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8
/ 2

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

赖桂香

广东鸿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广东 茂名 525000

要: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平衡中尤为重要,也是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不过因为多种因素影响,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对森林资源产生了严重损害。当前,我国逐渐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好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的意义进行分析,阐述生态修复基本原则,并重点探究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进一步提升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水平,保证生态系统平衡。

关键词:森林保护;火烧迹地;生态修复

当森林发生火灾时,会严重破坏珍贵的植被资源,还会对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较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应做好火灾防范工作,并在火灾发生后,及时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对火烧迹地进行修复处理,尽早使火灾发生区域恢复生态平衡,本文针对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相关概述

森林发生火灾时会烧毁大面积树木,进而会严重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不利于林业生产建设及发展。一方面,火灾会使林业部门损失严重,另一方面,火灾还会对周边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迹地生态修复属于依法治林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通过更新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完善火烧迹地生态修复监管机制,可有效降低火灾为森林资源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森林生态环境改善及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防止环境受到不良干扰。火烧迹地生态修复后,能够保证植被多样性,确保森林生态良好循环,并且,还能形成森林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微生态系统平衡提供保障。由此可见,重点实施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工作意义重大,是促进森林生态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近自然修复、原生态保护原则;第二,绿化、彩化、财化结合原则;第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第四,阔叶树为主、多树种混交原则;第五,科学化造林原则;第六,大景观布局原则。

、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

1.及时清理火烧迹地

    森林发生火灾后,需要及时清理残留的树枝、树桩等,防止虫害大量暴发。并且,需要将长势弱及退化的植被剔除,保留火灾中保存完好的树木,特别是珍贵的树种,需要进行重点保护,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发生火灾的林分,只有彻底清理被烧毁的树木,才能开展后续生态修复工作。火灾发生的当年或次年,属于火烧迹地清理的最佳时间,不可滞留过长时间,防止增加清理难度,发生严重病虫害问题。不同的火烧程度,也会拥有不同的清理力度。若火烧迹地火烧程度在中等程度以上,应实施全面清理。对于存在较高保护及挽救价值的树种,可选择性清理,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砍伐清理被烧毁树木时,需要将清理产生的枝丫及树干全部运到林外,对于没有完全烧毁的树种,可选在距地面10~20 cm位置处锯断,清理枝丫。

2.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

完成火烧迹地后,应及时整地,同时做好土壤改良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树种不同,火烧后改良方法也会存在差异。例如桉树生长环节水分需求较大,长期种植会使土壤保水效果下降,易出现土壤板结情况,特别是经历火烧后,土壤养分流失会更加严重,火烧迹地生态修复难度更大。此外,桉树生产环节会产生特殊物质,该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所以,整地环节可在土壤中施入有机肥以及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以及肥力情况,保证土壤具备良好透气性。火烧迹地整地环节,可选择穴垦方式,造林前一个月挖明穴,尺寸为长50cm、宽50cm、深40cm,在一个月时间自然风化作用下,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肥力,根据水平方向,进行种植穴布设。回土前需要敲碎土块,同时根据先表土、后心土的顺序,逐层填入,填土1/3时,施入底肥,与穴土均匀拌和,继续回填直至将穴填满。底肥可以是有机肥,也可以是复合肥,施用量为50 g/穴。

图1挖明穴

3.植苗

第一,植苗密度。通常,初植密度为每公顷3300株,株行距为2m*1.5m。第二,植苗时间。在春季与秋季进行裸根苗植苗,而容器苗植苗则不会受到季节限制。土壤解冻15cm时,可开展春季植苗操作,秋季植苗在苗木停止生长至土壤解冻低于3cm时为止。第三,苗木选择及管理。选择种植苗木时,首选顶芽饱满、根系发达、苗干通直、无病虫害的苗木。苗木运输环节,需要用布将车辆盖严,避免风干,若需要经历较长的运输时间,应做好补水工作,运输环节安排专人管护[1]。运输至造林地后,应进行假植,选择造林地周边存有积水的沟旁作为假植点,假植环节,将苗木捆成小捆,根系朝下,每隔一行利用湿土覆盖一行,并踏实,用浸过水的草袋子盖于上方。第四,苗木栽植。裸根苗栽植环节,应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原则,在穴的中央放置苗木,保证其根系舒展,向穴内填入表土,填至一半时,应向上轻提苗木,避免窝根,保证根系伸展后,将土踩实,在穴表面覆盖一层松土。容器苗栽植环节,需要将容器袋的底部撕破,若为营养杯,应将杯体去掉,同时栽植环节应保证深度合理,通常要高于容器3cm左右,营养袋不可留于外面。

4.幼林抚育、管护

    第一,人工植苗幼林应做好扩穴、除草、松土、踏实以及扶正工作,同时及时割除穴外对幼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灌木、杂草等。春季造林过程中,在当年与第二年,各进行两次抚育,第三及第四年,每年抚育一次即可。第二,人工直播幼林抚育工作,需要对幼苗与幼树进行保护,播种当年与第二年无需进行抚育,第三年应抚育两次,第四年抚育一次即可,具体是除草松土,第五年抚育一次,主要开展工作为除草、松土、定株[2]。第三,火烧迹地生态修复中,当年成活率在40%~84.9%,三年保存率低于80%的地块,需要及时补植,进行补植的树种,需要与原植幼林相同。第四,生态修复林地应进行封禁保护,不可进入林地打柴、放牧。第五,对于生态修复林地,应做好有害生物监测、调查以及防治工作,选择有效的防治手段,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不良影响。

5.健全后期管理机制

    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环节,需要制定完善的火烧迹地森林修复计划,保证管护措施的良好落实,使管理机制更加规范、科学,提升植物栽种水平,获得更高的存活率,科学开展造林工作,健全以政府为引导,全民参与的建设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出完善的修复措施,保障火烧迹地生态系统修复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改变并完善土地使用以及火灾管理政策[3]。实施后期管理工作时,需要最大程度上降低本地生物群生存压力,积极开展火后处理工作时,需要将重点放在生态系统恢复上,尽量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灾后修复3年左右,应重视森林长期生产力与生态恢复力的形成,当地政府部门应强化监测,加大资源管理及修复力度。

6.重视人类活动影响,强化公众参与

    实际上,森林火灾多发情况下,会使火烧迹地附近居民生命安全、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及家园受到严重威胁。制定修复管理计划时,不可忽视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只将重点放在区域森林火灾状况改变上。通常情况下,人类干扰会超出本地生态耐受极限以及本地物种进化条件,如随意放牧、滥砍滥伐等,出现这种情况时,会严重影响到生产活动与生态系统发展间的平衡。所以,若只是一味地进行火烧迹地修复,而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管控策略,并不会获得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4]。因此,需要重视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公众积极参与到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中,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生态系统恢复。还应强化公众参与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森林火灾的危害,通过讲座及活动进行防火救灾知识普及。此外,鼓励公众多种植抗火性、生态性树种,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从而促进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对于森林资源保护意义重大,是保证森林资源良好发展的关键措施。火灾问题出现后,会使树木受到严重损坏,还会使林业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林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重点探究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尤为重要,不过实际进行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时,除了要应用相应生态修复技术,还应做好管理工作,使公众形成森林保护意识,最大程度上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波.沁源县森林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技术路线探讨[J].山西林业,2022(05):32-33+48.

[2]武秀娟,奥小平.油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林下植被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05):155-161.

[3]刘卫佳.火烧迹地森林修复探究[J].现代园艺,2022,45(16):175-176+179.

[4]何宇晖.火烧迹地复绿及更新造林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2(10):115-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