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611130
新生儿护理几个小技巧
1 新生儿鸟巢式护理
鸟巢式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常用手段,其优势在于为新生儿营造具有安全感的环境。其操作技巧为将柔软的浴巾对角滚筒式卷起为椭圆形,类似与鸟巢。鸟巢大小结合新生儿体型调节,促使宽度为新生儿肩宽,长度适当长于新生儿,其头部放置到接口部,四肢靠近身体呈屈曲状,蜷缩到鸟巢中。此种姿势与胎儿在子宫内时较为相似,更容易产生安全感。家长居家护理时若能应用此项护理技术,可有效减轻新生儿哭闹行为,进而减少安抚压力。鸟巢式护理的应用还可减少新生儿与外界直接接触,有助于预防皮肤不良刺激,并减少皮肤散热面积,有利于其健康发育。鸟巢式环境与自动内环境与胎盘相近,新生儿四肢屈曲,有利于触及面部并开展肢体活动,便于指头吸吮等动作,可提升口腔适应感觉,促进吸奶量。且此种环境还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便于胃酸分泌,促进消化与吸收,对于预防新生儿期常见腹泻与腹胀等疾病具有显著功效。
2 新生儿母婴同室护理
母婴同室护理的重点在于母婴早期接触,同时促进产妇与其家属的共同参与。在早期接触中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喂养、睡眠、体位、皮肤护理等内容的讲解,提升其新生儿护理认知水平。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尤其常见病的防控缺乏了解,也是其心理压力主要原因。可进行常见意外事件预防与管理方法的介绍。如对新生儿包被避免过紧,衣物不宜过多。可通过示范方法促使产妇掌握正确抱姿与喂奶姿势。在喂养过程讲解可能出现的呛咳与吐奶问题,并告知处理方法,如喂奶后正确体位拍嗝。在相关不良事件防控中,及时识别新生儿潜在风险,早期重视对新生儿用品的无菌管理,若为配方奶喂养则需重视适合温度与比例。母婴同室护理有利于增进母婴情感,且有利于减轻部分产妇的产后焦虑抑郁情绪。
3 新生儿抚触护理
新生儿抚触可在出生后24h进行,抚触的适合时机为沐浴前后、睡前、无疲倦与烦躁时,每次抚触时间在10-15min。抚触操作技巧为,从前额中心以双手指向外推压,对下巴部位以拇指向上推压。双手在新生儿肋缘两侧按摩,逐渐向肩部进行,后对腹部顺时针按摩。在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轻微按压脊柱两侧肌肉。按摩过程可引入经络按摩技术,有利于调和阴阳、生津活血、消除积滞。在新生儿抚触过程,需要注意确保室内温度为26℃左右,其原因为新生儿去除衣物后按摩,避免温度低而发生感冒。在抚触过程需观察新生儿反应情况,若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需停止。在抚触操作时需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对新生儿给予抚触可刺激胰岛素与为耶稣分泌,有利于食物吸收及消化,还可间接达到促进体格健康发育效果。皮肤为人体面积最大感觉器官,且属于神经系统外在感受器,抚触可作为感觉反应提升迷走神经紧张性。抚触也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脑细胞发育,并提升机体协调性,形成良性循环。有产妇进行抚触操作还有利于增强母婴情感,促使新生儿获取充足安全感。
4 早产儿的护理重点
(1)结合早产儿体重与病情加强保暖管理,按时测量体温,若体重小于2000g则放置到保暖箱。(2)对于早产儿的喂养注意事项较多,例如,尽早开奶预防低血糖。优选母乳喂养,若无母乳或产妇健康问题无法母乳喂养可选择配方乳。喂养量结合早产儿耐受情况调节,避免引发胃潴留或呕吐。若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或吞咽不畅可给予间歇鼻饲喂养或持续鼻饲喂养。若能量不足可配合静脉营养补充,补液与喂养在时间上穿插进行。对早产儿出入量与体重进行监测,辅助观察喂养方案合理性,确保满足早产儿发育需要。早产儿多存在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情况,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K。(3)保持早产儿呼吸通畅,若取仰卧位在肩部下放软枕预防颈部弯曲或呼吸道梗阻。若有发绀表现立即判断原因,若有必要及时吸氧。若有呼吸暂停表现,则拍打足底与托背。(4)监测早产儿病情变化,早产儿病情变化较快发生呼吸暂停风险较高。日常护理需重视对进食、哭闹、反射、面色等观察。(5)早产儿发生感染性疾病风险较高,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早产儿环境给予无菌管理。(6)对早产儿的发展式照顾较为关键,有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并预防呼吸暂停。所谓发展式照顾的核心在于营造类似子宫内环境,辅助其适应外部环境。
新生儿护理潜在不安全因素及防控要了解
1 新生儿护理潜在不安全因素
(1)环境相关不安全因素主要在于病床问题。医院为减轻产科床位压力多应用扩大病区方法进行,导致病区不集中管理难度较高。而院内感染也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院内环境中病原菌较多且类型复杂,交叉感染发生风险较高。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早产儿的感染风险则更高。(2)人员因素涉及医护人员、新生儿自身、家属三大主体相关性不安全因素。如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新生儿操作不当,过责任意识不高,容易存在安全隐患。新生儿不具备表达能力,因此护理工作较为特殊,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耐心及责任心,否则会增加不安全风险。作为新生儿家属若缺乏新生儿照护知识了解,尤其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则不利于新生儿照护。
2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控
(1)重视对产科或新生儿科环境管理,对病区做好清洁与消毒工作,结合科室特殊性选择适合消毒用品,避免影响新生儿健康。限制探访人数与频次,降低交叉感染风险。(2)要求医护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升责任意识及风险防控意识。充分明确新生儿护理重点与潜在风险,重视对相关风险因素防控,确保新生儿安全。(3)建立完善入院与住院及出院流程。入院时进行新生儿检查,佩戴腕带,做好标记。住院过程落实等级护理制度,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注意事项告知。出院时核对新生儿相关资料,并做好家长护理指导。
总结而言,新生儿护理在护理对象上具有一定特殊性,也极大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其原因为新生儿不具备表达能力,饥饿、不适感、疾病发生时均以哭闹表达。这要求护理者具备充足经验,对新生儿的哭闹行为进行精准判断,确保及时识别新生儿疾病或不适感。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发生极大改变,导致其难以快速适应,可利用鸟巢式护理或抚触护理技术等营造舒适环境,并提供充足安全感,有助于减轻哭闹行为。新生儿常见疾病较多,尤其早产儿患病风险较高,需要家属掌握常见疾病识别与及时处理及护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