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在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在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刘建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   北京  100000

摘要:目的:评价在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采用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抽取在本院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40例,将其作为研究主体,回顾相关资料,以治疗形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0例用主动呼吸控制与常规CT检查(对照组)、20例用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实验组),随后对两组治疗计划参考、物理指标。结果:(1)对比两组双肺体积、MLD、GTV、PTV,经对比发现,实验组双肺体积小于对照组,MLD、GTV、PTV高于对照组,P<0.05。(2)对比两组技术扫描物理指标,即定位时间、治疗时间,经对比发现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采用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定向效果,特别是体积较小的肿瘤患者中,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主动呼吸控制;四维CT技术;应用效果

近年来,肺部肿瘤属于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在肺部肿瘤治疗中,主要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案,其可以通过靶区治疗,对病变进行照射治疗,以此来达到控制病灶发展的目的[1]。但在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可能会照射到周围正常的部位与组织,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在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肺部非自主性呼吸运动的出现,会对放射治疗产生限制,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2]。因此,对于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来讲,明确靶区、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属于关键性作用。主动呼吸控制与四维CT技术、目标追踪技术等出现,可以针对肺部的呼吸运动进行解决,从而取得有效的治疗目的。本文取4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在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采用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的应用效果,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抽取在本院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40例,将其作为研究主体,回顾相关资料,以治疗形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0例用主动呼吸控制与常规CT检查(对照组)、20例用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实验组)。

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均属于原发性肺癌者;(2)符合放疗适应症者;(3)属于小体积、实体性、孤立性的肿瘤者;(4)自愿,且已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肿瘤者;(2)不愿参与研究者。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见表1。

表1一般资料

组别

男/女

平均年龄(岁)

肿瘤体积(cm3

实验组(20例)

13/7

43.88±7.15

4.54±0.66

对照组(20例)

15/5

44.01±7.21

4.68±0.71

P

>0.05

>0.05

>0.05

1.2方法

对照组用主动呼吸控制与常规CT检查,在主动呼吸控制系统下,实施呼吸控制定位,患者口含呼吸接嘴,佩戴好鼻夹,在电脑上,对患者的呼吸曲线进行观察,如呼吸的曲线峰值达到75%,氧气的时间为40s,在呼吸均匀后,按下控制手柄,当峰值达到阈值之后,开展制动呼吸,在曲线为直线上,开展常规CT检查。实验组用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应用64排的多层螺旋CT仪进行扫描,在患者的腹部,放置呼吸门控装置系统,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监测,在曲线平稳之后,应用门控技术,从呼吸的曲线中取得10人相位。

将所取得的图像传到计划系统中,开展靶区勾画,设置好放疗计划,明确计划靶区的体积,照射的边影为容积PTV外扩3mm。

1.3观察指标

随后对两组治疗计划参数、物理指标。

治疗计划参数指标包括双肺体积、MLD、GTV、PTV。

物理指标即针对定位时间、治疗时间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用t检验(治疗计划参数、物理指标)计量资料、平方差[()]表示;通过SPSS23.0进行数据资料分析,有差异以P<0.05表示。

  1. 结果

2.1治疗计划参数

对比两组双肺体积、MLD、GTV、PTV,经对比发现,实验组双肺体积小于对照组,MLD、GTV、PTV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治疗计划参数()

组别

双肺体积(cm3

MLD(Gy)

GTV(cm3

PTV(cm3

对照组(20例)

5.54±0.85

3.51±              1.35

22.05±8.45

32.71±9.77

实验组(20例)

3.48±0.73

4.75±1.88

37.51±16.54

65.31±24.44

P

<0.05

<0.05

<0.05

<0.05

2.2扫描物理指标

对比两组技术扫描物理指标,即定位时间、治疗时间,经对比发现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扫描物理指标()

组别

定位时间(min)

治疗时间(min)

对照组(20例)

27.54±4.25

22.85±4.77

实验组(20例)

12.05±2.75

10.21±3.05

P

<0.05

<0.05

  1. 讨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属于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肺部肿瘤治疗方案,其的治疗  

目的是对靶区进行照射,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效果[3]。但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患者会存在呼吸、生理活动,即非自主的呼吸运动,其会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产生相应的限制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过程中,需要改善呼吸运动的影响,提高靶区的定位准确性,避免正常肺组织受照。

     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可以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4]。其中四维CT技术的应用,可以取得较为清晰的CT图像,减少呼吸运动产生的CT伪影,提高肿瘤区定位的精准性,缩小PTV,增加放射的精准性,提高靶区的受照剂量[5]。此外,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患者在呼吸过程中肿瘤的运动方式,能了解肿瘤运动变化情况,连续实施相应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耐受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从而缩短定位时间、治疗时间[6]

    综上所述,在肺部肿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采用主动呼吸控制和四维CT技术,可以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减缩小对双肺体积的照射,有助于减少治疗时间,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尹丽,高瀚,袁芳琴,等. 四维CT前瞻式呼吸门控技术在肺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2,31(07):605-610.

[2]戚元俊,李建彬,张英杰,等. 基于四维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靶区位移及外扩边界的影响[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1,41(02):134-139.

[3]陈梦, 杨海华, 顾娉郡,等. 肺部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J]. 中国现代医生, 2021, 59(26):6.

[4]詹文明,邱小平. 四维CT技术在肺部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18,31(20):23-24.

[5]宋孟孟,王运来,黄祥,等. 肺部肿瘤基于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和四维CT勾画的内靶区差异性分析[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35(02):135-140.

[6]杜良国,黄博,杜梁. 恶性肿瘤中主动呼吸控制状态下CT与自由呼吸状态下四维CT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