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嘉惠中学
摘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相关的教育部门根据社会发展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提出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为自身未来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从简述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在高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作用,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教学方式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核心素养和各个方面能力中重要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对教育领域产业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写,相关的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改革,提出新课改教学目标,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探究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般会通过板书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知识点,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一般会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大量的背诵和记忆,并开展一定的题海战术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但是学生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历史学习,导致其历史核心素养不高,所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实际应用与生活,不利于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方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高中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进行转换,高中历史教师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展开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到历史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提高知识灵活运用和迁移的能力,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对高中教育要求的一项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核心素养下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充分运用历史教材,重视历史情节
教师在高中的历史课教学中,要对学生在相关的历史思想观念进行培养,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点,鼓励学生在查找相关真实的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通过查阅古籍、咨询教师等形式,注重于考察其可信度,以正确的渠道了解正确的史实,助力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在此过程中,高中的历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正确历史观方向,从而在此方向上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和成长。与此同时,高中历史老师必须在教学中要对发生过的史实进行深入、仔细的分析和总结心得,要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相关情节发展进行研究,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本质出发,借鉴史实开展教学,再通过查询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依据正确的相关历史资料学习到历史事件的本质,再透过本质现象产生思考,久而久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历史辨别能力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教师在教学《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时,要紧紧抓住故事情节,从情节入手,搜寻各种与之相关的史实资料,还原当时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罪行,让学生了解当初南京大屠杀的真实过程并依据真实情况进行唯物史观分析,自由的发表自己通过对此内容进行学习认识谈论自身的观点,形成对南京大屠杀的正确认知,从而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通过从历史事件的本质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基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让教学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致力于学生的历史学习需要发展。
(二)联系时事生活,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一方面,了解历史并不仅仅是历史学科设立的初衷,以史明鉴、以史明理才是学习历史带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时代的车轮从不会止步不前,国家繁荣发展离不开千年积累的经验。而积累经验也远远不够,将过去与现在对比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重要性,深刻领悟历史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另一方面,时代需要的是有国家意识、全球意识的时代新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补充时事新闻,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与格局。因此,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可通过实际生活逐步过渡历史知识的讲解,这能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以学习“鸦片战争”这一知识点为例,这段历史主要是:封建腐朽的统治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国并未赶上世界发展的脚步,最终割地赔款、任人欺凌。教师在讲解这段历史时首先应描述事件发展的背景,主要包括世界的工业发展以及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的场景中,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教师最后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补充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现如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纪录片,让学生在今昔对比中感受中国的进步与强大,帮助同学深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重要思想。教师将时事政治贯穿到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历史的变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思维思考问题,并能做到以史为鉴,明辨是非,争做时代青年,为祖国发展绵延之力。
(三)巧设课堂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发展,高中的历史教学逐渐的从较为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新型的基于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里,要充分的认识到此转变的发展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研究新的教学形式,从教授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基点,以此创新在教学过程的提问形式,教师通过具体的课堂环节实行新的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历史时空对话。通过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课时设置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习,使学生在教师输入进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加思考力,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此学习的期间,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学习不单单只是教师输送知识点,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具备一定的挑战力,让学生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学习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主动学习兴趣。通过此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历史思维的发展,还能使历史课堂的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和提升。例如:在教授《祖国统一大业》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课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并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逻辑对课文进行梳理、概括。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提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第二,“一国两制”的执行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做出哪些重要贡献。第三,鼓励学生通过查询文献和资料了解台湾的发展史,并且分析台湾被分割的根本原因。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以事件发生的顺序理清书本上的知识点,形成“一国两制”的知识体系。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思考以及知识点的再次梳理,学生可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点,也有利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分析与有效思考,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同学掌握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树立整体的历史学习观念。
总结
在高中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特征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革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提升学科学习成绩,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相应的历史思维,纠正自身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
参考文献:
[1]李建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措施初探[J].考试周刊,2020,(89):147-148.
[2]朱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52.
[3]秦莉.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J].读与写,2020,(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