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分析

郑燕贞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长丰小学351100

摘要:改革是我国教育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要想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就必须在教育改革方面下功夫。小学数学是奠定学生知识技能基础的重要阶段,当前,为了能够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并应用“三·三”策略,该策略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教学高效进行。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三·三”策略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三·三”策略

引言:小学生正处于发展与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能够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自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便转变以往教学局面,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在多年实践中,教育领域逐渐摸索出“三·三”策略,该策略涉及课前、课中及课后多个阶段,当教师在合理应用该策略施教后,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条件,也可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1仔细研读教材

教材是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提前深入研读教材,将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作为依据把握教学重点,挖掘教材中的有利信息,并领会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将数学思想、文化与数学知识一同传达给学生,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方法。

1.2结合实际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通常,适合的教学方案可以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降低学习压力,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想达到该目的,教师则应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体系尚未健全,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探究性等特征较鲜明的教案[1]。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在正式讲解内容前可以设计“猜角”游戏,或是采用小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平台,再在教师科学点拨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角度来看,富有趣味、实践性的教学方案更符合现实情况,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其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1.3做好上课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作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群体,在上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可以使课堂得心应手。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学工具。比如,在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的当下,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要求设计相关课件,检查多媒体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其次,教师需调整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情绪、态度,不宜将个人情绪带入课堂教学中,而是应以自身热情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最后,还要做好课堂生成准备。需提前做好课堂活动预设工作,比如,如何引发问题思考、如何探究知识内容、如何应用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有所准备,才能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高效组织课堂学习

2.1导入课堂情境

导入情境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新课改下的一大要求,在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教师导入的实际情境应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现状,情境形式应丰富多样,需突出趣味性、实用性等原则[2]。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导入教室情境,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中存在的长方形、正方形,学生发现课桌、讲桌、黑板等物体是长方形,墙面标语的纸张等物体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进一步深化知识,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要哪些物体与本堂课知识有关。在教学中导入适合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既激发了讨论兴致,也加快了知识理解与掌握。

2.2加强教师指导

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监督者、指导者等多重角色,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仅凭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成效,这便需要教师对教学给予科学指导。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在各数学知识的学习初期,便要让学生理解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及目标,比如,具体要学习哪些内容、应学到哪种程度等,使课堂有的放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时效。例如,在学习“年、月、日”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制作日历”实践活动,采用动手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不同内容适用的学习方法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以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3]

3.有效减轻课后负担

3.1合理控制作业量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的双重深入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合理控制作业量。在具体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确保作业少而精,确保作业具有实际价值,可设计多样化、层次化作业形式,如实践类作业、生活化作业、开放性作业等,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真实情况自主选择作业,以此来调动作业完成积极性,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3.2灵活开展作业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确保评价方式的科学性、灵活性。除了采用传统师评方式外,还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这些新型作业评价方式能够赋予学生一定的权利,使其能够参与到作业评价环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自我作业评价中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不足,并在评价他人作业时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以便在后续学习中进行改善。同时,作业评价还需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真实学情、具体内容把握评价力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全面。 

结束语:从上述分析中发现,“三·三”策略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全程,策略的应用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是新时期小学数学的一大发展趋势。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课前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仔细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等、做好上课准备等,课中可以采用情境导入、加强教师指导等方法高效组织课堂学习,课后需要合理控制作业量,灵活开展作业评价,以此来有效减轻课后负担。

参考文献:

[1] 丁晓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7):1.

[2] 龚佳欢.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三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0(1):2.

[3] 冯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借"策略探析[J]. 启迪与智慧:上, 2021(8):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