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600
摘要:本文分析了10所综合医院儿科护士和患儿家属的问卷调查,从家庭、护士以及医院三个方面分析并研究影响儿科护患关系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详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护患关系的改进意见,以期提升护士整体形象,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增强风险意识。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关系;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22 年 1—6 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3 个地区中儿科门诊的二、三级综合医院,共 10所医院,再按纳入排除标准抽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取得护士职业证书;(2)从事儿科护理工作≥3 个月;(3)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非本单位护士,如进修、培训护士;(2)不在岗护士,如外出学习、休病产假护士。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212 份,回收 212 份,剔除不合格问卷(答题时间≤3min 及全部答案为同 1 个选项),有效问卷 198 份,有效回收率为 96.1%。其中女性占 96.3%,男性占 3.7%;年龄 <25 岁占 4.4% ,25~<30岁占9.1% ,30~<35 岁占35.1%,35~<40 岁占27.0%,≥40 岁占 24.3%;大专及以下占 28.4%,本科占 71.6%;护士占 9.5%,护师占26.7%,主管护师占 57.4%,副主任护师及以上占 6.4%;已婚占 87.5%,未婚及其他占 12.5%;正式带编占 53.7%,合同聘用占 46.3%;夜班次数≤2 个/月占 93.6%。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
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后编制,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医院级别、人事关系及夜班次数等。
1.2.1.2 护患语言与社会交往量表
由葛莉等[1]于 2018年汉化,用于评定普通科室护士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包括关心健康福祉(8 个条目)、鼓励社会交往(8 个条目)、探讨感受想法(7 个条目)、建立关爱关系(8 个条目)共 4 个维度 31 个条目。采用 Likert 4 级评分,从“从不~总是”分别赋值 1~4 分。总分为 31~124 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对患儿的关爱程度越深,即沟通能力越强,量表的 Cronbach’sα系数为 0.948。
1.2.2 研究方法
研究者征求医院护理部的同意后,对各医院儿科门诊护士于月例会前进行调查。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研究对象扫描由研究者通过问卷星编制的电子问卷参与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进行数据录入分析,计量资料用±s 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采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Pearson 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科门诊护士共情疲劳及护患沟通能力得分
结果显示,296 名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50.09±21.57)分,职业倦怠维度及二次创伤维度得分分别为(33.00±14.95)和(17.09±8.81)分。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85.23±13.54)分,得分最高及最低维度分别为关心健康福祉[(25.47±4.38)分]和探讨感受想法[(14.10±4.01)分]。
2.2 不同特征儿科门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得分
结果显示,不同职称、婚姻状况及人事关系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2.3 儿科门诊护士共情疲劳与护患沟通能力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共情疲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护患沟通能力呈负相关(均 P<0.01)。
2.4 儿科门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护患沟通能力作为因变量,以职称、婚姻状况、人事关系及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1。结果显示,职称、人事关系及职业倦怠均是儿科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均 P<0.05)。
表 1自变量赋值情况
项目 赋值方式 |
职称 护士=1;护师=2;主管护师=3;副主任护师及以上=4 婚姻状况 未婚或其他=1;已婚=2 人事关系 合同聘用=1;正式带编=2 职业倦怠 原值代入 二次创伤 原值代入 |
3 讨 论
3.1 儿科门诊护士共情疲劳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门诊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50.09±21.57)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情疲劳,与文献[3]的调查结果一致。本研究中职业倦怠维度得分较高,究其原因:(1)儿童患者病情反复、预后较差,且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高,护士长期处于负荷重、压力大的状态;(2)儿童患者并发症多且有严格的饮食限制,导致其易出现焦虑、自我排斥或悲观等负性情绪,护士长期处于负能量的工作环境,由于持久的感情投入易造成情感疲劳;(3)儿童患者治疗周期长,对治疗及护理有自己的见解,在护理工作中配合度降低,加之护理工作是遵医嘱进行,从而护士从工作获得的价值感较低。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及时关注儿科门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其共情疲劳程度。
3.2 儿科门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门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85.23±13.54)分,与总分中间值 62 分比较处于中等偏高水平,高于文献[2]的研究结果,可能与患者每周需要进行≥3 次的儿科门诊治疗,护患之间的长期相处容易建立友好关系有关。然而,本研究对象仍存在沟通重视不足、方法不专业等问题。本研究中探讨感受想法维度得分最低,究其原因:(1)侧重于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而较少对患者的内心情感及想法进行探索;(2)受传统思想影响,回避与患者谈论敏感、消极的话题,难以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3)缺乏对儿童护理的沟通知识,难以应对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建议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儿科门诊护士沟通培训,促使护士重视对消极情绪和敏感话题的探索,关注儿童患者内心的真实需求,促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3.3 儿科门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职称、人事关系及职业倦怠可以预测儿科门诊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低职称或合同聘用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得分较低,与文献[1]的调查结果一致。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职称较低的护士理论、实践能力及应变能力相对较低,沟通技能掌握不足,因此其护患沟通能力较低,合同聘用的护士工作稳定性及福利待遇欠佳,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易出现心理落差产生负性情绪,使得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态度消极,从而导致护患沟通能力下降。此外,研究还发现,职业倦怠得分越高其护患沟通能力越低。儿科门诊护士长期处于高压力、负能量的工作环境中,持续过度的付出共情与关心易产生共情疲劳。共情疲劳若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及恢复会使得护士服务热情及工作积极性下降,进而导致其护患沟通能力降低。综上所述,儿科门诊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情疲劳,且共情疲劳程度越深其护患沟通能力越低。此外,护士的职称及人事关系也会影响其护患沟通能力,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自身特点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以减轻儿科门诊护士共情疲劳程度,进而提高其护患沟通能力。
4 建 议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2)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同时增加晋升机会;(3)增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培养更多儿科门诊专科护士;(4)早期识别存在共情疲劳症状的护士,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其进行心理干预及疏导,如正念疗法、团体绘画疗法、巴林特小组等。
参考文献:
[1] 沈秀英,刘灵芝.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调查[J].广州医药,2020,51(03):115-119.
[2] 杨雅淇,朱莎.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09):653-657.
[1] 田梅梅,范霖,施雁,等.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01):176-182.