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8063
摘要:本文指出了城市再生水处理回用是解决化工企业水源不足,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对再生水处理发展现状、用途和常规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再生水;混凝过滤;膜处理
引言
我国是一个缺乏水资源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尽管之前已经开发了相关的水处理技术,但缺水与人们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世界上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分布范围非常不均匀。在中国,每年约有500个大中城市缺水。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导致的水危机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同时响应国家的环保要求,发展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技术,实现废水完全回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再生水处理的概述
再生水是指在经过合理的处理后,能够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并能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的水。在经济上,回收再生水是最便宜的,从环保的观点来看,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水的生态平衡。再生水,也就是中水,它的名称来源于日本人的习惯,在日本,一般称给水为上水,排水为下水,而再生水则具有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的性质,因此被称为中水。
2、再生水的作用
2.1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根据相关数据,80%的城市生活用水被转换成了废水,经过回收和处理后,70%的废水可以回收利用。这就意味着,在保持原有供水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再生水,可以将城市的可用水量提高50%。再生水作为一种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认可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并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推进污水深度处理,推广再生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水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目的已经由控制水、开发水、利用水向水地再利用转变为水的再生利用、水生态的修复与恢复,从源头上促进水的生态循环,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能带来可观的效益
对再生水进行合理的开发,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先,在水价上涨、回收水运输费用下降、回用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将日益凸显;其次,合理使用再生水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并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从而使传统的“采、用、排”的方式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循环。第三,中水的合理使用不仅能消除城市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进一步净化环境。
3、再生水工艺流程
本项目为某煤化工企业中水回用工程,煤化工行业用水量巨大,用再生水替代城市供水,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来水为两部分:市政污水,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化工污水处理厂污水,出水达到《合成氨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13)。混合后水质为本项目中水处理的设计进水水质。
主工艺流程:高密度澄清池—→V型滤池—→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
为了节约用水,将滤池反冲洗排水收集后,再回用至调节池二次利用;反渗透浓水外排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实现零排放。中水处理站排出的污泥加压送污泥处理站,进行污泥脱水处理。
装置性能指标如下:
1)高密度澄清池+V型滤池
处理水量: | 2500m3/h |
滤前水悬浮物: | ≤50mg/L |
滤后水悬浮物: | ≤10mg/L |
滤前水浊度: | ≤20NTU |
滤后水浊度: | ≤5NTU |
2)超滤系统
水的回收率: | ≥90% |
过滤周期: | ≥30分钟 |
反洗总历时: | 约2分钟 |
化学清洗周期: | ≥30天 |
浊度: | ≤0.2NTU |
SDI指数: | ≤3.0 |
3)反渗透系统
系统脱盐率: | ≥90% |
回收率 | ≥70% |
产水电导率: | ≤ 100 μS/cm |
3.1高密度澄清池
在澄清池内进行混凝、絮凝沉淀,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色度、浊度、有机物等杂质。浓缩后的污泥排入污泥池,用泥浆泵将泥浆送至污泥处理装置,保证处理后污泥含水量小于70%,便于运输、处置。工艺流程简介如下:
(1)混凝池
在原水中加入混凝剂,利用高速搅拌机迅速与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混合,中和其上的负电荷,使其“脱稳”,从而形成细小的絮状物,再将其送入絮凝池。混凝剂与原水中的混合使用了机械搅拌装置,以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混凝时间和流速均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并维持一定的接触时间。
(2)絮凝池
絮凝剂通过吸附、电中和、搭桥等方式促进较大絮体的加入,而缓慢搅拌则可使药物与絮体充分混合,而不会对已经形成的大絮体造成损伤。
(3)斜管沉淀池
絮凝后出水进入沉淀池的斜管底部然后上向流至上部集水区,颗粒和絮体沉淀在斜管的表面上并在重力作用下滑落。高上升速度和斜管60°的斜管可以产生连续的自刮作用,从而避免了斜管内的絮体聚集。淤积的淤渣顺着倾斜的管道滑行,再掉到底部,淤泥在底部被浓缩。刮泥器上的格栅能改善淤泥的浓缩作用,而低速转动的刮泥机则将淤渣不断刮入中央集泥池。浓缩淤渣按特定的工艺,或通过泥液仪进行调节,使其达到最佳的淤泥浓度,再将其不连续排放至淤泥处理设备。沉淀后的澄清水被收集到倾斜式沉淀槽的上方,然后排放到后续处理过程中。
(4)污泥浓缩系统
高密度澄清池设有污泥浓缩区,浓缩区能满足固体通量的要求。每座高密度澄清池配置一套浓缩刮泥机,材质为SS304不锈钢,用于经沉淀浓缩后污泥的收集。
(5)污泥回流及排泥系统
高密度澄清池是利用淤泥抽排、回收利用的,每个水池都设置了一个单独的淤泥泵。在每个污水处理厂设置一个污泥循环泵和一个污水排出泵,另外还有一个备用。因为废气和循环泵的工作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所有情况下都不能混合使用。管道系统应设置设备,以防止淤泥在淤泥管道中堆积。污泥的体外回流量根据进水水量水质控制,并使新鲜的、浓度适中并可良好絮凝的污泥进行回流。污泥回流点位于池体上部,浓度的设置合理,同时兼顾工艺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行要求。为了适应后续深度处理的需要,同时为了降低药耗,不在污泥回流管线上投加任何药剂。在高密度澄清池的适当位置,设置不同高度的水、泥采样口若干,以方便水、泥的取样化验。
3.2V型滤池
滤池构造:包括进水系统(进水总渠、进水支渠、V形进水槽)、出水系统(清水支管、出水水封井、出水堰、清水总管等)、排水系统、配水系统、配气系统和池体等。工作过程如下:
(1)过滤过程
过滤后的水从主进水通道通过进水阀后,溢出堰口,然后沿着水的淹没边缘进入V形槽,通过侧孔进行过滤。分别通过槽底部的均匀配水孔和V形槽堰进入滤池。经均质滤料过滤层过滤后的过滤水通过长柄滤头流入底部空间,通过方孔流入气水管道通道,然后通过水封井、出口堰和管廊中的生产管流入净水池。
(2)反冲洗过程
进水阀正常开启,进水由V型槽一侧流向排水渠一侧,形成表面扫洗。开启排水阀将反洗水和表面扫洗水排走。反冲洗过程常采用“气冲→气水同时反冲→水冲”三步。
气冲:打开进气阀,打开供气设备。空气通过气和水分配通道的上部孔均匀地进入过滤罐底部,并由长柄过滤头喷出。过滤材料表面的杂质被洗涤并悬浮在水中,并被表面清洁水冲洗到排水槽中。冲洗时间为3-5分钟;
气水同时冲洗:在气冲的同时,启动冲洗水泵,打开冲洗水阀,反冲洗水也会进入空气水分配通道。空气和水分别通过小孔和方孔流入滤池底部的配水区域,通过长柄滤头均匀进入滤池。将进一步冲洗过滤材料,并继续进行表面扫描,气冲强度不变,冲洗时间为4-6分钟。
水单独冲洗:表面清洗继续进行,最终将所有的污物冲入污水池,清洗时间2-5分钟,整个清洗过程大约10分钟。V型滤池进水系统设有进水主渠道,每个滤池进水采用可调节的堰板。
3.3超滤装置
超滤是一种流体切向流动和压力驱动的过滤过程,并按分子量大小来分离颗粒。超滤膜的孔径大约在0.002-0.1微米范围内。溶解物质和比膜孔径小的物质能作为透过液透过滤膜,不能透过滤膜的物质被浓缩于排放液中。因此产水中含有水、溶解固体及小分子量物质,而胶体、悬浮颗粒、高分子量有机物、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将被过滤去除。
本系统采用超滤过滤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其绝对过滤的能力,保证其出水水质稳定且不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进而延长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
3.5反渗透(RO)系统
反渗透(RO)系统利用反渗透原理,可以去除水中小分子量的盐、胶体、有机物、细菌、病毒、热源等,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的脱盐。反渗透,又称反渗透(RO),是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反渗透膜(或半透膜)分离溶液中的溶剂。因为它与自然渗透相反,所以被称为反渗透。根据各种材料渗透压的不同,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可以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
超滤处理后的合格原水进入压力容器中的膜组件。水分子和少量小分子量有机物穿过膜层,并通过收集管道浓缩,然后引入生产水管,然后注入反渗透生产池。相反,那些无法通过的水将通过另一组收集管集中,然后通向浓缩水排放管。在系统的进水管、产水管和浓缩水管上安装了一系列控制阀、监控仪表和可编程操作系统,这将确保设备的长期系统运行,并保证质量和数量。
水通量越大,膜元件的回收率越高,膜表面上的浓度越高。由于浓度的原因,膜表面的物质浓度与主流中的物质浓度不同,导致浓度极化。浓度极化会增加膜表面能的浓度、膜的渗透压和盐的渗透性。如果增加给水压力以满足产水量,将消耗更多的能量。
反渗透系统承担了主要的任务,主要去除水中溶解盐类,同时去除一些有机大分子,前阶段未去除的小颗粒等,其产水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
其他可以应用再生水作为替代的行业,亦可采用类似“前处理+膜系统”的工艺,根据来水及出水的情况不同,相关工艺流程会有所变动,关键在于前端预处理。
结束语
我国目前正面临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强研究再生水处理工艺,以期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柏昕然.我国再生水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供水技术,2022,16(04):47-49+56.
[2]陈玉强,杨杰,陈阳,李小军,张凯.再生水全膜法处理工艺在热电厂锅炉补给水中的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22,58(07):70-75+81.DOI:10.13789/j.cnki.wwe1964.2022.01.19.0003.
[3]田雨.再生水次氯酸钠消毒工艺控制策略研究[J].城镇供水,2022(01):91-96.DOI:10.14143/j.cnki.czgs.202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