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552100
【摘要】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实验组采用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局部理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理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天和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在治疗前1天时,两组患者的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实验组健肢与患肢的周径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周径差均小于治疗前1天的周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的应用能更快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肿胀症状。
【关键词】肌内效贴;踝关节骨折;肿胀;临床观察
肢体肿胀是踝关节骨折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肿胀可导致疼痛加重、伤口感染、术口不愈合、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出现,从而影响术后功能锻炼、行走功能恢复等,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肿胀严重者还会诱发肢体坏死等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在术后尽早消除患肢肿胀,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目前国内有将其用于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改善膝关节肌力的临床研究,而应用于骨折术后消肿的研究报道相对比较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术后均存在患肢肿胀。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肌内效贴+理疗组)与对照组30例(常规理疗组)。
1.2方法
1.2.1贴扎方法:采用灯笼型剪贴形状进行贴扎。第一层贴扎,锚点分别在腓骨外侧中下段、足跟骨外侧,沿腓骨长肌走形贴附;第二层贴扎,锚点分别在腓骨外侧中下段、第五跖骨基底部外侧,贴附时均施加10%左右的拉力,肌内效贴中段散状形交叉重叠于踝关节肿胀部(避开术口)。如患处疼痛明显,可给予X型肌内效贴辅助贴扎。每天贴扎1次,单次维持24 h左右,1周为一个疗程。
1.2.2对照组:对肿胀部位仅采用局部理疗:(1)冰敷肿胀处,每次冰敷15 min,每隔3 h冰敷1次,1周为1个疗程。(2)射频消肿治疗,每次30 min,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1周为1个疗程。
1.2.3实验组:在常规理疗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进行消肿治疗,1周为1个疗程。
1.3肿胀评估方法 在患肢最肿胀处进行标记,用软尺测量该标记处患肢的周径值,并测量股骨外上髁至该标记点的距离,再测出健肢相对应的位置的周径值,计算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1周后测量,每次测2次,取平均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周径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周径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组间治疗前的周径差比较 两组治疗前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组间治疗后1周的周径差比较 实验组治疗1周后的周径差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组内治疗1周后周径差比较 两组在治疗1周后的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的周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
组别 | 例数 | 性别 | 年龄(岁) | 肿胀程度(例) | ||
男 | 女 | Ⅱ度 | Ⅲ度 | |||
对照组 | 30 | 22 | 8 | 42.36±9.62 | 12 | 18 |
实验组 | 30 | 23 | 7 | 43.21±8.69 | 11 | 19 |
t()值 | | t | | |||
P值 | 0.789 | 0.841 | 0.847 |
表2 两组患者周径差的比较 | |||
组别 | 例数 | 周径差(cm) | |
术前1天 | 术后1周 | ||
对照组 | 30 | 2.53±0.95 | 1.69±0.68 |
实验组 | 30 | 2.46±0.87 | 0.76±0.59 |
t值 | 0.861 | 7.265 | |
P值 | 0.769 | 0.024 |
3讨论
踝关节骨折术后出现肿胀会导致骨折及伤口愈合延迟,而且还会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甚至威胁生命。通常采用冰敷、气压等康复理疗方法,可缓解术后早期肿胀。但这些康复理疗一天内需要多次重复,作用时间较短,局限性较大。肌内效贴是目前运动损伤后肢体肿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同时,其自身的伸缩性、透气性,也极大的减少了皮肤过敏、不适等情况的出现。此外,传统的冷敷、加压包扎治疗手段存在温度及压力不能很好控制的问题。本研究方法肌内效贴采用灯笼贴的形式,稳定效果良好,作用时间长,其中段散状形贴布具有促进淋巴回流的作用,能有效改变局部水肿,起到了连续性治疗的效果,从而加快肢体肿胀的消除。同时肌内效贴使用时间较长,通常可使用3d,从而减少更换次数,经济方便,作用持久。肌内效贴联合常规理疗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可有效快速地缓解肢体肿胀,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鹏飞.复元活血汤在缓解骨科急性创伤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4):58-59.
[2]周文忠,高金星,温娟.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初期四肢骨折后肿痛34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6):431.
[3]王志力.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48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8,23(6):27.
[4]Karatas N,Bicici S,Baltaci G et al.The effect of kinesiotape application on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surgeons who have musculoskeletal pain after performing surgery[J].Turk Neurosurg,2012,22(1):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