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区街道万丽豪庭幼儿园
摘要:幼小衔接的成败关系到儿童的长期成长,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是为后一步的发展做好铺垫,而且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幼儿在变化外部环境中重新适应的一个过程。有些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会出现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不适应的情况,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分析幼儿任务意识,可以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为小学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任务意识;策略;
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之星,而教育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制度建设,幼儿园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的连通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实际发展。为此,加强对学生的任务意识的培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升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异同点和内在联系,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探索有效、多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现状分析
随着 “双减”教育理念、核心素养育人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落实,现代化的教育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但是受到幼儿心理成熟度、年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小班幼儿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在家庭生活中对父母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无法融入集体性的活动中。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环境、伙伴和教师熟悉了,但是又要升入小学,不免产生不舍、排斥、不适应等心理。给后续小学学习、生活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幼儿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幼小衔接教育中面临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学前缺少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和体验
在当前已知的幼儿园中,除了少数公立幼儿园可以在大班期间与周围的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外,大部分私立幼儿园都与周围的学校缺乏联系、交流和沟通。这一状况导致了学龄儿童对初等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小学教育的认识和经验不足。
(二)一年级学生缺乏教育缓冲
目前就读的大部分新生都是个性强、自理能力差且其一年级入学后由于对学校的基本知识缺乏,尽管情绪激动但却盲目。由于校规、教学、时间上的统一,导致新生在短期内不能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教育模式,从而产生抗拒、逃避的心理。
(三)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的任务意识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成长也要有很大的影响,有些父母对幼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存在偏差,很多父母过分注重子女的知识积累,忽视了对子女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短期效果,忽略了对儿童一生发展的思考和实践。甚至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在幼儿园期间就要开展学科知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从这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给予足够的衔接时间。幼小衔接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教育任务,要从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阶段开展,在日常娱乐活动、教育活动逐渐渗透“小学”相关概念,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幼儿对升入小学的向往。与此同时,幼儿园可以联合相关小学,定期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了解小学生活,提前适应小学环境。使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能更好地适应初等教育环境,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能使幼儿对小学及将来的学习有更多的期望与期望。
(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师要加强大班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不仅要加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加强他们的体育、德育和美育,尤其要注意他们的社交适应性。幼儿园老师可以向孩子们讲解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让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儿童像小学生那样努力地读书。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和幼儿园在教学方式、行为规范以及老师的工作重点是不一样的。父母们可以跟孩子们玩游戏,一起模拟在课堂上当小学生的场景,也可以参加幼稚园的短期培训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要有时间意识,要先举手,要集中注意力,要有礼貌;有能力的事情,自己去做。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儿童学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良好的关系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通过社交活动来培养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幼儿园教育中的问题
(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往往是一边倒的,强调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孩子的识字、会做的题目、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对幼儿的独立生活、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不同的作息和生活管理。日程表与小学相近,但幼儿园衔接不多,造成了连贯性工作的单一。可以将小组活动的时间适当延长5分钟,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不同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实行“保教并重”,而小学实行“以教为主”;幼儿园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同时也为儿童提供了生命关怀。根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对儿童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每种教学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尤其重视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儿童本身的问题。在今天的社会里,儿童因为被成年人的宠爱和宠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做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人人为我”的心理需求,打破了社交的基本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失去与人交流的机会,变得不合群,自私,影响社交。
四、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任务意识
任务知觉是个人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要求的自觉和自觉。儿童的任务感主要是在父母和教师的引导下,有目标地完成一项任务。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从学龄期向学龄期过渡的阶段,同时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其中的衔接是非常关键的。大多数一年级的教师都反映了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不适应,主要有:不记得老师交代的事情;缺少对工作的责任心;缺少基本的工作技能。这些都是任务意识不强的具体体现。学习的问题不在于知识和技巧,而在于做好心理准备,所以必须加强儿童的任务意识。
(一)培养儿童的初始责任感,使其具有完成任务的自觉能力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会从心理上更加渴望获得独立,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他们更愿意做活动的“小主人”,因此对于参与的行为也会更加积极。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1.落实值日学生工作,确定学生的工作重点
做值日生是孩子们的骄傲。在指导学生值班时,要把学生的工作落实到自己的岗位上,让学生有事情要做,让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本班可以实行小组轮换制,每个孩子都有一次担任值日生的机会,当值日生每日的工作包括:监督孩子们是否洗手;提醒孩子是否有违反规定等,老师要及时评估学生的值班工作。
2.确定职责范围和职责范围
我们将教室的活动区域分成了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孩子,他们可以自由地挑选自己的区域,负责整理和监督,同时也会提醒和鼓励学生。
3.帮助幼小,增强儿童的责任感
大班的同学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参与能力相对较强,可以让他们加入到照顾小班弟弟妹妹当中来,让他们产生当哥哥姐姐的责任感。如:可以让他们在午休时帮助小班弟弟妹妹穿脱衣服,带着他们外出游戏。在游戏中,让小班孩子产生对自己的依赖喜欢之情,体验到成功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能认真独立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二)教给幼儿学习完成任务的方法,提高他们乐于完成任务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被成年人反复的叮嘱和提醒,而培养儿童的记忆力也需要通过多次的教育来培养。可以利用图画来提醒孩子做一些事情,例如:在睡觉之前放书、搬椅子、喝水、小便、洗手,可以设计出对应的图谱,贴在教室的显眼的入口处。孩子们在离开教室前往宿舍前,会看到他们的图谱,并参考他们的图谱。还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出一些图谱,把一些小型的作业记录下来。能够在小学阶段就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教师的作业。
(三)及时检查分配的任务,培养任务意识的持续性
儿童的短期记忆比长期记忆更好,对一天内完成的工作能记住,对较长时间的工作就不容易记住了,因此,我们在安排孩子的工作时要一步一步地进行,比如今天安排第二天的作业,老师要适时地检查,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注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的完成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一天的活动中,我们将为所有或个别的孩子分配特定的作业。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分配任务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明白所要做的事情。比如:在户外运动前,请孩子们在5分钟内把自己的职责区域整理好。在离开幼儿园的时候,教师要让孩子把教师给他们的作业重复一遍,加深他们对作业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各种比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争取父母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家长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任务意识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构建集家庭、幼儿园于一体的育儿环境。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定期举办亲子活动。此外,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实现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幼儿认真地做好相关的任务。比如:教师要求幼儿在周末可以自己完成一个任务,并在父母的一栏里注明任务的具体内容,任务要求,完成时间,以获得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幼儿到园内时,可以大胆地向学生们汇报自己的工作,父母也可以向他们讲述他们如何激励他们去做这件事。同时,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让他们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
五、总结
总之,幼小衔接要从日常小事入手,培养其使命意识,教师要具备爱心意识、专业素质,要发掘幼儿的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的责任心。降低幼儿园“坡度”,使幼儿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步入小学,使其顺利地成长为一个轻松愉快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丁茜.聚焦幼小衔接,培养幼儿任务意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1):36-36.
[2]沈文娜.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任务意识[J].教育导刊,2017(11):84-85.
[3]孙英敏,原媛.幼小衔接:科学做好社会准备[J].辽宁教育,2021(1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