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疾病,患者因为脑血管栓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细胞得不到血液供应,使脑细胞及神经失养而死亡,导致这部分脑组织原本承担的功能丧失,因此该病的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为帮助重建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除使用药物外,康复训练也具有一定效果。基于此,以下首先探讨了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的介入时间,认为给予早期康复的效果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早期康复对于重建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机理,最后着重探究了早期康复的具体开展思路,希望能为临床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早期康复;脑梗死;生活能力
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病变以及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等发生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是因为一些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1]。这些疾病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因此老年人是脑梗死的主要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攀升。脑梗死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脑细胞及神经死亡,因此致死率、致残率都非常高[2]。脑梗死患者偏瘫、日常生活丧失不仅是患者个人的问题,对患者家庭家属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加上近年来与日俱增的脑梗死患者数量,显然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3]。为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往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改善神经功能,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除药物外,康复训练对于重建患者生活能力也有一定作用,虽然完全坏死的脑细胞无法再生,但受损的脑细胞可以修复,余下的脑细胞也可以在康复训练的刺激下,受到传入性冲动,利用大脑功能可塑性的特点,推动中枢神经功能的重组,促进余下的脑细胞替代坏死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帮助恢复受损的生活能力[4]。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应当在什么时机开展,需要先考虑不同时机开展康复训练是否会有效果上的差异?答案是肯定的,越早开展康复训练对患者重构生活能力的作用越大。病后早期,虽然可以通过治疗稳定病情,但已经完全坏死的脑细胞是无法再生的[5]。不过未完全坏死的受损脑细胞,可以通过功能训练的刺激来修复,通过早期康复训练,防止损伤进一步扩展,避免坏死区域增加。
脑梗死患者的一些功能会在短时间内丧失,这对患者的心理会造成巨大打击。如果及早开展康复训练,也会为患者予以信心和希望。如果迟迟不开展康复训练,只通过药物维持现状,久而久之患者也就会自暴自弃,对重建生活能力也不抱有希望。而且时间一长,丧失能力的肢体会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及肌腱萎缩,那么将更难重建功能[6]。所以,无论是从脑细胞、患者心理还是肌肉组织来看,在患者发病早期就开展康复训练能够起到更为理想的生活能力重建效果。
重建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一方面是通过临床治疗入手,如增强脑供血、血管再通,以及病灶区域水肿的逐渐消退等,通过治疗抢救受损脑细胞,促进患者恢复。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康复训练使患者的中枢神经接受到传入性冲动,激活残留脑细胞,取代原坏死脑细胞的作用,推动中枢神经功能的重组[7]。不断进行康复训练带来的刺激是激活残留脑细胞的激发条件,同时也是一种再学习的方式,患者需要反复多次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实现功能重组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神经突触功能的调整
突触就是各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结构,传递神经冲动信号,比如想要用手拿东西时,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神经突触层层传递,最终传递到连接手部肌肉、骨骼的神经元,从而执行想要做的动作。当神经元细胞死亡时,它所承担的神经突触功能也就会随之消失。虽然脑细胞、神经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但人类大脑中超过一百亿个脑细胞及神经细胞,而且人的一生里这其中有95%都是处在未被开发的休眠状态[8]。在康复训练的不断刺激下,神经冲动信号会一次次地尝试和周围其他残留的神经细胞相连,在不断刺激下将休眠的细胞激活,使其承担因脑梗死而丧失的功能,在原本没有作用或作用非常小的神经元细胞上实现突触重连,达到功能重建的目的[9]。
2.2神经细胞修复
存活的受损神经细胞其部分细胞浆会延伸,代替原本的轴突,完成突触作用,这就是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一般在神经受损的几周后就会开始修复,这就为早期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2.3功能重塑机制
脑梗死导致脑细胞受损后,通过训练激活死亡神经组织周边区域的神经细胞,来替代受损区域的功能,除这种重塑机制外,还有另一种功能重塑。人的大脑是左右对称的,如果一侧受损,其大脑对称部位可以代替功能。比如一般情况下语言功能是在左脑,但如果左脑的语言功能区受损,导致语言功能丧失,那么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可以激发右脑的对称部位来承担语言功能[10]。
一般来说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平稳超过一天,病灶有确切的逆转,且恢复意识,即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训练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先健侧再患侧、先大关节再小关节逐渐过渡
[11]。
3.1肢体早期康复
3.1.1上肢康复训练
患者经过治疗后需要卧床一段时间,早期康复训练从卧床时就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首先是伸举手臂,先进行健侧练习,再进行患侧,不断提高上抬高度,训练时间视患者耐受程度而定[12-13]。对于没有办法活动的患肢,可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帮助患者屈伸、外展等,并进行按摩。还可以利用健侧带动患者进行训练,如bobath握手进行这种训练方法,协助患者双手以十字交叉的方式握住,然后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一起举起到头顶,带动患肢伸直、移动,从腹部抬到头顶,再从头顶放回腹部,如此反复训练[14-15]。
3.1.2坐位及站立训练
先通过反复摇起病床的方式,让患者被动坐起,再逐渐过渡到让患者尝试自己抬起上半身,但可以做到后,协助患者转动身体将双腿下垂,并撑着患者的后背,再逐渐松手,锻炼患者可以考自己的脊椎及髋关节坐起[16]。在患者掌握坐位后,再搀扶患者尝试站立,最开始由人搀扶,再逐渐松手,让患者在床边靠自己独立站立,能够站立后再协助患者转身、下坐等动作,先由人搀扶,再逐渐过渡到让患者自己完成[17]。
3.1.3行走康复训练
在患者可以平衡独自站立后,两人左右搀扶的形式,让患者联系行走,注意患者要穿平底鞋,行走训练主要在床边进行,逐渐过渡到由一侧搀扶,另一侧借助拐杖,最后另一侧也不用搀扶[18]。在联系之前,对于偏瘫或一侧肌无力的患者,应通过三角巾把患侧受吊起,避免患者手臂肿胀以及塌肩等问题。
3.1.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患者可以坐起、站立、借助工具行走后,开始进行更加精细的手部训练,从而使患者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19-20]。比如练习洗脸、系纽扣、用勺子等,脑梗死患者偏瘫比较多见,如果右手不够灵活,也可以练习用左手用筷子、握笔等。在每天反复练习系扣子、用木梳梳头、拿餐具等基本动作,尽量鼓励家属自己试着完成,家属减少对患者的帮助[21-22]。
3.2语言功能康复训练
在脑梗死发病2周后神经细胞开始修复,重建神经元突触,因此对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在患者发病2周后就可以开展语言功能康复训练。首先是建立语言环境,在患者床头可播放其平时喜欢听的歌曲、相声、有声小说等[23]。此外,鼓励患者家属多对患者讲一些其感兴趣的事物,或是讲一些家庭的美好回忆,刺激患者对语言的敏感。在对患者进行发音练习,首先是练习发音时口舌的常用动作,比如噘嘴、张嘴、龇牙、吹气、伸舌头、上下晃动舌头、舌舔栅格等,每个动作反复做五到十遍,为之后的说话练习打好基础[24]。在患者能够完成这些嘴部动作后,让患者尝试发出比较简单的单字,比如阿、爸、妈、哈等,再逐渐增加单字的发音难度,之后逐渐过渡到词、短句、长句等[25]。
综上,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神经科疾病,虽然在相关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该病的致死率大幅下降,但其致残率仍然居高不下。对于因脑梗死导致生活能力受损的患者,除了给予营养脑细胞的治疗药物外,还应当在发病后尽快给予早期康复,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能力重建[26]。但每个脑梗死患者的堵塞部位、堵塞部位的数量、堵塞程度均不同,即使完全采用相同的早期康复方案,达到的恢复效果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不能强求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有序地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实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洋.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脑梗死伴语言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5):175-177.
[2]邓惠玲.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4):129-131.
[3]赵小丽,宋立强,刘艳,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2019,6(16):93-95.
[4]马晓丹,何雪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ADL评分的作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0):109-110.
[5]安静,陆文婷,吴茜.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效果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8):74-76.
[6]严晶.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益寿宝典,2022,24(3):134-136.
[7]魏然然.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的影响[J].饮食保健,2021,6(10):229~230.
[8]苏娅,杨巧莲.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J].婚育与健康2021,2(15):101-102.
[9]高菲,朱云,徐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2):15~16.
[10]谢巧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2,16:51-53
.
[11]于晓.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1(6):210-211.
[12]徐丽敏.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1(17):173-174.
[13]冯爽,郁蕾,马邑芳.健肢主动运动干预在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2):213-214.
[14]李园园,王丽娜.老年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0,41(3):165-167.
[15]郭志娟,叶秋桠,冯丽娟,于辉,吕学海,刘运平,赵玉芹,王立哲,段海丽.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桥脑梗死患者心理、认知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5):77-80.
[16]朱大敏,王应君,张京敏.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8):40-42.
[17]富佳薇,康云勤,钮清清.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16-19.
[18]高媛媛,王晨子,张婷,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认知和语言功能恢复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0):42-43.
[19]杨媚.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12:21-23.
[20]范琳琳,滕继军.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02(04):136~138.
[21]刘燕,甘丽芬.情志康复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病人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7):79-80.
[22]侯洪伟.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6(2):38-40.
[23]闫宇姣.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47-48.
[24]赵宪红,李丙田,张磊.延续性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8(15):154-156.
[25]石换华,尹瑞华,韩婉媚,钟巧如,梁运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3):162-163.
[26]季爱玲.分析家庭护理与护理安全指导对老年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2:56-58.
作者简介:苏娟(1986.05-),汉族,安徽利辛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