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的培养

吴祥乐

湛江市第十九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39

摘要: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重要,具有较为独特的价值。因此,教育工作者也就需要较为充分地对非遗文化重要性进行认识,并且与时俱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小学的校园中,以此帮助学生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进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深层次探究了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的培养策略,以利于通过本文的论述,使得学生可以对舞狮、太极、古法造纸、脸谱等非遗项目产生浓烈的兴趣,厚植爱国热情。

关键词: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培养;终身爱好;文化自信

引言:对非遗文化来说,属于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宝藏,是联系民族智慧以及情感的纽带,每一种非遗文化都会体现出自身的特点以及教育方面的价值。因此,在小学阶段,也就需要对非遗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对民族优秀的文化进行运用,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过,若简单进行非遗文化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育工作者也就需要注重对高效的方法进行探索,以此实现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的培养,为非遗文化走进校园搭建桥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必要性

事实上,小学生就是民族的未来,对未来进行创造的力量就在小学生的身上。对校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助力于少年儿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进行提升,使得非遗文化深深印在学生的心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若能够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校园之中,也正会为学生提供五育发展的平台,对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加以满足。在校园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底蕴,帮助学生在现实的学习中,对非遗文化进行接触,以此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不仅如此,学生通过积极对非遗活动进行参与,对非遗文化进行学习以及体验,也会对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进行增强,以此得到思想方面的启迪,进而成为非遗的储备人才,使得我国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基因,在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之中,对优秀历史文化进行传承以及发展[1]

二、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落到实处,激发兴趣

1.落实在教学中

要想对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进行培养,学校可以以家乡特色的醒狮、太极、脸谱不、古法造纸等项目作为切入点,开展狮舞、打太极的相关活动,并且将其归入到学校的规划体系以及质量提升计划中。在对项目活动进行研究的同时,可以由教研团队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制定,其中包含项目的实施、历史发展等等。对具体的学习活动来说,需要结合醒狮、太极项目的基本特征,结合级别、内容、由简易难,以个体到融入,对学期计划以及课程表进行制定。

2.融入课间活动

学校需要更加积极地对多元化课件活动进行采取,以保证每一天学生都可以在校进行一小时的锻炼。通过将课间活动与醒狮、太极项目进行紧密结合,也正会对学生的非遗兴趣进行培养。学生通过对醒狮、太极项目的简单动作进行练习,不仅会对家乡的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也会得到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会更加易于学生接受。

3.组建参赛团队,搭建舞台

要想让学生对醒狮、太极、古法造纸、脸谱等远离小学生生活的项目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学校也就可以选择对专门的参赛团队进行组建,参加不同层次的狮舞、太极比赛以及各种表演活动,以此对学校项目进行丰富,在校内外对各种成果进行展示,进而对地方的非遗传统文化进行发扬。

(二)内化理解,增进兴趣

对非遗文化来说,走进校园并不属于口号,也不属于一种形式,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将其进行推动,使其落地。对多元化的非遗文化来说,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的语言描述,而是需要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对其产生较高的兴趣。因此,在实际对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出学校以及教师的价值。比如说,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并且鼓励家长利用孩子假期时间对各地的博物馆进行游览,以此帮助学生对非遗文化进行认识,不仅会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播,也会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非遗文化与学校的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古法造纸、脸谱等非遗项目作为切入点,使得学生可以对相关的艺术文化进行学习,体会到非遗文化的意义。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太极作为切入点,传授学生相应的动作,以此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高,使得学生可以修身养性,得到耐心的培养。通过与学生的实际进行紧密结合,也正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地对非遗文化进行了解,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加以满足,增进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对非遗文化具有内化理解,进而产生文化自豪感,传承非遗的基因

[2]

(三)创新表现,形成爱好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将非遗文化与大型的晚会或者手机短视频进行紧密结合,也正可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对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在实际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对手机软件进行运用,在短视频当中,对非遗文化的内容进行加入,以宣传的影响力,帮助更多人对非遗的文化进行了解。并且,这样的形式也会在不经意间对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进行感染,使其可以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又比如,虎年的春晚《只此青绿》等艺术表现,也正可以更加有效地对非遗文化进行宣传。因此,学校也就需要积极探索更好地网络宣传方法,以对非遗文化进行宣传,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感性认知方面的升华,实现情感共鸣,将非遗文化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形成终身的爱好,以此带动家人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生就是民族的未来,学校若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小学校园中,并且对少先儿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进行激发,培养,形成终身爱,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就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蒋雯怡.非遗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学,2022(17):123-126.

[2]韩丝雨,路艳.非遗文化融入小学艺术课程的意义及实践路径——以四川清音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29):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