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寄宿制学校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比较基础的学科之一,当然也是注重程度较弱的学科之一。本文主研究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选择多样化教学方式来创新与改善传统教育理念,使得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提升学习主动性,并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 主动分析能力; 问题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之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重新站在了教育前沿,以此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与学习,更好地实现科学学习。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仍然影响这小学科学课程教学 ,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无法产生主动性学习,也使得小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难以推动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发展。所以,本文从学生主动分析能力入手,来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实现科学化发展。
一、小学科学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能力的问题
1.对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重视度不够
现如今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开展活动中,很大部分学生仍然对科学课程产生兴趣,并愿意进行主动性学习。但是,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很多情况下难以有效满足学生这种需求,更多的是站在教师角度来思考课堂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特点,严重提升了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产生厌学心理。
2.实验问题的提出引导性不强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必然需要实验教学的支持,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和生动性,并引导学生开展下一步知识点学习。但是,在当前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常常会遵循应试理念的要求,在课堂之中减少与学生互动,而且大部分情况之下都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了与学生兴趣不高的相关实验问题,对于学生引导性和针对性较差。这样的方式必然使得学生面对科学问题时难以有效攻破难点,无法及时消化课堂难点,势必影响学生在后续科学知识内容的学习进度。
3实验方案设计方面教师参与过多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自主性较低,很多时候一点点细节都需要教师给予耐心引导,这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被动性,让学生逐渐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存在于大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教师教育理念中,为了更高程度地完成教学计划,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体验感,降低了学生科学实验学习兴趣。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主动分析能力
1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培养
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兴趣是需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挖掘的,如果缺少这样的条件,那么学生便无法发挥应具有的潜力,从而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第一时间从教学内容入手,强化教学内容生动性与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并敢于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想象和创造,来逐渐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科学学习体验感。
比如,在小学科学课程讲述《植物》的相关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去到植物园或者动物园进行参观, 使得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科学的美好,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分析以及研究热情。而且,小学科学教师还要走到学生之中, 想学生之所想, 察学生之所求, 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 促进课堂教学的融洽。
2加强实验问题的引导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中,教师应明确问题引导作用,借助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主动分析,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之下逐渐开展有顺序的学习,一步一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从而升华小学生主动分析能力。
比如,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在进行《斜面》相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 由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 进而提出斜面作用的探讨。之后, 在进行学生对比实验设计的指导, 在比较的过程中, 发现斜面的省力情况。通过实验过程中的物体质量以及斜面坡度的变化, 进一步进行相关问题的引导, 从而使得学生提出相应的不同的假设, 进行再次的证明, 得出最终的结论。
3提高实验材料选择的灵活性
小学科学实验材料丰富多彩,许多材料在生活中也能够随处可见,这便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乐趣所在,可以说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学生周围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以此提升学生发现周围科学现象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保障科学实验合理有效。
比如,在小学科学课程进行《声音》一课教学中, 科学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声音的产生, 教师可以进行发声与振动明显的材料的选择, 很多生活中都能够见到这种实验材料,如皮筋、锣鼓、金属等, 将这些生活随处可见的材料融入到科学实验中,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声音地观察, 从而找出声音共同特征。当然,为了确保科学实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而在学生进行实验时, 教师要准备更多的材料以供学生选择。
参考文献:
[1]许永奎.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8):51.
[2]王金凤.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如何转变角色[J].考试周刊,2018,(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