第二,对通过互联网、传统方法和共同要求处理的服务项目进行分类。同样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应带头统一所有行政办公室的信息流动系统,以避免重复输入信息,并根据提供公共服务的不同要求由工作人员重建信息。最后,搭建跨级别、跨部门的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云共享”平台,以整合跨多个部门的公共资源事务块数据平台。这就允许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进行在线处理、移交、并行处理和安排。

2.2主体行为全方位留痕,助力智慧监管

作为智能监理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投标人、投标人的信息、专业人员的行为等。投标人分析基本完整地显示了投标人和投标人的概况、分布、节约系数、招标项目等信息。投标人分析年度招标数排名、中标排名、企业利率排名的多个警示维度。此外,通过保留算法,深入分析了投标人之间的横向保留和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纵向保留状况,发现了违规和串级,提高了智能监督能力,营造了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专家行动也是智慧监督的一部分。过去,对评委工作的监督主要保持在晚早退、回避与否、遵守现场管理等层面,准确、有针对性地观察评委工作的评价质量水平、对一个投标单位的评分倾向水平。对技术手段的限制尚未实施。通过今天的海量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收集过去几年评委的评分数据,将评委的评分数据与来自不同角度的所有专家的平均数据进行比较,如同一评委对不同投标单位的评分习惯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审评委对同一投标单位的评分习惯。

2.3打造智能评标仓

按照智能便捷性,可打造两类智能评标仓:一是功能齐全的公共评标仓,二是便携的私人评标仓。公共评标仓可放置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区等公共场所,方便本地评委进入评审。公共评标仓功能齐全,包括独立的封闭的评标空间,软硬件设施齐全,评委进入评标仓后,可通过人脸或指纹识别进入评标系统,独立评标互不干扰,同时可通过远程异地会议程序与见证人员、监管人员以及其他评委音视频同步交流,当然评委的所有动作、画面将予以监控及记录。私人评标仓主要由监视设备和评审电脑组成,携带方便功能强大。监视设备集成360°超广角摄像头、全域拾音麦、指纹以及人脸识别系统,评委坐在评审电脑前安装好私人评标设备后,见证人员可通过该套系统实现远程评标,坐在办公室或者家中均可以进行远程评标。

2.4理顺监管机制

及时总结浙江、重庆等地运营经验,建立集中统一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机制,划分职责边界,明确权利义务。一方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各管一段”带来的不敢管、不想管也不会管的问题,实现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另一方面结合制度成本,考虑经济性、可靠性等,建立交易监管部门主动监管、交易中心协同监管把控规范交易行为机制,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运营机构的组建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2.5身份确认,促进市场统一开放

考虑区块链上信息之间的相互连通,通过国家信息中心所设置的关键节点,能够保证公共资源交易共享平台各节点统一标准,制定完善的授权与管控措施,保证数据共享过程中的规范性。分析市场主体对其中一个节点信息的提取,能够在授权上对整个流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市场主体身份准确验证,避免重复提交信息或增加工作量。同时,市场交易中心身份认证能够提高交易效率,在跨区交易过程中可以通过链上的信息认证,有具体的资质文件直接参与交易,解决跨区交易不便问题。始终强调市场统一、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例如标书篡改问题,电子交易系统标书是以文件形式为发放基础,并储存在中央服务器中,以全线设置防范手段为管控条件,保证标书内容真实。但标书信息可能被盗取,出现泄密情况,或者是标书信息被篡改,出现作弊招标的情况。对此问题需从两方面探究:一方面,对于标书泄露问题,可在区块链中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能够对标书内容进行储存,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人无法入侵服务器,可解决标书泄露问题;另一方面,是标书篡改问题。根据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记账特征,关于部分节点篡改的标书备份,通过系统对节点对账,与其他部分区块记账结果存在区分的内容会被无效化处理或直接废除,确保标书不可随意篡改。

2.6优化平台建设

以全流程电子化为主线,优化分类统一交易系统建设,重点完善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数字移动掌上交易、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等优化升级。供给方式上,引导市场主体在坚持政府主导和规范收费的前提下,通过资金来源多元化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的供给。建章立制推动省(市)层面CA互认、项目信息互挂、市场主体信息共享、远程异地评标协同、信用信息联动等方面跨省(市)合作,破创新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统一大市场□文/刘航波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区域壁垒。

结束语

公共资源交易是一项敏感且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货物招投标还是国有产权交易,每项工作都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智能化见证改革正是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前所未有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本文系统总结了江北交易中心的智能化改革工作,同时对智能化改革未来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还有很多更加优秀的新措施、黑科技将运用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上来。

参考文献

[1]费之茵,尹寿垚.“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下的监管模式初探[J].中国招标,2021(10):87-88.

[2]谢璀璨.疫情防控“互联网+公共资源”再发力[J].中国政府采购,2020(02):56-57.

[3]胡广.“互联网+”背景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1):217-218.

[4]闻璋.“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任重道远[J].中国招标,2019(30):11-13.

[5]宋云溱,李小玲,罗殊.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对策建议研究[J].招标采购管理,2019(0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