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价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高频超声对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价意义

张璐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

摘要目的:重点探讨高频超声对于前臂动脉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价意义和效果。方法:有针对性选取我院在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接收的拟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一共有60例,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评价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高频超声评价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评价护理精准率和错误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进行护理和评价的过程中,有效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模式,这样可以更精准有效地评价患者血管动力学情况,科学精准地评价内瘘血管的具体指标和参数,然后以相对应评价结果为基础进行更有效的治疗干预,这样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成效,改善症状。所以高频超声诊断模式有良好的临床评价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评价意义

引言

针对肾脏疾病患者来说,特别是对其终末期肾脏透析的过程中,有效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模式这种十分重要的透析通路,可以呈现出更加显著的评价效果,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同时抗感染能力更强,有更长的穿刺部位,因此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可以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模式,这是首选手段。然而,很多患者往往年龄比较大,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此对于血管的顺应性往往比较低,动静脉条件不够理想,极有可能出现内外血管功能不足或者血管脆弱等相关问题,进而导致内瘘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通过高频超声模式,进一步把握相关影响因素,评价头静脉等相关内容,提升血管评价的精准性,这样可以为手术的顺利推进和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探讨高频超声模式对于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价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60例患者,为我院在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接收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对其都进行了动静脉内瘘手术,在患者中包括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1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5.35岁。具体研究环节结合评价模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1.2检查方法

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模式,应用二维超声检查手段,对观察组有效采用高频超声检查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更加关注术后护理的评价,对于针刺之后的流量以及血栓和管道狭窄等问题进行切实评价,然后结合相对应的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护理处理。具体操作环节有针对性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探头频率有效控制,维持在5~12MHz, 在具体检查过程中应对相关检查图像和数据都有效利用超声诊断仪的相关系统软件来有效存储和整合分析,进而体现出测量的精准性。同时超声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利用,进而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效果。

在超声诊断的过程中,做好检查护理,确保患者的手臂能够保持在平稳伸直的状态,在检查床上进行相对的体位护理,使操作更顺利进行。要把枕头在患者的手臂下方进行放置,使检查部位能够得到有效暴露。在具体操作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检查顺序有序推进,首先要针对患者的左上臂进行检查,确保超声探头可以在检查部位稳定,对其有效放置。

其次,在护理的过程中要针对挠动脉各个部位进行有效检测,评价桡动脉是否保持在平稳有序的运行状态,是否出现血管内硬化斑块等相关问题,同时对于动脉内径以及血流速度等相关指标也进行严格检查。

第三,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于患者的头静脉相关部位运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进一步明确其是否出现分支内径变异或者指标异常等情况,对于血流速度进行有效检测,然后对于侧部血管也要进行严格检查。在具体操作环节结合相对应的检查结果匹配更切实可行的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然后结合桡动脉相关部位的具体情况有效进行相对应的颈动脉内瘘手术,并且做好后续的评价和护理,在针对相关指标和参数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体现出精准性,这样才能为护理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在手术之后的第1个月要进一步超声检查,检查患者血管内瘘通路情况,在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检测患者的通道有没有出现扭曲或者管腔内部栓塞血栓等问题,进而有效评估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具体指标和参数,然后进行更行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这样可以充分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问题。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评价的精准度和错误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针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类数据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卡方检验,用P值小于0.05代表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精准率和错误率分别为100%和0,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和10%,P值小于0.05。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对肾脏疾病患者要有效应用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前要做好护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充分防范其可能出现的血管紊乱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模式,这样才能体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和评价效果,然后结合相对应的评价内容注重做好后续的护理干预,对于针刺之后的血流量以及血管栓塞或者狭窄等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然后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应对。对于患者的动静脉血流量以及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等等进行有效评估和判断,把握血管的具体指标和相关参数,然后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血管通路,这样才能更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治疗效果。

在针对高频超声诊断技术进行应用时,可以针对患者的内瘘血管和内膜血管壁血管走形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为内瘘手术效果得到提升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常情况下当前对于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相关指标和内镜参数并没有系统明确的标准,因此需要通过高频超声诊断和评估模式,进一步把握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具体情况。

在高频超声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做好护理干预,防控血栓等问题,针对动静脉内瘘的解剖结构和形态进行严格细致的分析和精准评估,进一步把握内瘘的解剖形态学状态和动态指标参数,然后在严格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干预。要有效强化并发症的护理,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存在异常指标或者血栓,范围比较小,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模式,为其进行更精准有效的药物溶栓治疗,进而使血栓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进一步确保患者的血流能够保持在正常的状态,血管的各项指标参数恢复正常,进而更加通畅的供应血液,这对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有着关键作用。

同时,进一步通过多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模式,这样可以更准确的评价患者血管内部的内镜动脉内膜厚度以及是否出现走形等情况,同时在患者的协同配合之下,也可以检测其血管内部是否出现内外斑块等相关问题,精准评价整体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参数,护理时对于血流的具体状态和层流情况进行及时分辨。

因此在血管内瘘手术之前,进行高频超声评估和诊断,这样可以更充分地明确患者的上肢动脉和静脉的血流具体情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这样可以选择与手术治疗模式更相适应的血管,明确做好定位,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内外血管的手术成功率。同时在手术之后通过高频超声多普勒检查模式,这样可以针对患者的内瘘口是否通畅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同时也充分把握内瘘的具体状态以及血流量等各类指标参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防范对策,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各类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这种超声诊断治疗模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和应用高频超声模式。

4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明确,对于动静脉内瘘手术而言,在术前有针对性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模式,这样可以更有效检测和评估患者的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具体情况,把握血流参数和血流速度,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对应的血管做好定位,然后进行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有效做好血栓等方面的检测,然后进行精准护理,这样可以体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效果,使高频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本次观察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模式,患者所呈现出的护理及评价精准性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没有出现错误,所以这种高频超声评价检查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熊小波,王浩,陈剑霞.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2018,(20):65-66.

[2]崔永,高亚丽.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前拟造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J].2018,(24):52-53.

[3]焦荣红,孙丽,高洁,等.高频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2019,(19):12-13.

[4]章江川,吴丽琴,周荣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评价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J].2019,(3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