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5652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超声引导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在我院进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案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C4神经根和颈浅丛神经阻滞,以下称为:颈丛神经阻滞)和研究组(超声引导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比较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锁骨表面内外侧及中断皮肤感觉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均 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麻醉应用在单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锁骨骨折内固定;临床效果;超声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以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为主,其传统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是盲法颈丛(颈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但其阻滞效果不完善。随着超声在区域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依然存在阻滞不全的病例。近年来,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取得理想麻醉效果。下文就我院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麻醉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德医伦【2021】005号),所有入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1)愿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2)单侧锁骨骨折有手术指征患者;(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级Ⅰ~Ⅲ级;(4)能合作患者。排除标准:(1)同期行双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2)不愿意参与本研究和不合作患者;(2)对局麻药过敏患者;(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4)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全身和穿刺部位感染患者。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单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1571岁。根据麻醉方式,将其随机分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和为研究组(超声引导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 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例数 | 年龄(±s) | 体重指数(±s) | 男/女(例) | 手术时间(±s) | |
研究组 | 30 | 47.98±6.69 | 22.90±2.58 | 12/18 | 1.23±2.58 |
对照组 | 30 | 48.25±6.77 | 22.86±2.48 | 14/16 | 1.12±2.89 |
P值 | — | 0.552 | 0.943 | 0.72 | 0.61 |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通静脉通路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取仰卧位,去枕,将头适当偏向健侧,患侧上肢需要和胸部逐渐靠近;患侧颈部皮肤消毒,超声高频(5~12HZ)线阵探头置于锁骨上凹胸锁乳突肌外缘处短轴平面扫描找到 C 7 横突,将探头向头侧缓慢滑动,通过倒数横突的方式标定 C 4 横突及 C 4 神经根,采用超声引导下以平面外穿刺技术,确认针尖位置位于 C 4 神经根附近区域,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后注入14ml 0.4% 盐酸罗哌卡因,将穿刺针退至皮下,在同一操作平面内在胸锁乳突肌后外侧注射6mL 0.4% 盐酸罗哌卡因阻滞颈浅丛 [1]。研究组采取对照组同样体位同样操作技术在C 4 、C5神经根附近区域,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后分别低压注入24ml 0.5% 盐酸罗哌卡因[2];同样操作方法在胸锁乳突肌后外侧注射6mL 0.5% 盐酸罗哌卡因阻滞颈浅丛。15分钟后用针刺法测两组阻滞范围,阻滞失败患者采取插管全麻作为补救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
(1)锁骨表面皮肤感觉阻滞情况:神经阻滞15 min 后,针刺法评价锁骨内侧、中段、外侧感觉阻滞的情况:2分为无疼痛感,阻滞完善;1分为痛觉减退,阻滞有效;0 分为有疼痛感,阻滞无效。(2)锁骨骨折处指压时VAS 评分。(3)术中麻醉效果:优为手术时无疼痛,无须追加静脉镇痛药;良为手术时有轻微疼痛,须追加阿片类镇痛药完成手术;差为手术时疼痛明显,须改全身麻醉完成手术。(4)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局麻药中毒、刺破血管、高位硬膜外阻滞、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并根据t值进行验证,P<0.05表示数据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锁骨表面内外侧及中断皮肤感觉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均 P<0.01)。两组均未发生局麻药中毒、刺破血管、高位硬膜外阻滞;但对照组发生喉返神经阻滞5例、膈神经阻滞 2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例数 | 锁骨表面皮肤感觉 内侧 中段 外侧 | 骨折处指压时VAS 评分 | 术中麻醉效果[n(%)] 优 良 差 | 并发症 [n(%)] | |
研究组 | 30 | 1.98±0.37 1.95±0.64 1.99±0.07 | 2,14±0.38 | 29(96.7) 1(0.3) 0 | 0 |
对照组 | 30 | 1.75±2.53 1.82±1.37 1.65±3.82 | 3.72±2.02 | 22(73.3) 6(20) 2(6.7) | 7(23.3) |
t值 | — | 3.12 2.31 4.17 | -4.61 | 5.941 | — |
P值 | — | 0.013 0.039 0.009 | 0/000 | 0.001 | 0.000 |
3 讨论
锁骨表面皮肤是由发自C3C4神经根的颈浅丛支配,尤其是锁骨上神经,而锁骨深面肌肉等组织,由发自C5C6神经根的锁骨下肌神经支配,肩部及臂外侧区上1/3部皮肤由发自C5C6神经根的腋神经支配 [3]。颈丛神经由C1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甲状腺手术[3]。所以在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如果单独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可能无法取得预期麻醉效果。研究组患者锁骨表面内外侧及中断皮肤感觉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均 P<0.01)。因研究组用于C4、C5神经根阻滞的局麻药少于对照组,所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麻醉应用在单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茜 黄平.超声引导下C 4 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广西医学,2020,42(9):1085-1087.
[2]王利,王丽娟.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中外医疗,2020,(3).
[3] 吕有文. 不同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比[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37-38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0.
张斌13638123061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