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四川总队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喉癌患者治疗中辅以认知行为干预,对提升其预后质量的干预意义。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1.07在医院治疗的喉癌患者7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病例数分别为30例与40例,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与认知行为护理,比对施护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以认知行为护理进行干预,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还能对其生活质量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建议推广。
【关键词】喉癌;认知行为护理;护理意义;生活质量;依从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adding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prognosis. 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were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2021.01 to 2021.07, which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digital parity method.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30 and 40 cases, respectively. The nursing plan was routine care and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are, and the comparative nursing effect was different. Results: The total complianc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0.05, and P <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can help improve the patient compliance, and can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laryngeal cancer;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nursing significance; quality of life; compliance
喉癌属于临床较常见恶性肿瘤类型,此疾病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如长期摄入有害气体、酗酒、吸烟等,严重威胁到人们机体健康及生存质量[1]。现阶段中,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手术切除术作为主要干预手段,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但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大,且术后易存在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需积极向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以此来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2-3]。本试验以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在此类患者围术期中的干预意义为目的,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对象是2021.01至2021.07就医的喉癌患者,病例数共计70例,数字奇偶法作为组间分组方法,对照组:年龄分布及均龄42岁至65岁(53.71±6.84岁),有17例为男性,有13例为女性;观察组:最高龄及最低龄67岁、40岁,均龄54.12±5.91岁,男女数量各22例、18例。对组间对象相关资料实施分析后显示,P>0.05,表明此次试验可进行对比,且符合临床医学伦理学相关要求。试验者纳选要求为:(1)经相关检查后证实是肺癌;(2)意识清晰可与他人正常交流;(3)知晓试验流程内容且愿意配合;(4)所有资料齐全。排除:(1)伴有痴呆症状;(2)无法独立完成试验量表填写:(3)伴有精神疾病史;(4)中途因其他愿意无法配合试验开展。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向患者普及有关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对其所存在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等;观察组则提供认知行为护理,措施为:(1)由科室主管医师、心理咨询师及主管护士成立一支干预小组,在术后1周患者病情趋于平稳状态后进行干预,每次干预时间为40min至50min,1次/周,总干预次数为6次;(2)护患间建立起良好治疗关系,明确治疗目标;与患者进行讨论,了解其期望,并共同制定出可行、具体的阶段性计划方案;(3)借助面对面交流方式,掌握患者现阶段中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躯体情况,掌握患者患病后感受及疾病所造成的影响;(4)耐心倾听患者述说,站在患者角度上进行思考,并了解导致其产生不良情绪原因;(5)系统性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临床症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预后质量及术后易发生并发症等;耐心进行讲解,让患者复述其对于疾病的了解,针对其薄弱点进行强化宣教;评估患者对于治疗及疾病知识方面的绣球,耐心解答其疑问,帮助患者建立起正确认知,促使其能够以积极心态来面对疾病与治疗。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依从性,包括:a.不依从,得分未超过60分;b.基本依从,得分处于60分至89分之间;c.完全依从,得分超过89分,选以问卷调查方式,依从性与得分呈正比;
(2)生活质量,包括:a.社会功能;b.躯体功能;c.情绪角色;d.躯体角色,选以SF-36生活质量评定简表,单项指标以百分制表示,数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的分析选以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2.0),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以卡方值/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检验,分析后显示组间和(或)组内数据值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依从性
表1知,观察组基本依从及依从例数和高于对照组,P<0.05。
表1依从性差异(n,%)
组别 | 例数 | 不依从 | 基本依从 | 依从 | 总依从 |
对照组 | 30 | 7 | 16 | 7 | 23(57.50) |
观察组 | 40 | 2 | 20 | 13 | 38(95.00) |
x2值 | - | - | - | - | 5.143 |
P值 | - | - | - | - | 0.023 |
2.2 生活质量
表2知,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生活质量差异(x±s,分)
组别 | 例数 | 社会功能 | 躯体功能 | 情绪角色 | 躯体角色 |
对照组 | 30 | 76.70±6.01 | 76.75±5.04 | 72.11±4.45 | 73.63±4.22 |
观察组 | 40 | 82.14±2.76 | 83.18±2.23 | 80.60±2.28 | 81.50±2.15 |
t值 | - | 5.065 | 7.197 | 10.399 | 10.180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喉癌作为仅次于肺癌的呼吸道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此疾病发生率呈逐渐递增势态发展,因疾病的发病部位与治疗方式较为特殊,且患者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再加上自我形象发生改变,易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的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康复信心及康复效果,故而积极提供高质量护理干预,及时纠正患者不良认知,对改善其不良心理及预后质量起着积极意义[4]。认知行为属于谈话类干预手段,将目标导向及系统化程序作为主要干预手段,目的是为了对患者情绪、认知及行为问题进行改善,属于一种心理干预技术,将其运用在喉癌患者治疗中,通过对其认知行为进行干预,增加患者在护理服务中的参与度,利于其主动展开自我护理,继而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目的[5-6]。本试验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总依从率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50%,且观察组社会功能得分为82.14±2.76分、躯体功能得分为83.18±2.23分、情绪角色得分为80.60±2.28分、躯体角色得分为81.50±2.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得分76.70±6.01分、76.75±5.04分、72.11±4.45分、73.63±4.22分,P<0.05,通过在治疗前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尽早识别与判断其心理状态,发现受自我形象改变及生理功能缺失因素影响,促使患者表现出情绪不良情绪,经寻找到患者产生不良心理与不合理行为的原因后,积极提供针对性干预手段,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对抗,既利于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提升其依从性,而且还能起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作用,具备较高运用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认知行为护理运用于喉癌患者护理中,所得到的干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春艳,马灵草,魏辉等. “一对一”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2022,23(03):71-74.
[2]王珊,尤慧华,成园园.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2):1649-1652.
[3]张喜艳,杨洋,徐勇等.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对喉癌围术期病人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1,35(07):1300-1304.
[4]梁勤. 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喉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07):1167-1168.
[5]邱艳华,陈英,邓敬群等. 认知行为疗法在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1):3385-3388.
[6]范改萍,赵宏彩. 认知行为干预对喉癌病人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9,33(16):291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