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第四小学363401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标准”下,数学课程、知识的教学和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人生发展,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要学会跟紧教育体系改革与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更新、升级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对照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适时的反思和完善,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憧憬度。对此,本文将围绕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双减政策与新课程改变标准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元化的数学知识教学方式和措施,从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之处,促发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和教师要以新课标改革为基础,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加以升级与改造,从多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升华”教学思路,摒弃不足之处,用多样化、丰富的教学思维“升级”数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收获知识、掌握知识、实践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在课程知识的吸收与实践中逐步形成全面、清晰、良好的数学知识“框架”。
二、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
双减政策的落实必须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基础,不能通过质量的降低来减轻负担[1]。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学会改造与升级教学思路,“升华”教学模式,并形成观察学生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习惯,从而促发学生多方面逻辑、思维与能力的有效“发育”,使学生能够在浓烈、自由且高效的氛围下快乐成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程的教学,提高课堂的多样、丰富度,“勾引”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适时增加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授课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发达与成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在双减政策的要求和背景下,教师要丰富教学工具,学会将有利的外界条件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掌控”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憧憬度与兴趣度,增加学生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进行实践的频率。教师在进行《认识钟表》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课程内容制作一个充满趣味性的ppt课件,在向学生教学钟表所代表的每一个数值和时间的基础知识和教会学生区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导入一个空白的模板,并利用模板构建知识点的认知“导图”,让学生能够在思维引领的基础上进行钟表、时间等多个方面知识的概念理解,将钟表所包括的所有时间“形态”进行“展示”,以便于更加直观的让学生掌握每个时间所存在的区别和相关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知识更具有“立体”性,促使学生在课程中构建出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框架,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育”,让知识变得更加灵活,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掌握。
(二)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运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学生学习生涯与未来生活中的重要必修课。教师要学会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懂得运用数学知识,为学生提高数学“实践”提供平台和机会,以“生活式”的课堂环境,提高数学知识的真实度与“亲近”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分配学生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各种各样形状的图形,并根据物体特性,对不同图形的特征和长度、宽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有效场景中学会利用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认识图形的特征去掌握图形的基本数学模型和数学概念。由此可见,通过创建“生活式”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够让数学知识、数学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基本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也能够让学生在任务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与兴趣。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部要求学校教学要回归教育本质,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2]。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与掌握。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出镜率”,为学生营造和谐、欢乐、有趣的学习氛围,可以将数学“舞台”交给学生“主持”,创建有趣的“翻转”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把“授课权”交给学生。例如,让学生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对数字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观察,对1-5的数字加减中进行规律的摸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在利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运用和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这个“复习”的规程中,加深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熟悉度和掌握程度,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技巧,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同时,创建趣味“翻转”式课堂,能够让教师更加清晰的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水平和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思路,使教师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强化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课程质量,帮助学生在数学课程中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与数学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
(四)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讨论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与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创造出新的学习思路,让思想碰撞的火花能够成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动力”。教师要为学生创建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以此引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增加分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的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表达与分析。例如,教师在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课程时,可以提出“班级组织校外活动,一班总共有15位同学,3位同学无法参加,请问一班有多少学生能够参加校外活动”、“二班男生有12位,女生有8位,请问二班的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等类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创建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憧憬度、参与度和表达欲望,也能够促进学生分析意识、观念的“发育”,有助于学生剖析、推理知识“架构”能力的进步。同时,能够给予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动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加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搭建”,巩固学生的数学“地基”。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要升级教学思路,改造教学板块,科学制定培育计划;教师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主导者”,要适时对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和“升级”,提高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度,促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热烈”的学习氛围。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吸收“营养”的地方,让学生这颗“小树苗”能够在校园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罗明.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 好日子, 2022(16):3.
[2]古孜拉·哈里丁.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