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0200
摘要:呃逆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多为一过性,但有些患者持续不缓解,术后频繁呃逆导致患者不适,妨碍说话、进食、睡眠,增加创口疼痛,影响愈合,严重者导致切口裂开,还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诱发阿-斯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1]。腹部手术后呃逆的形成可能与术中刺激膈神经,诱发膈肌发生痉挛,水电解质失衡,术后因切口疼痛及置管等多种原因有关。现代医学给予对症处理,并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往往效果欠佳,缓解效果差,影响术后的预后。
关键词:氯丙嗪;甲氧氯普安;穴位注射;术后呃逆;效果
腹部术后呃逆单纯西药效果差,文献报道[2]将中医治疗与传统西医药物相结合使用,其治疗效果较传统现代医学单纯的对症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其中,穴位注射作为当前一种新兴的主流的治疗方式,由于其操作的实用简易性,穴位注射药物后对穴位的持久刺激,加上针刺本身对穴位刺激的协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当中。我院通过将氯丙嗪联合甲氧氯普安联合穴位注射足三里来治疗术后呃逆,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男女不限,年龄大于18岁,腹部胃肠、肝胆手术术后出现呃逆患者
1.2排除标准:术前存在呃逆,术后因有明确诱因如腹腔脓肿所致呃逆患者
1.3 对象选择及分组:选择2021年5月-9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术后出现呃逆患者共60例。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医学伦理会通过后,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观察组男性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5±3.5)岁,呃逆持续时间(4.5±0.6)小时;对照组男性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8±3.1)岁,呃逆持续时间(4.7±0.3)小时。两组基本情况接近。
1.4治疗方法:对照组选择甲氧氯普安行双侧足三里学位注射法,在穴位处垂直进针,此过程应避免浅表血管,采取捻转提插手法,缓慢进针得气后,以局部酸胀感为宜,回抽无回血,将药物缓慢注入,每穴注射0.5ml;实验组采用甲氧氯普安联合氯丙嗪双联行足三里穴位注射,一侧穴位注射氯丙嗪,一侧注射甲氧氯普安,操作方法同前。每日注射1次,以3天为一疗程
1.5疗效标准:2组患者每次治疗后观察1次,记录呃逆是否消失,若消失为有效,若仍存在呃逆继续治疗,以3天为限,3天后仍存在呃逆则为无效
1.6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用药实验组在第1,2,3次穴位注射治疗后对于停止呃逆效果均由于单一用药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组别 | 样本数(人) | 有效率%(有效例数) | ||
治疗1次 治疗2次 治疗3次 | ||||
实验组(联合用药) | 40 | 50.0(20) | 75.0(30) | 97.5(39) |
对照组(单一用药) | 40 | 20.0(8) | 37.5(15) | 67.5(27) |
P<0.05
3 讨论
甲氧氯普安作为临床常用于改善术后呕吐呃逆的药物,由于其半衰期短,代谢速度快,因此单用药物效果欠佳,而临床中氯丙嗪作为一种常用镇静药物,有镇吐镇静功能,呃逆患者多因持续呃逆表现为焦躁不安,氯丙嗪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症状,通过穴位注射后,针刺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和神经扩散,反射性引起大脑皮质病灶感应点周围区域的抑制,加之药物在穴位滞留时间较长,可增加和延续治疗作用,从而解除顽固性呃逆[3],。两者联合不仅有效延长药效持续时间,还能够强化中枢性调节,更快的抑制呃逆的发生[4]。
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选择两联药物治疗腹部术后呃逆患者,较传统单一用药组,其在治疗效果,缩短呃逆时间上具备明显的优势,而且穴位注射作为一种目前比较成熟的方式,痛苦小,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高,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丹,刘克鸿,江雪勤.针灸治疗术后呃逆近十余年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9):85-87
2 陈明海.加味黄连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腹部术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6,36(4):19-22
3 何梅雅.氯丙嗪内关穴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4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5
4 刘健美等.胃复安注射足三里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症晚期患者呃逆30例[J].湖南中药杂志,2014,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