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00
摘要: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时,很容易受到地质条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施工安全故障,不仅影响施工活动的进行,而且还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施工之前,应采取合理得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工厂地质条件进行预测,以此为后续施工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常见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介绍,进而以某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具体应用,为地质条件预测提供支持。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公路隧道工程的建设由很多环节构成,前期地质勘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地质条件的勘查与预测,准确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具体情况,为施工方案的设计及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但通过大量实践表明,仅通过传统地质勘察的方式对公路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勘查,很难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不利于后续工程的建设。所以,在前期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勘查时,逐渐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1 常见的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1.1 反射地震波预报法
现代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有很多,反射地震波预报法(TSP地震法)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预测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地震波反射原理,通常应用到长度在岩层深度在100m以上,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工况当中。首先,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出适当的震源点,并在该点处放置适量的炸药,将这些炸药引爆后,会向四周发射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时,当其与周边岩体接触后,会根据岩体形状、成分、结构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反射回相应的声波,这些声波被检测设备接收后,对这些声波进行转化,使其变成相应的电信号,之后通过可视化处理后,获取对应的检测数据。最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计算与分析,结合检测设备与岩体间的距离,对岩体成分、特点进行预测。该预报法的优势有很多,如能够对深度较大的岩体进行勘探,可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报勘探结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预报法也具有一些缺陷,如岩体中存在含水层,或是地层较为阮锐时,则会影响预报结果的精确度[1]。
1.2地质雷达预报法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雷达技术更加成熟与完善,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超前地质预报,为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支持。该预报方法当中,采用的是超前抵制电磁波,其传输具体较短,通过对电磁波双程走时的长短差别,易于预测处待测岩体的具体情况。检测原理为:以发射天线为主要工具,向待测岩体持续不断的传输电磁波,当其达到岩体后,因岩体代填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将会吸收一部分电磁波,并将剩余电磁波反射回去。之后,以接收天线作为主要工具,接收被岩体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相对于向外传输的电磁波来说,不论是相位、振幅还是频率等,接收的电磁波均会出现明显改变。最后,将这些电磁波传入到计算机软件内,由其回收波予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方面收集到的资料与现场情况,对岩体特点、成分等予以预测。该预报方法主要运用了地质雷达,可较好的反馈前方岩体性质的变化,可准确预测处裂隙密集带、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预测[2]。同时雷达波并不会受到水分的影响,因而利用其对含水量较高的岩体进行检测,也可得到较为精确的预报结果。但该方法也存在诸多缺陷,如相对于电磁波来说,雷达波的传输距离很短,一般仅可达到20~30m,因而隧道较长时,通常要分段进行探测,工作量较为庞大;检测过程中,若现场地表起伏较大,雷达天线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摆动,存在其他各种类型的杂波等,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干扰。
1.3超前地质钻探法
隧道工程挖掘时,一般采用超前地质钻探法的方式为岩体的钻探提供指导,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预测出岩体成分、大小等信息。以10~15m为间隔,在隧道施工面分别设置出多个钻孔点,每个钻孔的深度约为100m,之后在钻孔点处,通过专用的钻孔机械,匀速向岩体内钻取孔洞。钻孔过程中,仔细对钻孔点进行观察,观察钻孔是否出现涌水、涌泥的现象,并根据钻取物的观察与分析,判断岩性的改变情况,必要情况下,还可向钻孔内部插入摄像设备,以此对钻孔四周进行扫描,将这些扫描结果传输到分析系统后,由其绘制出钻孔表面图像,以将钻孔内部情况直观展示出来,以使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对岩体情况进行判断。从理论角度来说,可将该方法应用到绝大部分地质条件的勘查当中,人特别是复杂地形更是如此,可准确预报出复杂地形的具体情况,为隧道挖掘工作安全地进行提供支持。
1.4聚焦电流法
聚焦电流法是现代较为常见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称为BEAM法,主要检测原理为:对于不同岩体来说,内部含水率略有不同,使得各岩体的电性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利用岩体间电性特征的不同,即可预测出岩体的具体情况。实际操作时,主要流程是:在施工现场安装相应的电极,由其向内部及外围传输电流,并让外部的屏障电流与内部的测量电流聚焦到一起,共同传输至待测岩体内,之后,在交流变频的作用下,展示出岩体的极化特征,计算出电阻率,推导出岩体孔隙相关电能储存能力的参数PFE变化情况,进而对岩体进行判断。相对于常规电探法,BAEM法应用效果更加良好,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强,能够对隧道前方5倍于洞径距离的岩体与不良地质情况予以探测
[3]。在我国公路隧道工程领域,由于该方法成本较高,需要采用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因而在我国应用的并不是很广泛。
2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工程概况
本次研究当中,选择某公路隧道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长度约6015m,在隧道岩体方面,以变质岩为主,其中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松散岩石。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以TGP超前预报系统作为主要工具,对现场地质条件进行了勘查。勘查过程中,于ZK13+947-ZK14+030段内,分别在待测岩体表面设置了19个爆破点,分别为#1~#19,各点之间的距离如表1所示。
表1 某公路隧道工程爆破点的距离
检测点位 | 距离值 | 检测点位 | 距离值 | 检测点位 | 距离值 |
#1~#2 | 1.80 | #2~#3 | 2.30 | #3~#4 | 1.65 |
#4~#5 | 1.97 | #5~#6 | 1.90 | #6~#7 | 1.55 |
#7~#8 | 2.23 | #8~#9 | 1.87 | #9~#10 | 1.71 |
#10~#11 | 1.95 | #11~#12 | 1.55 | #12~#13 | 1.63 |
#13~#14 | 1.86 | #14~#15 | 1.66 | #15~#16 | 1.76 |
#16~#17 | 1.57 | #17~#18 | 1.75 | #18~#19 | 1.07 |
2.2测量结果分析
通过预报检测结果的综合性分析,可得到以下结果:
(1)在ZK13+947-ZK13+979段处,长度是32m。纵波传输时,速度为4760m/s;横波传输时,速度为2410m/s,动弹性方面,检测模量为37800MPa;动剪切性方面,检测模量为14844MPa;泊松比是0.319。由此可以判断:该段内存在大量的裂缝,且这些裂缝具有易扩张的特点;
(2)在ZK13+979-ZK13998段处,长度是19m。相对于前一区段来说,该区段比速度略有减少,表明该区域的岩体性质更差,存在的裂缝更多,岩体很破碎的几率较高,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方式预防塌方事故;
(3)在ZK13+998-ZK14+030段处,长度是32m。相对于前一区段来说,该区域的比速度略有提高,表明该区域岩体性质较为良好一些,反射点并不是很多,出现地质灾害的几率较低。
通过与施工时地质勘察结果的对比后可以发现,TGP预测结果与实际勘查结果非常接近,精确率超过了95%,由此表明超前地质预测技术在实际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总结:综上所述,公路隧道现场环境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塌方等安全事故,对工程建设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危害。所以,现代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以此在施工前准确了解工程现场特点,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彦刚.基于物探法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高山隧道巨型溶洞中的应用——以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22,07(18):230-232.
[2]喻海军,李云.地质雷达GPR技术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交通科技,2022,15(02):56-62.
[3]陈敦理.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现状及思考[J].运输经理世界,2021(28):128-130.
作者简介:石庭(1988、05-),男,四川蜀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试验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