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贞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 215600)
摘要:《诗经·氓》是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诗中女主人公回忆了与男主人公从相恋、结婚到婚变再到毅然决然分手的过程。这个故事发生在淇水旁,淇水见证着男女主人公性格的演变,也见证着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消逝,在爱情的逐渐消逝当中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最终成为一个敢爱敢恨的不一般的女子。
关键词:《氓》;淇水;爱情;消逝;不一般
一、淇水——爱情的见证者
一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一写淇水,女主人公沉浸在恋爱的幸福之中,和男主人公“氓”难舍难分,她不顾路途遥远,渡过淇水,一直将自己的心上人送到顿丘。此时的淇水是平静、安详、波澜不惊的,它不仅仅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发生地,更是两人爱情的见证者。那么此时平静、安详、波澜不惊的淇水见证的是怎么样的爱情?
首先来看男主人公,在诗歌开篇句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忠厚老实的男子形象。而紧随其后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可以看出男子此行是有有目的的,这时男女主人公处于热恋当中,男子急切的想要来跟女子商量婚事,但男子既是有心想娶,却为何无良媒呢?从这里可见男子貌似忠厚、认真,实则并不是那么真诚。此外, 从后文当中我们看出男子的易怒,这也为后文婚变埋下伏笔。
再看女子,此时的女子沉浸在甜蜜的爱情当中,爱得痴情、爱的热烈、爱的卑微、爱的沉溺。这样一个女子,敢于说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样果敢的话语,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女子就这么与男子私定终生,从这里看这个女子身上不仅带有我国古代传统女性的温良恭俭,更有现代女子身上的勇敢,足以可见这个女子不一般。
二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二写淇水,淇水由原来的平静、安详、波澜不惊变得水流盛大、波涛汹涌、动荡不安。此时淇水浩荡,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女子内心的愤愤难平,其间女子诚恳审视自身并无不足,但男子早已违背当初得誓言,三心二意。
文中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感情专一的传统女子的形象。但是她这样的辛劳付出并没有换取丈夫的怜爱与疼惜,有的只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自伤自怜。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年老色衰,“人比黄花瘦”。她以斑鸠自比,警示我们不要轻易尝试爱情的苦果,此时的女子已从消逝的爱情当中逐步清醒。
三写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分手的决绝
淇水有岸,池沼有边,但是男子的所作所为没有底线,已经超越了女子可以忍受的界限。我们仿佛看见女子独自一人坐在淇水旁边,回想起甜蜜的过往,又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表示:“亦已焉哉”,既然你变了心,违背了誓言,那就算了吧!爱恨交织的情感在淇水中酝酿、荡漾开来,这段感情的消亡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原来年少情深,真的可以走向相看两厌。
男子从(貌似)忠厚到后来的暴虐、用情不专,毫无担当,其实一开始就是有迹可循的。女子从痴情、卑微到后来的清醒、刚烈,毅然决然地选择分手,这其实是女子从爱情的消逝中自我觉醒的一个过程,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能够及时止损从破碎的爱情当中抽离出来已经是一大进步了,这样的女子不一般!
二、浅探古代女子爱情悲剧的原因
《氓》向我们呈现的是一场以自由恋爱开始却以失败告终的婚恋悲剧,它发生在旧道德逐渐衰亡,新道德日渐兴起的的特殊时期。新道德在男女交往方面有了更为严苛的规矩,“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成为必须信奉的教条,“娶妻如何,非媒不得”成为必要的良言,但在《氓》发生的这个时间点,“旧道德”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此时新道德还未占据主导地位,原始社会当中的桑间之约与自由野合,在社会上依然存在,青年男女还可以体验一回自由恋爱的滋味。也只有在这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新旧道德的交替期,才可能有住在城镇里的女儿自作主张嫁给住在郊外的“氓”家的儿子的爱情故事。在这之后的封建社会里,假如一个富家千金想要私定终身嫁给出生低微人家的儿子,她的父母兄弟是断然不能准许的。在那时,这样的事情恐怕只有在天方夜谭式的故事或传说当中才能找到。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当中有很多穷书生和豪门贵族的女儿私定终身的故事,这类故事的结局,不是穷秀才考进士中状元才能团圆,就是有情人不得眷属。
在当时,这样的爱情悲剧比比皆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国古代女子的爱情悲剧呢?这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吗?《毛诗正义》中“士有百行,可以功过相除.至于妇女,无外事,惟以贞信为节。”由此可知,那时女子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我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也很难有完满的爱情,像《氓》当中的女主人公这样能够从消逝的爱情当中自我觉醒的女子毕竟不多。在我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殊转型时期,女主人公在婚恋与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的那种果敢、坚毅、不屈己、不从人的性格特征,真实反映了当时男女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一真实面貌。
走进现代社会,前些年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叫《我的前半生》,剧中女主角“子君”从破碎的婚姻生活中重拾对生活的自信,活成了自己的女王。而这部剧的原型就是鲁迅的《伤逝》,《伤逝》中的同名女主角“子君”冲破传统家庭阻碍与男主角“涓生”走到了一起,但因为现实的压力,又终被涓生厌弃。被爱情抛弃后的子君无法回归家庭,也无法进入社会,不可避免地让自己走向了绝路。同样是在爱情的消逝当中,一个“子君”迎来了重生,一个“子君”走向了灭亡,这告诉我们:没有自我的爱情终将消逝!无论古今,在爱情面前要么走向独立,要么失去自我。
参考文献
[1]陈慧琼.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模式探究——以《氓》为例 [J]. 语文课内外 ,2018,000(015):12.
[2]刘毓庆.古朴的文学「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