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在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目标血压管理的干预方式,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1例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使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2021年在对照组之上使用规范化血压管理流程干预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目标血压达标率和患者再入院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目标血压达标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高,研究组患者再入院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结论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目标血压控制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对改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目标管理;血压;主动脉夹层;干预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指内膜撕裂口位于降主动脉的夹层,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 [1], 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aortic dissection,IRAD)数据库中81% 的急性B 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有高血压史,66%的TBAD患者就诊时表现为血压升高[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中,血压管理尤为重要。美国专家建议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130/80mmHg),欧洲专家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国内专家共识在主动脉夹层初步治疗原则中,药物治疗的目标为控制收缩压至100-120mmHg,2014年ESC指南推荐,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后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鉴于中国患者较为年轻,专家委员会推荐的药物治疗控制目标血压为120/80mmHg。为此,我科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1例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目标血压管理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1例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使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2021年在对照组之上使用规范化血压管理流程干预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其中2020年对照组患者39例,2021年研究组患者62例,男性88例,女性13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54.8±4.2)岁。
纳入标准:所有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同时存在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患者;精神、认知、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定时测量血压、口服降压药、发放主动脉夹层药物宣教处方、出院一周内随访。研究组则在此之上使用规范化目标血压控制管理干预方式,
具体如下:
1.2.1构建医护患三位一体化的血压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就是由医护双方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决策、共同制定目标和解决问题,并且共同承担对患者的责任。
1.2.2 制定基于指标导向的大血管亚专科专病护理培训方案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构建大血管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指标为导向构建大血管亚专科专病护理培训方案,该培训方案包含了主动脉夹层病情观察、降压管理、围术期护理管理、延续护理及高血压二级预防等。同时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推行方案、培训计划等,编制《主动脉夹层工作指引手册》。
1.2.3建立主动脉夹层患者风险管理机制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作为一项早期、简便的筛查工具,对诊断AAS 有较高的敏感度,当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为高危时,诊断AAS 的特异度高。该风险评估表包括疼痛程度、发病时间、血压值波动、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患者既往史。
1.2.4规范个性化的随访管理,提供延续护理服务
随着主动脉夹层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院后的血压管理将极大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命质量。由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后对患者的血压控制缺乏长期、规范、全程的管理,对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长期规范化的随访必不可少[4],提升患者血压的自我管理能力、长期随访及构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2)对比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出院随访自我管理评分。(3)对比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出院后15天及出院后31天再入院率。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后再入院实际人数/主动脉夹层出院患者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e录入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研究组62例患者在使用规范化目标血压控制管理干预方式下,目标血压达标率显著升高(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x±S),mmHG)
组别 | 舒张压 | 收缩压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84.1±4.8 | 85.2±5.2 | 132.5±11.3 | 134.2±12.5 |
研究组 | 84.2±4.3 | 79.1±4.2 | 132.6±11.5 | 124.5±14.2 |
t | 0.120 | 7.069 | 0.048 | 3.986 |
P | 0.905 | 0.000 | 0.961 | 0.000 |
2.2 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出院随访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研究组62例患者在使用规范化目标血压控制管理干预方式下,自我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出院随访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x±S),mmHG)
组别 | 例数 | 5天 | 1个月 | 3个月 | 6个月 |
对照组 | 39例 | 84.95±4.680 | 82.19±6.125 | 82.14±4.961 | 86.78±4.328 |
研究组 | 62例 | 85.47±4.629 | 85.97±5.845 | 87.88±4.85 | 91.30±3.165 |
P值 | P<0.01 | P<0.01 | P<0.01 | P<0.01 |
2.3 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出院后15天及出院后31天再入院率对比
对照组39例患者出院后15天再入院6例,出院后31天再入院9例;研究组62例患者出院后15天再入院0例,出院后31天再入院2例,其中1例患者因治疗冠脉血管再入院,1例因双下肢水肿再入院,均无血压控制不理想相关问题,研究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患者出院后15天及出院后31天再入院率对比
组别 | 15天 | 31天 |
对照组 | 15.38(6/39) | 23.08(9/39) |
研究组 | 0.00(0/62) | 3.23(2/62) |
P值 | P<0.001 | P<0.001 |
3.讨论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急、死亡率高,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史降低死亡率的唯一方式。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目标血压控制管理,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本次研究也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控制较优,而对照组较差,且研究组出院后再入院率远低于对照组,结果再次证实了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目标血压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芮文.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二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4):68-27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指南与共识工作委员会[J]. 中华医学杂志,2019,99(32):2489-2495
[3] 梁平,张向京,王颖.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2,36(12):2107-2112.
[4] 李咪琪,黄素芳.主动脉夹层病人随访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9):156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