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绘本之风 破看图列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乘绘本之风 破看图列式

林聪强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摘要:看图列式是以图片为载体让学生列出算式,而图片的来源可以从绘本中来,数学绘本是通过把数学知识渗透到故事当中,用孩子们的语言描述千变万化的自然规律,通过数学知识蕴藏在美妙的绘本故事中,从而理解看图列式这一难题。

关键词:绘本;看图列式;借用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就是进行一种以具体形象为主思维活动。新人教版的编写意图注重内容的直观化,会根据图片的内容进行丰富化的描述,具备一定解决图片相关的问题的能力。但是笔者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诸多问题,譬如不理解题意、整体和局部的混淆、缺乏直观认识、读不懂问题、符号混淆等等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一、借用绘本,区别定义

看图列式的瓶颈之一是学生不理解法和减法的定义也就是加减法的算理,而加减法的定义的前提是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笔者认为加法就是把集中在一起的事物一个一个全部数一遍,而减法就是去掉一定的事物后把剩下的数一遍。

1.比较含义,避免混淆

绘本中的故事大多数是来源实际生活,绘本只是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的事情具体化后编成孩子感兴趣的数学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活动中的某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到绘本中[1]例如,在绘本数学《插岘岭》中,通过插岘岭中狸猫数量的起伏变化,正确认识加减法的实际含义,从狸猫跑走了2只,体会减法的含义;来了2只狸猫,体会加法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桌子上原本有5个苹果,吃掉了2个,妈妈又拿来了3个。通过让学生体会和加减法相关的词语例如:走了、来了、跑了等词语。经过多次这样的实践,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混淆加减法概念。

2.区别联系,形成逻辑

很多时候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的关键,其实是学生对于理解部分与整体的过程会存在逻辑思考上的错误,通过绘本中故事把这一逻辑关系进行详尽的叙述。例如,在绘本《奶奶的红裙子》中,奶奶在年轻时穿着绸缎布料的红色裙子出嫁,然而随着岁月的逐渐流逝慢慢变成了被子,饭桌布,荷包等等,这种过程其实就是整体分成多个小部分,而部分又能重新构成整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反复接触并体验部分和整体的转化关系,最终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

二、借用绘本,直观教学

我们知道: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就理解了。[2]小学生的活动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通过操作环节来进行,可以提高直观性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技能知识,最终达到内化作用。[3]所以巧用绘本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游戏方式来理解图意借助直观的实物或图形,从看图列式的本质让学生直观理解,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加减法模型。

1.直观学具,引人入胜

数学知识是生活的再创造我们应多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感。[4]因此,在绘本数学教学中,可以制作一些与绘本相关的直观学具,既可以为教学内容服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绘本数学活动《有想要除掉的东西》中,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笔者提供了笔、纸张以及和书本相关的楼梯、石头等等,让学生运用这些辅助材料将熟悉的内容有选择地除掉。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无形当中他们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在操作中理解减法的内涵。

2.动手实践,强化直观

圆圈图,方框图、虚线框、画斜线、大括号、?等等数学符号和象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如何尽快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并掌握它们,其实可以运用绘本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些数学符号。可以通过《奶奶的红裙子》这个绘本来介入,在故事叙说的同时,我们把焦点聚焦于重点学习的相关数学符号上面,带着学生去观察绘本内容,不经意中把这些符号适时的根据内容变化加进去,通过让学生在绘本上动手画一画、圈一圈等实践活动理解大括号中上的部分为整体,上的为部分,让学生深入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展示了题意,便于教师的教学

三、借用绘本、构建模型

绘本其实就是一个很适合的读题资源,在绘本中读题,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很容易地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意思明确条件问题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积累,学生慢慢地会学会用完整性的语言描述图中的意思,形成清晰稳定的表述模式。

1.说说过程,建构模型

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从古至今都在一起数学思维的形成来源于语言,而语言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绘本中,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图中的意图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始时可能还停留在模仿层次上,随着知识的积累,对于问题情境的结构渐渐地清晰起来,表达能力会更具有逻辑性,最终形成一定的模型。例如,绘本《想要除掉的东西》,引导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原来有5块饼干掉了2,还剩几块?重点强调还剩的含义。通过反复几次这样

语句的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在深化减法的本质属性,以后遇到看图列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编写故事,深化模型

当绘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学生对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在逐渐加强,学生会慢慢地把有价值的绘本内容和数学知识相互联系,通过编故事体现联系,可以让学生学会算式绘本故事,或者可以看图编故事。例如,绘本《插岘岭》中出现了加法算式3+2=5,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展开想象,编写故事,互相分享故事再例如:绘本《有想要除掉的东西》中出现狸猫宝宝5只、松鼠宝宝3只、黄鹂宝宝2只,根据图中的意思编写故事,如果要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想到用连加的方法,整个过程水到渠成。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不仅自己理解了,而且也会让其他人明白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看图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看图列式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伊始,通过借用绘本,突破看图列式瓶颈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后续学习更深层次的解决问题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姣. 关注细节  构建和谐课堂[J]. 现代特殊教育, 2013(10):38-39.

[2]吴国臣.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J].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3(4):139-140.

[3]娄文瑶. 浅谈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9):93-93.

[4]郑媛媛.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31):195-195.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市集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融入闯关游戏提升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业质量评价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