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目的:通过长圆针疗法松解经筋病灶点,观察长圆针疗法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求长圆针疗法治疗焦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更好的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提供方法及证据。方法:将60例焦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长圆针疗法,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片。结果: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显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圆针疗法是一种治疗焦虑性失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长圆针;焦虑性失眠症;魂魄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中医古代文献对失眠症的称名颇多,《黄帝内经》中多称之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失眠障碍患者中如果伴有焦虑症状,并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评分大于7分,而又达不到焦虑症的标准,我们称之为焦虑性失眠障碍。焦虑性失眠是常见的失眠形式,患病率可达51.9%~54.7%[2]。
焦虑性失眠障碍患者往往对失眠严重程度的评价过重,这会给患者的健康、精神、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诱发其他病症,由此可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负担日益加重。在中医角度看来,该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胆、脾、肾密切相关。而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辨证首分虚实,另外根据脏腑阴阳的变化辨证施治。在西医角度看来,药品治疗仍然是医治该病的主要途径,目前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以及其他有助于睡眠的药物,如抗抑郁药等。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强,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和减少间断早醒的次数,延长睡眠总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数量,但长期使用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疲劳头昏、共济失调等副作用、潜在的成瘾性、部分药物价格昂贵以及疗效不够稳固等。这些均使失眠患者对西药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及治疗效果的不够满意。
《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经筋病候的治疗原则为“以痛为输”,治疗方法为“解结法”,解结即是解除经筋粘连、痉挛,松解结络、条索等结筋病灶点(即横络[4])。也就是说,结筋病灶点既是病理反应点,又是治疗点[5],所谓“病在筋,调之筋”(《素问·调经论》)古九针第八针为长针,“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灵枢·九针十二原》)古九针第二针为员针,“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灵枢·九针十二原》)长圆针是依照“九针”中“长针”与“圆针”研制而成[6],长圆针疗法是古代的闭合性手术方法之一,用于现代经筋病辨证诊治,使长圆针这一古老的针具在当代的应用上,既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也同时减少了术中病人的痛苦。长圆针的基本作用主要包括在粘连或瘢痕中行锐性分离术,即“举之前后”(向前或向后挑拨),“上下磨骨”(切割增厚骨膜)。日本治疗师秘藏·黑川研究认为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左侧约4cm的地方,此处的压痛与脑有关系,精神性紧张、疲劳、精神压力、歇斯底里、心身症、头脑使用过度也为原因,还有铅笔状的硬的条索状物从平第6胸椎棘突水平开始延伸向上,这时放松颈部力量,向横处推引时可观察到此条物,上述这些症状药物治疗是无效的。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焦虑性失眠患者都可在此处找到结筋病灶点,因此认为通过长圆针疗法松解此处,可以达到治疗焦虑性失眠的目的,且近一年余应用于临床屡见奇效。长圆针疗法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其医疗支出,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焦虑性失眠患者均来自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病房及门诊,随机将2年内来本科室就医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类别 | 观察组(n=30) | 对照组(n=29) | 检验统计量 | P值 |
性别(男/女) | 11/19 | 13/16 | 2=0.407* | 0.524* |
平均年龄(岁) | 46.43±11.43 | 47.72±10.84 | t=-0.445** | 0.768** |
平均病程(年) | 5.23±5.00 | 4.59±3.40 | t=0.564** | 0.318** |
注:经2检验用*表示,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表示,结果均显示
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年版)[1]中失眠症的诊断制定。(必须同时符合l~6项标准):
①.存在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睡眠异常症状(患者自述,或者照料者观察到):(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4)在适当的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
②.存在以下一种或者多种与失眠相关的日间症状(患者自述,或者照料者观察到):(1)疲劳或全身不适感;(2)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5)日间思睡;(6)行为问题(比如:多动、冲动或攻击性);(7)精力和体力下降;(8)易发生错误与事故;(9)过度关注睡眠问题或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③.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不能单纯用没有合适的睡眠时间或不恰当的睡眠环境来解释。
④.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
⑤.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⑥.睡眠和觉醒困难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按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2012年版)的诊断标准:①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难寐,重者彻夜不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健忘,心悸,多梦等症;③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2)证候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2012年版) ,其中不寐属肝郁化火型的临床表现为: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1.3 纳入标准
①同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符合18-70岁;③既往未服用改善睡眠药物或治疗前1周停止一切改善睡眠治疗;④观察对象知情并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⑤PSQI总分≥8,HAMA总分≥14。
1.4 排除标准
①失眠的发生与外界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患者;②失眠是由自身机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患者;③排斥针灸及圆利针治疗的患者;④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⑤精神意识不清的患者;⑥有严重的重要脏腑功能不全患者。
2.治疗方法
2.1 睡眠卫生教育
参考《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4],具体如下:
两组观察对象在治疗期间,需要确保作息规律,日间小睡时长不得超过30分钟,避免假日补睡,夜间23:00之前准时上床;保持健康进食习惯,晚餐后禁饮茶、咖啡、酒;睡前避免过度运动;计划睡前放松活动,睡眠时应关灯,温度适宜,排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噪音。
2.2 分组方案
①观察组采用长圆针疗法。以下参照薛立功著《中国经筋学》中胸背部经筋痹证的诊疗方案。
a.触诊方法及结筋病灶点。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结合临床症状,进行“查灶”触诊,按照“以痛为腧”的查灶原则,双手拇指相互配合,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左侧约4cm处,依靠指腹的感觉,并在切诊时应主动询问患者的感觉,以便于全面诊断。
b.长圆针治疗。确定结筋病灶点。触摸其深度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在结筋病灶点处注入0.5%利多卡因1mL进行局部麻醉。然后沿局麻针头方向和深度,用斜刃长圆针缓慢刺入,先在结筋点表层行关刺法,再深入其旁行恢刺法,使结筋硬结松解。此处深层为肋骨与胸腔,在针刺时要注意不可越过影响安全。出针后需压迫1分钟,以防针孔出血,并以一次性敷料敷盖针孔,包扎2d。1次/周。
每周来医院复诊1次,1疗程为4周。
②对照组用药:
阿普唑仑片(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4mg*100片/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215):0.4mg/次,每日一次,睡前口服。每周来医院复诊1次,7天1疗程,连续服药4周。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主要结合PSQI、HAMA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减分率。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减分率≥80%为临床痊愈,50%~79%为显效,30%~49%为有效,<30%为无效。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均可有效的改善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在改善睡眠质量的评价方面,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患者在治疗前1天和治疗结束后的第2天分别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PSQI各因子和总分见表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两组观察对象经4周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PSQI各单项评分及总评分,经两成对样本秩和检验,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SQI各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提示二者均可以改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的以PSQI为代表的睡眠质量。
两组观察对象经4周治疗后,比较治疗后PSQI各单项评分及总分,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观察组、对照组在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评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其他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等单项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天钩柴胡饮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阿普唑仑治疗。
4.讨论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工作压力随之上升,失眠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于失眠的诊治却一直没有更多的进展。西医方面,针对焦虑性失眠,更多的是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为主的抗抑郁药物配合苯二氮卓类的镇静助眠药治疗为主,其见效快,但长期服用易形成心理及躯体依赖,并对认知及记忆力造成损害。SSRI类药物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但前期的胃肠道反应明显[]。本研究中焦虑性失眠患者长期治疗相较于短期治疗,躯体化症状明显改善,可能与此有关。失眠在传统中医学属“不寐”的范畴,传统中医认为维持睡眠与醒觉的两大要素为“阴阳”矛盾,“阴”主寐,“阳”主悟,“阴”主静,“阳”主动[]。失眠总纲为阴阳失调,真阴不足,不能潜敛阳气,导致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能入阴。有医家认为,失眠应当从肝论治,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肝藏血,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气机以及情志变化。由于思虑、喜怒过度,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生风或肝血不足,肝郁脾虚,致心神失养,皆可导致不寐[],其中焦虑性失眠临床表现与中医不寐病中的肝郁化火的临床表现相近[]。故予疏筋通络汤内服柔肝舒肝,以补肝血,化肝阴,达到益阴敛阳之效,方中生地养血生津,柔肝滋阴,入心肝脾肺四经,清阴虚之火,白芍、木瓜平肝养血,敛阴舒筋。当归、川芎补血行血,祛风止痛,同时牛膝、枸杞子、狗脊、楮实子、断续养肝滋肾,引火归元,红枣滋阴补阳和血,独活、秦艽、生姜、桑枝行利水气,温通经络。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柔肝,滋阴舒筋之效。推拿肝经俞募穴及头面部穴位能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阴阳,养心安神,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失眠作用。元代医家滑伯仁其观点为: “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交应。”说明俞募穴可贯通脏腑之气。失眠主要是因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推拿刺激肝经俞募穴,能调畅气机,调和气血阴阳,养心安神。安眠穴为治失眠的特效穴。百会、太阳、印堂、神庭、率谷、风池为头面部穴位,以推、按、压、揉等手法刺激这些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健脑安神的作用。通过脉象数据比较,参照既往脉象研究[],本法可有效调整体质,尤其在阴虚与气郁方面。综上所述,对于阴虚阳亢失眠的治疗,采用益阴敛阳中药,配合俞募穴及头面部穴位推拿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快帮助患者改善失眠的状况。且此项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患者治疗的配合度、舒适度较以往有更大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本病往往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应坚持长期服药,除药物治疗之外,治疗本病时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精神因素对睡眠的不良影响,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引导其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同时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并学习八段锦等养生功法,方能取得良效。
项目来源:三明市级科技项目计划和资金补助项目(项目编号:No:2019-S-44)
项目名称:长圆针疗法治疗焦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