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面瘫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面瘫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穴位贴敷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面瘫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穴位贴敷护理;面瘫;临床疗效;护理满意程度
面瘫临床称之为面神经麻痹,其主要致病机制为面部神经受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及说话漏风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面瘫可发于任何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例无差异,其发病率为万分之一。患者的致病因素较多,包括感染、卒中、炎性症状等,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如何有效治疗面瘫是临床中的研究重点。药物治疗是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2]。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对临床各类疾病有独到的认知。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常见治疗方法,对于多种疾病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鉴于此,本文特研究对面瘫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护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面瘫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2例。纳入标准:(1)符合面瘫的相关诊疗标准;(2)年龄≥18岁;(3)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重度器质性病变;(2)对研究方法过敏、不耐受;(3)既往面瘫史;(4)既往精神病史;(5)沟通障碍。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4:18,年龄22~79岁,年龄均值为(54.36±11.67)岁。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3:19,年龄20~79岁,年龄均值为(54.08±11.95)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知晓面瘫的相关疾病知识,了解临床治疗方法的作用。并让其认识到面瘫具有可治愈性,且治愈成功后不会对后续生活产生影响,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积极配合临床疗护工作。护理人员指导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及服药方法等,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
实验组患者加用穴位贴敷护理,主要内容为:药物配伍包括黄芪30g、桃仁20g、红花20g、防风20g、僵蚕12g、白附子12g、金蝎12g、甘草12g、没药10g及乳腺10g。将上述药物研制呈粉末状,并加醋勾兑为膏状。将其置于9cm2的方形无菌敷料上,敷贴于患者的足三里、牵正、翳风及太阳穴。留药2h,隔日1次,连续治疗28d。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面部对称)、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静止不动时面部基本对称)及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采用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评。问卷包括满意、较满意及一般3个选项,让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勾选。护理满意率=(满意+较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成立。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表[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实验组 | 42 | 28(66.67) | 13(30.95) | 1(2.38) | 41(97.62) |
参照组 | 42 | 15(35.71) | 19(45.24) | 6(14.29) | 36(85.71) |
2 | - | - | - | - | 3.896 |
P | - | - | - | - | 0.048 |
2.2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参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为90.48%,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表[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较满意 | 一般 | 护理满意率 |
实验组 | 42 | 30(71.43) | 12(28.57) | 0(0.00) | 42(100.00) |
参照组 | 42 | 21(50.00) | 17(40.48) | 4(9.52) | 38(90.48) |
2 | - | - | - | - | 4.200 |
P | - | - | - | - | 0.040 |
3讨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本次研究中穴位贴敷的中药包括黄芪、红花、生甘草等药物,诸药配伍后客居于活血止痛、通络祛风之效
[3]。而取穴翳风穴、足三里、牵正穴及太阳穴,能够更好的促进药物恢复,改善面部的神经兴奋程度,促进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令受损的面部神经得到修复。患者的临床疗效自然明显增加。而患者在为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时能够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有效拉近护患关系,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而临床疗效提高后,患者自觉疾病改善其护理满意程度也会明显提高[4]。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对面瘫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贺,王富春. 牵正复位针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型)案[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2):110-113.
[2] 应一,吴素凤,孙晶,等. 牵正散穴位贴敷结合浅刺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的效果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2021,23(2):199-201.
[3] 罗玉生. 针刺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J]. 健康必读,2020(35):46.
[4] 周丽娜,颜婷,兰美娟. 基于"1+3+X"的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护理在面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20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